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把我第一遍的稿吞了😡先放图挡剧透,如果各位害怕影响观感那也就别看了,可以先体验夜游十字街的故事再来聊
🙏🏻🙏🏻
先聊聊圈吧。现在看来,纸信圈儿在我的印象里应该是一个纯净的“英雄”
可能和我感觉“告别大地”还有“未到投降之时”很coooool也有关系,但纸信圈儿确实一直在用她的“为什么”和成人世界的无奈对抗,战斗。对我们而言,这本来应该也是重要的品质吧
本篇时间线是东区黎明故事发生前的几个月,开篇你就可以发现圈的家里并不是很和睦很小康的类型——父亲不喜欢酒但要和工友不醉不归;母亲在家里干活所以对家里的声音很敏感,有动静就会生气;姐姐其实还好,但总喜欢搪塞圈的各种“为什么”...再加上圈自己也不是那么合群的孩子,神秘学家的天赋在那个时代并不被普通人接受,所以很多时候家人并不一定理解她。而她也在这天受了委屈之后跑到了作为自己秘密基地的湖边,准备晚点回家
故事的核心也就来了——她期待有一场冒险可以把她带往别处,就真的有那么一位灯倌带她去了十字街,就真的被妖精偷走了名字;为了找回名字,变成“纸信圈儿”在十字街展开了一场惊吓多过惊险的冒险 (其实甚至还挺温情的,除了最后和巴纳赫战斗以外
) 这部分的质量真的很高,我甚至产生了在看动画电影的临场感...如果真的能被改编成电影那也绝对是佳作,会让我想到寻梦环游记
回到故事上,俩小孩就这样一个个字母的找,找到只剩最后一个字母的时候,她们回到了初见的湖边,拉高了圈整个形象的对话也从此展开(图6-8)
她想劝爸爸坚持自己,想让妈妈开心点,想让姐姐正视、相信自己,又发现自己不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发现自己想寻找答案不能总问“为什么”整场冒险其实就来自她的内心,只是被灯倌的力量幻化成了一个个隐喻罢了
至于灯倌,她是这片湖最早的故事,是同样不被理解最后却选择自我了断的孩子。所以面对还要继续寻找答案,想回到家人身边的纸信圈儿也没有强行挽留,而是删掉了她的记忆
其实到这里后面也没啥好说的剧情了,纸信圈儿被姐姐在湖边找到,尽管她“不会道歉”但还是给圈买了之前反复告诫纸信圈不要买的糖果。而失忆的纸信圈被直觉引导,接受了“纸信圈儿”作为利伯蒂的第二个名字









先聊聊圈吧。现在看来,纸信圈儿在我的印象里应该是一个纯净的“英雄”

本篇时间线是东区黎明故事发生前的几个月,开篇你就可以发现圈的家里并不是很和睦很小康的类型——父亲不喜欢酒但要和工友不醉不归;母亲在家里干活所以对家里的声音很敏感,有动静就会生气;姐姐其实还好,但总喜欢搪塞圈的各种“为什么”...再加上圈自己也不是那么合群的孩子,神秘学家的天赋在那个时代并不被普通人接受,所以很多时候家人并不一定理解她。而她也在这天受了委屈之后跑到了作为自己秘密基地的湖边,准备晚点回家
故事的核心也就来了——她期待有一场冒险可以把她带往别处,就真的有那么一位灯倌带她去了十字街,就真的被妖精偷走了名字;为了找回名字,变成“纸信圈儿”在十字街展开了一场惊吓多过惊险的冒险 (其实甚至还挺温情的,除了最后和巴纳赫战斗以外


回到故事上,俩小孩就这样一个个字母的找,找到只剩最后一个字母的时候,她们回到了初见的湖边,拉高了圈整个形象的对话也从此展开(图6-8)
她想劝爸爸坚持自己,想让妈妈开心点,想让姐姐正视、相信自己,又发现自己不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发现自己想寻找答案不能总问“为什么”整场冒险其实就来自她的内心,只是被灯倌的力量幻化成了一个个隐喻罢了
至于灯倌,她是这片湖最早的故事,是同样不被理解最后却选择自我了断的孩子。所以面对还要继续寻找答案,想回到家人身边的纸信圈儿也没有强行挽留,而是删掉了她的记忆
其实到这里后面也没啥好说的剧情了,纸信圈儿被姐姐在湖边找到,尽管她“不会道歉”但还是给圈买了之前反复告诫纸信圈不要买的糖果。而失忆的纸信圈被直觉引导,接受了“纸信圈儿”作为利伯蒂的第二个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