最近看到饭圈粉丝用吕蒙屠城论来攻击吕蒙人品,引用史料如下:
《三国志吴主传》: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
在建安十三年孙权征黄祖的战争中,吕蒙破了黄祖的前锋(也就是黄祖的水军都督陈就),以此记载为依据,孙权屠江夏有吕蒙的一份,所以吕蒙屠城了。
而根据《三国志吕蒙传》所说,吕蒙在斩杀陈就后就去追击逃跑的黄祖去了。
《三国志吕蒙传》: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所以吕蒙到底有没有屠城其实三国志没明确记载。但吕蒙屠城论却言之凿凿,然后就引发了刘备屠城论作为反击,要么都算屠城,要么都不算。
建安三年,刘备随曹操征吕布,曹操屠彭城,淹下邳。
十月,曹公自征布。备於梁国界中与曹公相遇,遂随公俱东征。---《英雄记》
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三国志先主传》
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三国志武帝纪》
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三国志 关羽传》裴注引《蜀记》
众多史料皆可证明,曹操征吕布,打徐州刘备亦是参与者,那么屠彭城,刘备是否有有份?
既然吕蒙屠江夏疑罪从有,刘备屠彭城却疑罪从无,是否是双标?为何二者不能用同一种逻辑?
《三国志吴主传》: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
在建安十三年孙权征黄祖的战争中,吕蒙破了黄祖的前锋(也就是黄祖的水军都督陈就),以此记载为依据,孙权屠江夏有吕蒙的一份,所以吕蒙屠城了。
而根据《三国志吕蒙传》所说,吕蒙在斩杀陈就后就去追击逃跑的黄祖去了。
《三国志吕蒙传》: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所以吕蒙到底有没有屠城其实三国志没明确记载。但吕蒙屠城论却言之凿凿,然后就引发了刘备屠城论作为反击,要么都算屠城,要么都不算。
建安三年,刘备随曹操征吕布,曹操屠彭城,淹下邳。
十月,曹公自征布。备於梁国界中与曹公相遇,遂随公俱东征。---《英雄记》
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三国志先主传》
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三国志武帝纪》
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三国志 关羽传》裴注引《蜀记》
众多史料皆可证明,曹操征吕布,打徐州刘备亦是参与者,那么屠彭城,刘备是否有有份?
既然吕蒙屠江夏疑罪从有,刘备屠彭城却疑罪从无,是否是双标?为何二者不能用同一种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