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551,994贴子:16,885,373

关于美的一些问题,求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美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欣赏美?欣赏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这由什么欲望驱动呢?客观角度上,美的现实意义又是什么?美与好奇心、探索欲有关系吗?如果有,存在因果关系吗?抑或是其他什么关系?求指导!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11-06 00:12回复
    求大佬指导,感谢🙏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11-06 00:13
    收起回复
      2025-08-13 09:16: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人吗?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11-06 00:22
      收起回复
        3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11-06 00:41
        回复
          马克思,美的本质就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就是说,画家画画,他觉得美的是他画的东西吗?他是在欣赏画中的物吗?马克思认为画家是在欣赏他的能力,欣赏他可以画出来这么美的东西。而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认为,艺术家在表现艺术的时候,必然会带有自身感性与心灵的东西包含在艺术品里面,而艺术品本身是一个理性的用笔勾勒出来的一个个线条,一个个形式,而一个艺术品,它既是艺术家以形式表现出来的作品,又包含了作者对于理想的某种期盼(也就是黑格尔说的理念)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06 01:38
          收起回复
            人为什么会欣赏美,也就是人为什么会有审美活动,这个概念在康德那里有说,首先得讲他的《纯粹理性批判》,讲清楚什么是理性,人是如何进行认识。我这里大概说一下,康德认为,当人们把所有概念抛开,当你拿着一个水瓶,把水瓶这个概念抛开,在你看到水瓶,水瓶这个概念在你脑海中形成的时候,这一刹那,就产生了美感。通俗点说,当你不认识一个事物的时候,它就让你产生了美感,而当你对它有一个概念的认知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可能会丧失美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06 01:47
            收起回复
              欣赏美的心理动机,也是康德说的美的四个契机。
              首先第一个,审美是无利害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出海捕鱼的渔夫,他不会认为大海很美,而你去到海边的时候,会产生美的感觉,这其中是因为海对于渔夫来说,是生存的工具,渔夫出海捕鱼考虑更多的是能捕多少的鱼,而你只是单纯的欣赏大海。在举个例子,你第一次去到迪士尼游乐园你觉得很美,而工作人员会很诧异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是因为审美是无利害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06 01:54
              收起回复
                第二个契机,无概念的而有普遍性。
                在上面我有说到,无概念也就是人什么时候产生了对一个事物的美感,就是在他看到一个事物,但却没有形成一个概念的时候,这个时候产生了美感。而什么是普遍性,结合第一个契机来说,我带着一种无功利的眼光去审美,看到一朵花,一片云的时候,我觉得它很美,同时我也有理由认为你也应该觉得很美,这就是普遍性。也就是你在看到一个东西觉得美的时候,也会觉得别人也认为它是美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06 02:08
                收起回复
                  2025-08-13 09:10: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三个契机,无目的的和目的性。
                  在康德那里,人是有一个先天认知的,也就是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张网,规定了你只能认识什么,不能认识什么,同时也规定了你认为什么是美的,什么不是美的。
                  无目的,也就是你不带着任何目的去进行审美活动,举个例子,你走在大街上随便扫视,你看到了一个你觉得非常好看的异性,首先,这是无目的的活动,其次TA为什么会让你觉得好看,因为它符合你的先天审美。所以这是无目的的和目的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06 02:12
                  收起回复
                    是由什么欲望驱动的。我认为美是一种感觉,它不以人的欲望所驱动。你可以从康德那里找到答案,从德国古典哲学开始,包括你后面的问题,因为我也在学习当中,所以解答了我所了解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06 02:20
                    收起回复
                      大佬解惑后,现在我有了模糊的理解了:人们天生就喜爱美,审美多了确实是会有疲劳效应的,美能诱发人们心灵深处潜藏的能量,美在客观上激励人们接触新事物,这对于人的生存在客观上有积极意义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11-06 11:37
                      收起回复
                        美是一种感性需求认知,潜在的含义或者说驱动的应该是生存需要。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和谐共振(共鸣)的产物,即是与自我认知以及潜在认知(感性的,无以言表的)相通、或一致的现象感知。
                        以上是我所理解的,美基于感性认知的原动力。
                        大白话讲, 一是对生存环境(事物)的认可,二是对自我的认可。


                        IP属地:山东12楼2024-11-06 11:45
                        收起回复
                          提问太多只会让人沉默😀谢谢@tt117 在7、8、9楼的康德解答
                          美在某些功利论价值哲学中处于一个阶段性的顶点,位于真理甚至正义之上,只要放弃尊严,美就是无敌的功利。希望这套套话能诱发你的批评


                          IP属地:河北13楼2024-11-06 11:49
                          收起回复
                            产生美的机制就是多巴胺系统的生理奖励机制和一些刺激物种类的刺激反应联结。主体的愉悦感取得不一定和哪些刺激物种类联结在一起,比如亚洲人普遍更喜欢亚洲形象的配偶,而欧洲人则更喜欢欧洲形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特定形象或声音或什么,这时候相应的审美对象带他/她带来了快乐(比如伸出援手,讲笑话逗笑你等等)。刺激反应联结会逐步建立,以后你就会发现你的审美观就塑造出来了。尽管不同人有不同经历,所以审美观不同,但审美机制的类型是相同的,也就是先建立刺激物和多巴胺奖赏机制的固定联结,之后受到相同刺激;当相关刺激产生的化学信号被大脑处理后形成形象或认知内容之后,主管记忆的脑区会使你回忆起过去,并触发多巴胺分泌。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激素分泌(比如性相关的),但主要是多巴胺。
                            所以美必定是主观的,带有私利的。所以康德的观点,审美是不带私欲的,只涉及形式,是基于过去对奖赏机制的很弱甚至不存在的理解,是错误的。审美就是一种复杂的刺激反应模式,主要的部分就是生物奖励,而生物奖励显然是私欲的一部分。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11-06 14:06
                            收起回复
                              2025-08-13 09:04: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能让你的身心愉悦的东西都是美的。
                              所以美是欲望的产物。


                              IP属地:广东16楼2024-11-06 14: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