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筒子生态位算是断了层的高。这类武器主要有三个分类。
重筒,内含真神无后座与飞矛。讲真无后座似乎明显压飞矛一头,飞矛备弹比无后座少两发导致上限较低,偶发擦弹不中甚至吞伤害问题。
轻筒,内含eat与类星体。二者似乎平分秋色,但体感类星体野队见得多一点。eat说是随用随叫,但每次用都得花个几秒拉开保险,每次叫都得等个4秒原地罚站等落地,如果没升级满那就等更久,可能宝贵的机会就这么溜走了。类星体每次用都得等3秒蓄力,虽然打完一发得等15秒,但是作为随身武器的便利性是eat比不上的。况且类星体弹道无下坠,似乎某些西线战术大师很喜欢蹲个山头叫个机枪架拿着类星体狙全图。
超轻筒,严格意义上这里面只有一把突击兵。机甲射出的火箭似乎也被箭头算超轻筒,但是机甲的事,哪能算筒。突击兵现在在野队的出场率我体感近似为0,似乎只有我自己用。突击兵作为一个次抛型武器,CD时长几乎是eat的两倍。火力强度上呼叫一次突击兵总伤1100x4,一次eat总伤2000x2,伤害几乎是一样的!这多的400点总伤也无法改变btk!加之现在突击兵拆构筑也是要两发一个了,拆的效率也比不过eat!似乎突击兵全身上下就只有无前摇与弹道无下坠能制导这样的外围优点了。
所以我认为筒子的生态是失衡的,甚至有些筒子某些情形下甚至未能打到占据一个战备槽的强度。比方说已携带补给包与榴弹还有轨道火,配上一个次抛筒作为反重火力补充。这时候似乎选择轨道精准比选筒子会更舒适,因为精准的火力足够使用,且比次抛更加灵活更加“随用随叫”。而灵活性与“随用随叫”正是公认的次抛型武器卖点。
并且超轻筒的分类里是缺了一个随身武器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整个等离子筒搞上去,蓄力1.5秒射出去一发,威力1000穿甲6,不蓄力射一发可拆巢。一节电池4发备弹3节电池,不占用背包位。这样这东西算是用手感与操作体验换来了更细腻的火力分配并解放了背包位,应该作为超轻筒是符合强度的。
重筒,内含真神无后座与飞矛。讲真无后座似乎明显压飞矛一头,飞矛备弹比无后座少两发导致上限较低,偶发擦弹不中甚至吞伤害问题。
轻筒,内含eat与类星体。二者似乎平分秋色,但体感类星体野队见得多一点。eat说是随用随叫,但每次用都得花个几秒拉开保险,每次叫都得等个4秒原地罚站等落地,如果没升级满那就等更久,可能宝贵的机会就这么溜走了。类星体每次用都得等3秒蓄力,虽然打完一发得等15秒,但是作为随身武器的便利性是eat比不上的。况且类星体弹道无下坠,似乎某些西线战术大师很喜欢蹲个山头叫个机枪架拿着类星体狙全图。
超轻筒,严格意义上这里面只有一把突击兵。机甲射出的火箭似乎也被箭头算超轻筒,但是机甲的事,哪能算筒。突击兵现在在野队的出场率我体感近似为0,似乎只有我自己用。突击兵作为一个次抛型武器,CD时长几乎是eat的两倍。火力强度上呼叫一次突击兵总伤1100x4,一次eat总伤2000x2,伤害几乎是一样的!这多的400点总伤也无法改变btk!加之现在突击兵拆构筑也是要两发一个了,拆的效率也比不过eat!似乎突击兵全身上下就只有无前摇与弹道无下坠能制导这样的外围优点了。
所以我认为筒子的生态是失衡的,甚至有些筒子某些情形下甚至未能打到占据一个战备槽的强度。比方说已携带补给包与榴弹还有轨道火,配上一个次抛筒作为反重火力补充。这时候似乎选择轨道精准比选筒子会更舒适,因为精准的火力足够使用,且比次抛更加灵活更加“随用随叫”。而灵活性与“随用随叫”正是公认的次抛型武器卖点。
并且超轻筒的分类里是缺了一个随身武器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整个等离子筒搞上去,蓄力1.5秒射出去一发,威力1000穿甲6,不蓄力射一发可拆巢。一节电池4发备弹3节电池,不占用背包位。这样这东西算是用手感与操作体验换来了更细腻的火力分配并解放了背包位,应该作为超轻筒是符合强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