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十一国庆快乐,这次准备换一种形式,趁十一放假专门做一次你游舰船传记形式的帖子,希望各位多多支持,顺便还是欢迎各位多去逛逛舰R百科,多看看姑娘们的历史和传记都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梗。好的,话不多说我们开始~
一、为啥我和“七”这么有缘?——鳞鲀号潜艇小传
这次我们介绍的舰船是二战期间美军功勋潜艇排行榜里的“万年老七”——鳞鲀号
首先鲀这个字念tún,鳞鲀这个名字听上去可能有点怪,但其实这是一种热带鱼种,身体上有着比较鲜艳的色彩,就像下面这种,和游戏中鳞鲀穿着的潜水服颜色比较类似。
其次,因为这些鱼都长着较大的背鳍,而且其背鳍能像枪的扳机一样迅速收放,所以鳞鲀也被称作“扳机鱼”,它的英文名就直接叫“triggerfish”了,这也是鳞鲀号的名字“USS Trigger”的由来。
除此之外,她的舰徽就是一条手拿枪叼着雪茄的鳞鲀,这个舰徽也能在游戏立绘中鳞鲀的右胸前的背带上看到。
鳞鲀的首秀是在中途岛海战里,不过因为她主要在潜艇部队中负责中途岛到瓦胡岛之间的警戒任务,远离前方航母对决的主战场,所以没有和日军主力碰面,并没有什么战果。
从第一次巡航结束后的1942年8月,鳞鲀号的舰长被换为罗伊·S·本森少校,这也是一位狠人。
他之前在中途岛海战中担任鹦鹉螺号潜艇的舰长,没错,就是那个被岚追赶结果让美军飞机发现了而让岚成为带路党的鹦鹉螺号。因此,鹦鹉螺在中途岛海战后被授予了总统单位嘉奖(能拿到总统嘉奖的船基本都是在战斗中立过赫赫战功的,例如企业号、卡伯特号这样的猛船)。
他在后面的冷战时期更是官至美国大西洋潜艇部队的参谋长,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在之后的第二次巡航开始,鳞鲀直接就跑到日本本土近海开始搞偷袭,击沉了不少的运输船。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1943年6月的第五次巡航中,鳞鲀差点就有机会击沉刚刚准备出门的飞鹰号航母,但因为被自带的鱼雷坑了,所以只将其击伤,并没有击沉,失去了这个宝贵的战果。关于鳞鲀所使用的Mk.14鱼雷我们下面会着重讲。
事后,罗伊少校在回港后向上级抱怨此事,要求海军更换潜艇鱼雷,当然鱼雷的问题不是个例,Mk.14鱼雷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使得美军潜艇艇员们早就苦不堪言。
最终在1943年下半年,美军才开始逐渐重视这个问题,开始对Mk.14进行改进。
在第五次巡航后,罗伊少校拿到了海军十字勋章。但罗伊少校则被换下来去潜艇士官学校当老师了,鳞鲀的下一个指挥官则是罗伯特·E·多尔宁少校。
之后鳞鲀则是越打越顺,她在1943年9月的第六次巡航中仅凭自己一舰之力击沉了五艘日本运输船,让日本人以为自己遭遇了狼群袭击。
在第七次巡航结束后,鳞鲀凭借自身的战绩毫不意外的拿到了总统单位嘉奖。
一直到她的最后一次巡航——1945年3月的第十二次巡航。此时美军已经准备进攻冲绳,而且美军截获情报称日军准备派大和号从吴港出发前往冲绳阻击美军。
鳞鲀号则被派往出吴港的必经之路丰后水道进行监视观察,但日军这边也早有防备,他们在丰后水道水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潜扫荡,出动了众多海防舰和陆基反潜飞机进行了长达十几天的反潜扫荡任务。
3月28日,日军的御藏号和第33号海防舰收到反潜机发来的情报称在丰后水道某处发现了美军潜艇的踪迹,于是两艘海防舰前往目标区域投放了大量的深水炸弹。当天下午,海面上飘起了大量的浮油,海底开始不断有烟冒上来,这显然是有潜艇被击沉了。后来经美军确认,被击沉的潜艇正是鳞鲀。
鳞鲀在服役的一生里共获得11枚战斗之星和总统单位嘉奖。
她以86552吨的击沉吨位和击沉18艘船的击沉数在美军二战功勋潜艇的击沉吨位榜和击沉数榜均位列第七,可以看到榜单上还有你游实装的刺尾鱼(第一)和鲃鱼(第四)。
这也是她在游戏中这句台词的由来。
PS:如果你要问历史上击沉吨位最高的潜艇是哪一艘,其实这艘潜艇……你游还真的有,就是U-35,这艘一战时期的潜艇以击沉224艘舰船和高达54万吨的击沉吨位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潜艇。和她比起来刺尾鱼那些的战绩加起来还没人家多
二、“二战时期最烂的鱼雷兼海军烧火棍”——Mk.14磁性鱼雷
实际上,鳞鲀的好几句游戏台词都吐槽了这款知名鱼雷,因为这玩意实在是烂的太出名了,其名气完全可以媲美本子的歪把子。
这款美军在1931年研制的跨时代鱼雷是美军配备的第一款磁性鱼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Mark 6磁性引信,可以探知磁场变化,使得鱼雷不需要像传统鱼雷一样撞击目标船体后起爆,而是在行驶至目标船底就可以根据磁场变化而引爆,利用爆炸的冲击力击沉目标船只。
然而它的实际效果怎么样呢?据统计,在太平洋战争前期(1941-1943)Mk.14鱼雷的故障率就高达70%,在发射后更是有80%的概率会提前引爆或者无法正常引爆。
再拿鳞鲀偷袭飞鹰号航母的事件举例,当时鳞鲀共向飞鹰发射了6枚鱼雷,只有一枚击中了飞鹰号的尾舵并成功爆炸将其击伤,三枚在途中提前引爆,其他两枚则是击中飞鹰但哑火未爆,只对飞鹰造成了“捅伤”。
那么这款鱼雷为什么会如此之烂呢?
从研制角度来说,美国在研制过程中严重缺乏测试和实验。由于当时经济大萧条的原因,鱼雷的研发经费本身就已经非常紧张了,而后续的鱼雷实弹测试美军一拍脑袋就决定不做了,毕竟当时一枚Mk.14鱼雷的造价是大约1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17万美元),实弹测试实在是折腾不起。但也正因没有进行实弹测试,导致设计中存在的严重缺陷没有被发现。
Mk.14鱼雷主要有三个严重缺陷,首先是鱼雷的深度控制有问题,Mk.14鱼雷的航行的深度会比正常的深约3米左右,这个缺陷是压力阀没有经过测试校准导致的。
你可能会想,这鱼雷不是有磁性引信吗?那即使有点误差从船底穿过去不还是可以靠磁场引爆吗?
实际上,这是不行的,因为它的磁性引信就是第二个大问题,经常导致鱼雷从船底穿过去或者提前引爆。
第三个问题就是它的传统碰撞引信也有问题(基本上就是主要部件哪都有毛病),引信的撞针,导致即使鱼雷直接命中船体,Mk.14也只会造成铁棍一样的“捅伤”,而不会爆炸,“海军烧火棍”由此声名远扬。
其实这三个问题单拎出来都不难解决,但一旦它们集中在一款鱼雷上时就变得非常棘手了。因为在当磁性引信和传统接触式引信都失效的时候,从外面基本就很难看得出问题的原因了,毕竟Mk.14鱼雷是一款设计非常复杂的鱼雷,谁也看不出问题到底在哪。
而且这些问题之间也会相互干扰,比如深度的误差使得磁性引信得到了过度补偿,最终导致鱼雷提前爆炸;有的时候因为磁场的缘故则不会爆炸。
由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花很长时间,最终Mk.14因其非常不靠谱的性能而被海军要求禁用磁性引信,而只让船员们使用传统接触式引信,然而由于接触式引信也不靠谱,如果是正好的垂直90度撞击船体基本上都会打出哑弹,海军建议船员们“用斜射的方法增加鱼雷的引爆率,直到鱼雷能引爆”,可以说是非常讽刺了。但当时再在短时间内研制出一款新的鱼雷是不可能的,美军的潜艇们只能一边怨声载道的继续用这个铁棍子,一边祈祷工程师们能早点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美军足足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在二战末期才基本解决了Mk.14的问题,但那时候潜艇船员们早就对这款鱼雷深恶痛绝了,Mk.14唯一的优点似乎只剩下能给船员们配鱼雷果汁喝了。
一、为啥我和“七”这么有缘?——鳞鲀号潜艇小传
这次我们介绍的舰船是二战期间美军功勋潜艇排行榜里的“万年老七”——鳞鲀号
首先鲀这个字念tún,鳞鲀这个名字听上去可能有点怪,但其实这是一种热带鱼种,身体上有着比较鲜艳的色彩,就像下面这种,和游戏中鳞鲀穿着的潜水服颜色比较类似。
其次,因为这些鱼都长着较大的背鳍,而且其背鳍能像枪的扳机一样迅速收放,所以鳞鲀也被称作“扳机鱼”,它的英文名就直接叫“triggerfish”了,这也是鳞鲀号的名字“USS Trigger”的由来。
除此之外,她的舰徽就是一条手拿枪叼着雪茄的鳞鲀,这个舰徽也能在游戏立绘中鳞鲀的右胸前的背带上看到。
鳞鲀的首秀是在中途岛海战里,不过因为她主要在潜艇部队中负责中途岛到瓦胡岛之间的警戒任务,远离前方航母对决的主战场,所以没有和日军主力碰面,并没有什么战果。
从第一次巡航结束后的1942年8月,鳞鲀号的舰长被换为罗伊·S·本森少校,这也是一位狠人。
他之前在中途岛海战中担任鹦鹉螺号潜艇的舰长,没错,就是那个被岚追赶结果让美军飞机发现了而让岚成为带路党的鹦鹉螺号。因此,鹦鹉螺在中途岛海战后被授予了总统单位嘉奖(能拿到总统嘉奖的船基本都是在战斗中立过赫赫战功的,例如企业号、卡伯特号这样的猛船)。
他在后面的冷战时期更是官至美国大西洋潜艇部队的参谋长,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在之后的第二次巡航开始,鳞鲀直接就跑到日本本土近海开始搞偷袭,击沉了不少的运输船。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1943年6月的第五次巡航中,鳞鲀差点就有机会击沉刚刚准备出门的飞鹰号航母,但因为被自带的鱼雷坑了,所以只将其击伤,并没有击沉,失去了这个宝贵的战果。关于鳞鲀所使用的Mk.14鱼雷我们下面会着重讲。
事后,罗伊少校在回港后向上级抱怨此事,要求海军更换潜艇鱼雷,当然鱼雷的问题不是个例,Mk.14鱼雷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使得美军潜艇艇员们早就苦不堪言。
最终在1943年下半年,美军才开始逐渐重视这个问题,开始对Mk.14进行改进。
在第五次巡航后,罗伊少校拿到了海军十字勋章。但罗伊少校则被换下来去潜艇士官学校当老师了,鳞鲀的下一个指挥官则是罗伯特·E·多尔宁少校。
之后鳞鲀则是越打越顺,她在1943年9月的第六次巡航中仅凭自己一舰之力击沉了五艘日本运输船,让日本人以为自己遭遇了狼群袭击。
在第七次巡航结束后,鳞鲀凭借自身的战绩毫不意外的拿到了总统单位嘉奖。
一直到她的最后一次巡航——1945年3月的第十二次巡航。此时美军已经准备进攻冲绳,而且美军截获情报称日军准备派大和号从吴港出发前往冲绳阻击美军。
鳞鲀号则被派往出吴港的必经之路丰后水道进行监视观察,但日军这边也早有防备,他们在丰后水道水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潜扫荡,出动了众多海防舰和陆基反潜飞机进行了长达十几天的反潜扫荡任务。
3月28日,日军的御藏号和第33号海防舰收到反潜机发来的情报称在丰后水道某处发现了美军潜艇的踪迹,于是两艘海防舰前往目标区域投放了大量的深水炸弹。当天下午,海面上飘起了大量的浮油,海底开始不断有烟冒上来,这显然是有潜艇被击沉了。后来经美军确认,被击沉的潜艇正是鳞鲀。
鳞鲀在服役的一生里共获得11枚战斗之星和总统单位嘉奖。
她以86552吨的击沉吨位和击沉18艘船的击沉数在美军二战功勋潜艇的击沉吨位榜和击沉数榜均位列第七,可以看到榜单上还有你游实装的刺尾鱼(第一)和鲃鱼(第四)。
这也是她在游戏中这句台词的由来。
PS:如果你要问历史上击沉吨位最高的潜艇是哪一艘,其实这艘潜艇……你游还真的有,就是U-35,这艘一战时期的潜艇以击沉224艘舰船和高达54万吨的击沉吨位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潜艇。和她比起来刺尾鱼那些的战绩加起来还没人家多
二、“二战时期最烂的鱼雷兼海军烧火棍”——Mk.14磁性鱼雷
实际上,鳞鲀的好几句游戏台词都吐槽了这款知名鱼雷,因为这玩意实在是烂的太出名了,其名气完全可以媲美本子的歪把子。
这款美军在1931年研制的跨时代鱼雷是美军配备的第一款磁性鱼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Mark 6磁性引信,可以探知磁场变化,使得鱼雷不需要像传统鱼雷一样撞击目标船体后起爆,而是在行驶至目标船底就可以根据磁场变化而引爆,利用爆炸的冲击力击沉目标船只。
然而它的实际效果怎么样呢?据统计,在太平洋战争前期(1941-1943)Mk.14鱼雷的故障率就高达70%,在发射后更是有80%的概率会提前引爆或者无法正常引爆。
再拿鳞鲀偷袭飞鹰号航母的事件举例,当时鳞鲀共向飞鹰发射了6枚鱼雷,只有一枚击中了飞鹰号的尾舵并成功爆炸将其击伤,三枚在途中提前引爆,其他两枚则是击中飞鹰但哑火未爆,只对飞鹰造成了“捅伤”。
那么这款鱼雷为什么会如此之烂呢?
从研制角度来说,美国在研制过程中严重缺乏测试和实验。由于当时经济大萧条的原因,鱼雷的研发经费本身就已经非常紧张了,而后续的鱼雷实弹测试美军一拍脑袋就决定不做了,毕竟当时一枚Mk.14鱼雷的造价是大约1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17万美元),实弹测试实在是折腾不起。但也正因没有进行实弹测试,导致设计中存在的严重缺陷没有被发现。
Mk.14鱼雷主要有三个严重缺陷,首先是鱼雷的深度控制有问题,Mk.14鱼雷的航行的深度会比正常的深约3米左右,这个缺陷是压力阀没有经过测试校准导致的。
你可能会想,这鱼雷不是有磁性引信吗?那即使有点误差从船底穿过去不还是可以靠磁场引爆吗?
实际上,这是不行的,因为它的磁性引信就是第二个大问题,经常导致鱼雷从船底穿过去或者提前引爆。
第三个问题就是它的传统碰撞引信也有问题(基本上就是主要部件哪都有毛病),引信的撞针,导致即使鱼雷直接命中船体,Mk.14也只会造成铁棍一样的“捅伤”,而不会爆炸,“海军烧火棍”由此声名远扬。
其实这三个问题单拎出来都不难解决,但一旦它们集中在一款鱼雷上时就变得非常棘手了。因为在当磁性引信和传统接触式引信都失效的时候,从外面基本就很难看得出问题的原因了,毕竟Mk.14鱼雷是一款设计非常复杂的鱼雷,谁也看不出问题到底在哪。
而且这些问题之间也会相互干扰,比如深度的误差使得磁性引信得到了过度补偿,最终导致鱼雷提前爆炸;有的时候因为磁场的缘故则不会爆炸。
由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花很长时间,最终Mk.14因其非常不靠谱的性能而被海军要求禁用磁性引信,而只让船员们使用传统接触式引信,然而由于接触式引信也不靠谱,如果是正好的垂直90度撞击船体基本上都会打出哑弹,海军建议船员们“用斜射的方法增加鱼雷的引爆率,直到鱼雷能引爆”,可以说是非常讽刺了。但当时再在短时间内研制出一款新的鱼雷是不可能的,美军的潜艇们只能一边怨声载道的继续用这个铁棍子,一边祈祷工程师们能早点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美军足足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在二战末期才基本解决了Mk.14的问题,但那时候潜艇船员们早就对这款鱼雷深恶痛绝了,Mk.14唯一的优点似乎只剩下能给船员们配鱼雷果汁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