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台最强、最发烧、最完美且独一无二的笔记本,或许是许多笔电爱好者都曾有过的想法吧。
曾几何时,笔记本业界神机辈出。
GX800、Predator21X、Area-51m 和 X170……无论是厂商还是准系统玩家,只要舍得投入成本和精力,最优秀的笔记本足以和最强悍的台式机同场竞技,那真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黄金时代。
但到了 2024 年,尽管笔电行业本身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属于准系统和厚砖本的时代却早已一去不复返。
我们再也没办法组装出“航空母舰”般的巨无霸,哪怕是最极端的改装手段,也与桌面端的 RTX 4080 性能相差甚远,更别提追赶 RTX 4090 了。

(图片:笔者曾经亲手在字面意思上“组装”的一台准系统,也改了水冷)
然而,我认为,通过在优秀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定制与魔改,任何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改造,去展现自己对于完美笔记本的理解,创造一台只属于自己的“梦想机”。
作为一个笔圈的萌新,我目前改造的这台“究极版”耀世16Super,可以说是我对于“更好的笔记本”概念的理解与展示,也是我最终交上的一份“作业”。
起因
最初,我使用的是机械革命的旷世16Super,但小问题不少,尤其是水冷只作用于显卡,实在令人失望。尽管在贴吧里写了帖子反馈,但并没有得到解决。一怒之下,我卖掉了它,转而入手了内置水道的耀世16Super,机械革命的新一代水冷旗舰。
虽然 4090 版本的耀世自带了 64GB 内存和 2TB SSD的配置,但对于我来说,显然不够拉满。几乎在购买前,我就决定要对它进行进一步改造。
性能测试与功耗探究
到手后,我首先验机,查看了液金偏移的情况。我这台是 7 月 1 日出厂的,好不容易抢到的最后几台存货(下一批要 7 月底到 8 月初才能买到了)。在双烤测试中,CPU 和 GPU 的核心温差在十度以内,没有发现偏移,这让我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我连接了第三方的360 水冷外机进行双烤测试。外机是从本地一位老哥那里花两百块捡来的,但效果非常不错。在控制台的狂暴模式下,CPU 单烤稳定持续 205W,显卡175W,双烤 105W + 175W,水冷下合计 280W的性能释放。CPU-Z的分数单核超过 900,多核达到 1.5 万,属于 14900HX 中较高的水平。而且此时机器几乎完全静音,只能听到外机运行的声音,核心温度都在七十多度,键盘面也非常凉快。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使用第三方水冷的情况下,烤机仍然可以跑满275w,这种不做硬性限制的态度还是很令人欣喜的,虽然我很快发现我搞错了。
功耗限制与解决方案
在不连接官方水冷机的情况,也就是风冷模式下,耀世的瞬时双烤功耗可达 275W,以至于让我以为此时它的性能和连接官方水冷无益,但在持续负载中,耀世的持续功耗会下降到 255W 到 235W,即使核心温度较低,也不会自动解锁更高功耗。
机械革命对这些策略并没有详细说明,但在外版机械革命也就是XMG的官网找到了有关功耗限制策略的说明。
但没有办法破解,限制是ec上的。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将原装水冷机附带的管子拆下,重新组装为内循环,然后正常通过蓝牙连接设备,这样系统会识别为已连接官方水冷机,从而解除功耗限制,同时实际使用第三方水冷,这样就可以兼顾275w的性能释放和更优异的温度控制。
(虽然看起来有点莫名的幽默)
屏幕升级
原装屏幕是 NE160QDM-NZA,一块 2.5K 240Hz 的准高端面板,最大亮度达到了今年流行的 500nit,可以说没什么非换不可的槽点。
但我还是把它升级成了 ROG 所谓的“星云原画屏”,也就是枪神 8 超竞版上那块京东方NM7 MiniLED 面板,这样就可以支持最高 1261nit的亮度和 HDR1000标准。
对于不习惯外接屏幕的我来说,观感提升非常明显,游戏内开启 HDR 的蜕变显然立竿见影。
拆机过程非常简单,直接用指甲翘开 B 壳贴纸即可。如果有能力,推荐自行更换,当时的成本为880 元(A+ 屏)。找第三方通常会回收旧屏,价格还比材料成本高很多。
(耀世的原装屏质量不错,我不小心把易拉胶扯断了,硬卸下旧屏幕,但功能依旧完好)
电池升级
耀世16Super 原装的电池是 80Wh,而外版的耀世16Super(XMG NEO 16)则配备了 99.9Wh的电池。作为强迫症患者,我决定更换电池。
翼龙15Pro发布了 99.9Wh 的版本(最初是80Wh版),说明电池确实是通用的,而且机械革命在翼龙和耀世上用的都是同一款电池。更换过程并不复杂,只需拆除原装电池的螺丝,然后把下侧的固定挡板取下,两个占位的小金属板拆掉,就能完美安装99.9Wh 电池。排线需要复用。
虽然 HX 系列处理器耗电大,换了之后续航顶多改善四分之一不到(换了 MiniLED 屏幕后可能还不如原装),但大就是美,顶着民航规格上限无疑会带来一种别致的快乐。

(更换过程中的照片,当时还做了一个失败的内存主动散热尝试)
内存与硬盘升级
内存方面,耀世原装 64GB 三星 DDR5 5600 内存,运行在 5200MHz的频率。虽然容量已经不小,但我想追求极致,换上了 海力士原厂的 96GB 内存(新一代 M-Die 颗粒)。实测极限超频最高可达 6400MHz(但不太稳定),日用稳定在6200MHz,勉强算是兼顾了极限容量和高性能。
内存散热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双面 16 颗粒的 48GB 内存条 发热非常大,超频到 6000MHz 以上可能会有过热不稳定的风险,最好配备压风散热器,或者将频率降低到5600MHz使用。
耀世的设计不像 Y9000P 至尊版一样可以通过屏蔽罩导热到 X 壳,所以我使用了硅脂垫为内存做了导热,然后在上面加装了一块多余的 M.2 SSD 散热片(懒得买内存条散热片了),效果还不错。这样一来,内存温度比之前降低了不少,稳定性也有所提升。
后续,我自费尝试做内存主动散热,但结果非常灾难,后来又购买了某品牌的笔记本内存散热片,但大概率是由于安装空间不足造成的接触不良,上马甲后始终没法开机。
如果必须要使用大容量高频内存,可能只能上压风散热器了。
硬盘升级
硬盘方面,我加装了一块 PC411 2TB SSD,和原来自带的 PC411 组成了 4TB的存储空间。相同的型号意味着在组建Raid0时可以具备非常不错的同步性,而减少了调度开销。我原本打算组个 RAID,但测试发现随机读写反而有所下降,加上重装系统很麻烦,于是作罢。当然,耀世的两个m2位在理论上可以上两条 4TB 甚至8TB 的硬盘,但现在超大容量固态价格和发热都堪称失控,而PC411 已经是市面上最凉快的硬盘之一,最大容量也仅有 2TB,所以说硬盘方面这机器应该还是算顶配吧(笑)。
水冷体验
之前也提过,耀世16Super 的水冷是它最大的卖点之一,但原装的冰河二代水冷性能一般,虽然连接后可以达到275W的双烤表现,但表面温度核心温度都难以令人满意。。为了提升散热效果,我增配了一座360水冷,跟官方水冷组成了一个幽默的混合配置。
作为一开始就针对水冷设计的旗舰机,耀世与后天魔改的水冷(包括我之前用过的神舟 TX9水冷)完全不同,无需拧堵头或者进行复杂的拆卸,随插随用,随拔随走,把水冷的便携性提升到了极致,真的很难形容这张感受。
(水冷直接拔掉就能带走,不会漏水)
在外出时,它有三四个小时的办公续航,支持 100W PD 充电。在寝室、办公室或者家里,几秒不到即可插好水冷。在电脑拉满单烤、双烤时,风扇几乎听不到,比很多轻薄本还安静。在如此高的性能释放下还能有这样的体验,实在是非常难得,这也是我认为它比泰坦 18U、雷蛇 18、Y9000P 至尊版更优秀的地方。

(虽然是游戏本,不过也支持100WPD)
BIOS 调校与超频
不得不提的是,机械革命的 BIOS可玩性极强。
除了基本的处理器超频和 14 代 APO 支持外,更重要的是 支持内存超频和强制加压,无需新乐士或者科赋内存也能对内存进行加压超频,尤其是SA加压的支持,目前是独一家。
其他厂商真该反省一下。
作为单烤 205W的性能怪兽,肯定没人能忍住不用极限降压超频来挑战极限吧。
经过调试,在 AC Loadline 50,降压 30mV的设置下,P 核单核达到了6.0GHz,多核 5.4GHz,E 核 4.2GHz,多核性能刚好持平13900k,多核性能则已经接近14900k了。
可惜,这个降压设定显然不能够稳定日用。
众所周知,一杯茶,一包烟、一个小参耍一天。玩完处理器,接下来就是内存部分。哪怕花了好几天时间,但我发现这套海力士的新 M-Die 96GB 内存比想象中更加难超,时序几乎压不下来,加压(无论是内存还是SA 电压)效果不佳,尤其是发热非常爆炸。但令人惊喜的是,它居然成功超上了 6400MHz,而且成功通过测试。可惜每次点亮后都无法再次开机,而6200MHz则相对稳定一点,虽然仍然非常烫。
在缩肛门发生后,我最终放弃了激进超频和降压,选择把参数调整到比默认稍高的水平,一切以稳定优先。
最终,包括利用充足的内存做了个缓存盘后,鲁大师的跑分表现如下。

(别忘了,这是台重量不到3Kg的笔记本)
功耗与适配器表现
在高性能释放的情况下,耀世16Super的适配器表现也令人满意。虽然双烤功耗相对受限,不像一些品牌能够轻松解锁 300W 以上,但机械革命的 Slim 版 330W 碳化硅适配器,在带动 275W核心功耗的同时,还要供应 30W的 MiniLED 屏幕功耗、30W的官方水冷机、耗电巨大的 96GB内存,以及全机的RGB 灯效,依然稳如老狗。
实测它的输入功耗经常能达到370w以上,这已经是反向虚标了吧。以此或许也能理解一点鸡哥功耗保守的原因。
多点限制总比偷电好。
小结

(最终的配置)
机械革命的耀世16Super作为一台旗舰机,虽然不是完美的,也不算无敌,但显然配得上它的价格。在补全配置和彻底调优后,这台机器的强大是全方位的。除了续航稍差之外,它几乎没有什么短板。无论是便携性、做工、性能、体验还是价格,它也许不是单项最强,但整体来说是非常均衡的,甚至比联想的“水桶机”更全面,每个方面都算得上能打。
或许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个神机辈出的黄金时代,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极致,打造属于自己的“梦想机”。我很感谢机械革命推出了底子如此优秀的耀世16s,也为这段探索笔电极致的过程感到满足和欣慰。
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电脑的跑分和参数固然重要,但最应该关注的,仍然是机器在实际体验中的表现。这台魔改的耀世16s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它不仅满足了我对性能和配置的苛刻要求,更在稳定性、便携性和噪音控制上达到了平衡,没有成为一个偏科的存在。
我们需要好笔记本,但好的笔记本并不一定是数据最强的,而是最适合自己的。
许多人觉得现在的笔圈不够极客,怀念15、16年群起魔改的时代。但与其回首过去,不如展望未来。我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极客,毕竟这些调整并没有什么真正硬核的内容,大多数笔电爱好者也能做到类似的调整。但我确实通过这样的过程,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机器,也是独一无二的回忆。
我更希望证明的是,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寻找和创造自己的“梦想机”,甚至是一台最强、最发烧、最完美且独一无二的笔记本。只不过这份强大既可以由外界标准来衡量,也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
这或许才是“玩机”的乐趣所在吧。
曾几何时,笔记本业界神机辈出。
GX800、Predator21X、Area-51m 和 X170……无论是厂商还是准系统玩家,只要舍得投入成本和精力,最优秀的笔记本足以和最强悍的台式机同场竞技,那真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黄金时代。
但到了 2024 年,尽管笔电行业本身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属于准系统和厚砖本的时代却早已一去不复返。
我们再也没办法组装出“航空母舰”般的巨无霸,哪怕是最极端的改装手段,也与桌面端的 RTX 4080 性能相差甚远,更别提追赶 RTX 4090 了。

(图片:笔者曾经亲手在字面意思上“组装”的一台准系统,也改了水冷)
然而,我认为,通过在优秀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定制与魔改,任何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改造,去展现自己对于完美笔记本的理解,创造一台只属于自己的“梦想机”。
作为一个笔圈的萌新,我目前改造的这台“究极版”耀世16Super,可以说是我对于“更好的笔记本”概念的理解与展示,也是我最终交上的一份“作业”。
起因
最初,我使用的是机械革命的旷世16Super,但小问题不少,尤其是水冷只作用于显卡,实在令人失望。尽管在贴吧里写了帖子反馈,但并没有得到解决。一怒之下,我卖掉了它,转而入手了内置水道的耀世16Super,机械革命的新一代水冷旗舰。
虽然 4090 版本的耀世自带了 64GB 内存和 2TB SSD的配置,但对于我来说,显然不够拉满。几乎在购买前,我就决定要对它进行进一步改造。
性能测试与功耗探究
到手后,我首先验机,查看了液金偏移的情况。我这台是 7 月 1 日出厂的,好不容易抢到的最后几台存货(下一批要 7 月底到 8 月初才能买到了)。在双烤测试中,CPU 和 GPU 的核心温差在十度以内,没有发现偏移,这让我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我连接了第三方的360 水冷外机进行双烤测试。外机是从本地一位老哥那里花两百块捡来的,但效果非常不错。在控制台的狂暴模式下,CPU 单烤稳定持续 205W,显卡175W,双烤 105W + 175W,水冷下合计 280W的性能释放。CPU-Z的分数单核超过 900,多核达到 1.5 万,属于 14900HX 中较高的水平。而且此时机器几乎完全静音,只能听到外机运行的声音,核心温度都在七十多度,键盘面也非常凉快。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使用第三方水冷的情况下,烤机仍然可以跑满275w,这种不做硬性限制的态度还是很令人欣喜的,虽然我很快发现我搞错了。
功耗限制与解决方案
在不连接官方水冷机的情况,也就是风冷模式下,耀世的瞬时双烤功耗可达 275W,以至于让我以为此时它的性能和连接官方水冷无益,但在持续负载中,耀世的持续功耗会下降到 255W 到 235W,即使核心温度较低,也不会自动解锁更高功耗。
机械革命对这些策略并没有详细说明,但在外版机械革命也就是XMG的官网找到了有关功耗限制策略的说明。

但没有办法破解,限制是ec上的。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将原装水冷机附带的管子拆下,重新组装为内循环,然后正常通过蓝牙连接设备,这样系统会识别为已连接官方水冷机,从而解除功耗限制,同时实际使用第三方水冷,这样就可以兼顾275w的性能释放和更优异的温度控制。
(虽然看起来有点莫名的幽默)

屏幕升级
原装屏幕是 NE160QDM-NZA,一块 2.5K 240Hz 的准高端面板,最大亮度达到了今年流行的 500nit,可以说没什么非换不可的槽点。
但我还是把它升级成了 ROG 所谓的“星云原画屏”,也就是枪神 8 超竞版上那块京东方NM7 MiniLED 面板,这样就可以支持最高 1261nit的亮度和 HDR1000标准。

对于不习惯外接屏幕的我来说,观感提升非常明显,游戏内开启 HDR 的蜕变显然立竿见影。
拆机过程非常简单,直接用指甲翘开 B 壳贴纸即可。如果有能力,推荐自行更换,当时的成本为880 元(A+ 屏)。找第三方通常会回收旧屏,价格还比材料成本高很多。

(耀世的原装屏质量不错,我不小心把易拉胶扯断了,硬卸下旧屏幕,但功能依旧完好)
电池升级
耀世16Super 原装的电池是 80Wh,而外版的耀世16Super(XMG NEO 16)则配备了 99.9Wh的电池。作为强迫症患者,我决定更换电池。
翼龙15Pro发布了 99.9Wh 的版本(最初是80Wh版),说明电池确实是通用的,而且机械革命在翼龙和耀世上用的都是同一款电池。更换过程并不复杂,只需拆除原装电池的螺丝,然后把下侧的固定挡板取下,两个占位的小金属板拆掉,就能完美安装99.9Wh 电池。排线需要复用。
虽然 HX 系列处理器耗电大,换了之后续航顶多改善四分之一不到(换了 MiniLED 屏幕后可能还不如原装),但大就是美,顶着民航规格上限无疑会带来一种别致的快乐。

(更换过程中的照片,当时还做了一个失败的内存主动散热尝试)
内存与硬盘升级
内存方面,耀世原装 64GB 三星 DDR5 5600 内存,运行在 5200MHz的频率。虽然容量已经不小,但我想追求极致,换上了 海力士原厂的 96GB 内存(新一代 M-Die 颗粒)。实测极限超频最高可达 6400MHz(但不太稳定),日用稳定在6200MHz,勉强算是兼顾了极限容量和高性能。
内存散热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双面 16 颗粒的 48GB 内存条 发热非常大,超频到 6000MHz 以上可能会有过热不稳定的风险,最好配备压风散热器,或者将频率降低到5600MHz使用。
耀世的设计不像 Y9000P 至尊版一样可以通过屏蔽罩导热到 X 壳,所以我使用了硅脂垫为内存做了导热,然后在上面加装了一块多余的 M.2 SSD 散热片(懒得买内存条散热片了),效果还不错。这样一来,内存温度比之前降低了不少,稳定性也有所提升。
后续,我自费尝试做内存主动散热,但结果非常灾难,后来又购买了某品牌的笔记本内存散热片,但大概率是由于安装空间不足造成的接触不良,上马甲后始终没法开机。
如果必须要使用大容量高频内存,可能只能上压风散热器了。
硬盘升级
硬盘方面,我加装了一块 PC411 2TB SSD,和原来自带的 PC411 组成了 4TB的存储空间。相同的型号意味着在组建Raid0时可以具备非常不错的同步性,而减少了调度开销。我原本打算组个 RAID,但测试发现随机读写反而有所下降,加上重装系统很麻烦,于是作罢。当然,耀世的两个m2位在理论上可以上两条 4TB 甚至8TB 的硬盘,但现在超大容量固态价格和发热都堪称失控,而PC411 已经是市面上最凉快的硬盘之一,最大容量也仅有 2TB,所以说硬盘方面这机器应该还是算顶配吧(笑)。
水冷体验
之前也提过,耀世16Super 的水冷是它最大的卖点之一,但原装的冰河二代水冷性能一般,虽然连接后可以达到275W的双烤表现,但表面温度核心温度都难以令人满意。。为了提升散热效果,我增配了一座360水冷,跟官方水冷组成了一个幽默的混合配置。
作为一开始就针对水冷设计的旗舰机,耀世与后天魔改的水冷(包括我之前用过的神舟 TX9水冷)完全不同,无需拧堵头或者进行复杂的拆卸,随插随用,随拔随走,把水冷的便携性提升到了极致,真的很难形容这张感受。

(水冷直接拔掉就能带走,不会漏水)
在外出时,它有三四个小时的办公续航,支持 100W PD 充电。在寝室、办公室或者家里,几秒不到即可插好水冷。在电脑拉满单烤、双烤时,风扇几乎听不到,比很多轻薄本还安静。在如此高的性能释放下还能有这样的体验,实在是非常难得,这也是我认为它比泰坦 18U、雷蛇 18、Y9000P 至尊版更优秀的地方。

(虽然是游戏本,不过也支持100WPD)
BIOS 调校与超频
不得不提的是,机械革命的 BIOS可玩性极强。

除了基本的处理器超频和 14 代 APO 支持外,更重要的是 支持内存超频和强制加压,无需新乐士或者科赋内存也能对内存进行加压超频,尤其是SA加压的支持,目前是独一家。
其他厂商真该反省一下。
作为单烤 205W的性能怪兽,肯定没人能忍住不用极限降压超频来挑战极限吧。
经过调试,在 AC Loadline 50,降压 30mV的设置下,P 核单核达到了6.0GHz,多核 5.4GHz,E 核 4.2GHz,多核性能刚好持平13900k,多核性能则已经接近14900k了。

可惜,这个降压设定显然不能够稳定日用。
众所周知,一杯茶,一包烟、一个小参耍一天。玩完处理器,接下来就是内存部分。哪怕花了好几天时间,但我发现这套海力士的新 M-Die 96GB 内存比想象中更加难超,时序几乎压不下来,加压(无论是内存还是SA 电压)效果不佳,尤其是发热非常爆炸。但令人惊喜的是,它居然成功超上了 6400MHz,而且成功通过测试。可惜每次点亮后都无法再次开机,而6200MHz则相对稳定一点,虽然仍然非常烫。

在缩肛门发生后,我最终放弃了激进超频和降压,选择把参数调整到比默认稍高的水平,一切以稳定优先。
最终,包括利用充足的内存做了个缓存盘后,鲁大师的跑分表现如下。

(别忘了,这是台重量不到3Kg的笔记本)
功耗与适配器表现
在高性能释放的情况下,耀世16Super的适配器表现也令人满意。虽然双烤功耗相对受限,不像一些品牌能够轻松解锁 300W 以上,但机械革命的 Slim 版 330W 碳化硅适配器,在带动 275W核心功耗的同时,还要供应 30W的 MiniLED 屏幕功耗、30W的官方水冷机、耗电巨大的 96GB内存,以及全机的RGB 灯效,依然稳如老狗。
实测它的输入功耗经常能达到370w以上,这已经是反向虚标了吧。以此或许也能理解一点鸡哥功耗保守的原因。
多点限制总比偷电好。
小结

(最终的配置)
机械革命的耀世16Super作为一台旗舰机,虽然不是完美的,也不算无敌,但显然配得上它的价格。在补全配置和彻底调优后,这台机器的强大是全方位的。除了续航稍差之外,它几乎没有什么短板。无论是便携性、做工、性能、体验还是价格,它也许不是单项最强,但整体来说是非常均衡的,甚至比联想的“水桶机”更全面,每个方面都算得上能打。
或许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个神机辈出的黄金时代,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追求极致,打造属于自己的“梦想机”。我很感谢机械革命推出了底子如此优秀的耀世16s,也为这段探索笔电极致的过程感到满足和欣慰。
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电脑的跑分和参数固然重要,但最应该关注的,仍然是机器在实际体验中的表现。这台魔改的耀世16s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它不仅满足了我对性能和配置的苛刻要求,更在稳定性、便携性和噪音控制上达到了平衡,没有成为一个偏科的存在。
我们需要好笔记本,但好的笔记本并不一定是数据最强的,而是最适合自己的。
许多人觉得现在的笔圈不够极客,怀念15、16年群起魔改的时代。但与其回首过去,不如展望未来。我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极客,毕竟这些调整并没有什么真正硬核的内容,大多数笔电爱好者也能做到类似的调整。但我确实通过这样的过程,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机器,也是独一无二的回忆。
我更希望证明的是,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寻找和创造自己的“梦想机”,甚至是一台最强、最发烧、最完美且独一无二的笔记本。只不过这份强大既可以由外界标准来衡量,也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
这或许才是“玩机”的乐趣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