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向文娱吧 关注:62贴子:519
  • 4回复贴,共1

读《昨日的世界》,与今日的我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茨威格最知名的著作当属《人类群星闪耀时》,但要读他,读他眼中的那个时代,却没有胜过《昨日的世界》的。这本书我只能给一个适中的评价,沿正十到负十的指标看,大概在正六,属于较为有益处的书。
这本书既是他的回忆,也是他的自传,是19世纪末生活的风俗志,也是奥地利民族性及()民族性的体现,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文人意识的表述。



IP属地:北京1楼2025-01-05 21:40回复
    这本书主要谈的是一种现代病,文艺的黄金年代的终结,最后的世界主义,世界之夜到来前最后的黄昏,旧秩序最后的珐琅瓶破碎了,它永远不会回来了。
    它尤其能在尝试担负社会责任的知识分子的心中引起回响。那些传奇的名字在纸间穿行,尽着蜉蝣之力。他们在文化的历史上留下了永远的辉煌。但是可悲之处在于,他们没能挽回任何东西,只是拾起了几片断瓦。在书的前三分之一,是希望充满的可疑的午后,在中三分之一,是火云烧卷的黄昏,最后三分之一,则是即将入夜的紫红色的天空。
    但知识分子这东西嘛,总要尝试些希望微茫之事,不能缩头犬儒下去。不敢挽天倾的不算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
    过去不是什么好时代,不值得回退,问题总是如何建设未来,如何把握对未来的期许。向未来去!


    IP属地:北京2楼2025-01-05 21:42
    回复
      书里面有一处不好,其中的()人的自吹自擂,使人由心底生厌。老实说,这也是我对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生不出半点好感之原因,须知阿伦特这厮后续也没少作这种幽默的辩护。尤其在今天,这种迷惑的真面目已经被掀开之后,任何有理智的读者只会想笑。倒只有想要“保持高雅”的人还会在那儿谔谔闲言。
      但是在写完前三分之一后,这种()性,知识分子无病呻吟的劣习,被真正的世界性的知识分子的品质替代了,仇恨被超越了,他迈出了从文艺界人士到真正知识分子的转换。他成为了西西弗斯精神的继承者。


      IP属地:北京3楼2025-01-05 21:42
      回复
        对于人类未来的沉思……我们能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是一个真正重要的问题,尤其是正在深渊边缘的我们这一代人。我还记得我小时候读过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你说,未来什么时候能来呢?童年对未来的许诺不知不觉随着水晶色的童年消失了。


        IP属地:北京4楼2025-01-05 21:43
        回复
          针对这本书再说一点,考量到集美和河豚对此的振振闲言。看豆瓣的文盲们的评论,真如同智力得到了彻底的侮辱。我现在完全支持猛干兄对豆瓣集美的锐评,他真是难得一见的正常人。
          河豚分子竟说什么对他们的包容,去他的,这群以脚刹男性为目的的,也配说什么包容,“good old days”?让他们肆意脚刹,不会反抗的时代吗?这群人,甚至想要把爱给踢出男性向,这就是男性的不可调和的死敌,没有半点可以共存的空间。
          这也说明,必须要善于利用传统,把握传统文学的精髓,你不去利用,敌人就要利用。


          IP属地:北京5楼2025-01-05 2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