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向文娱吧 关注:62贴子:527
  • 6回复贴,共1

江郎自有五色笔,常怀何苦还郭公——读江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篇短评是针对《江淹文学创作研究》及《江文通集(汇注)》的,前者作者是王大恒。
今天的人谈及江淹,多只熟悉“江郎才尽”的故事,有的人竟错认为江淹是个蠢材。我实在为江郎感到不值呀。江郎常怀五彩笔,只是有时写诗,有时批公文而已。郭璞什么人,那里能和江郎比呢?郭璞徒以相术游仙为名,今日虽在学界还有地位,但多不传于学界之外,但“黯然销魂”之江郎,犹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上呢!江郎自有五色笔,常怀何苦还郭公?
江淹没有新的,横板的集子,在电脑PDF阅读上烂的出奇,天见可怜!


IP属地:北京1楼2025-01-07 19:51回复
    江郎最有名的就是《恨赋》《别赋》两篇,最有名的句子有这些:“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江郎有个特点,语气助词的转换特别灵巧生动。就拿恨赋最后一段为例,首先,用半回文的形式组织第一句,并且用兮代而,但发音长且细,表顺承,整体语调最为和缓。然后,第二句则节奏加快,讲述人间之物飞速消灭的过程,但仍用兮控制整体语调。第三句直接弃用助词,就用“自古皆有死”来概述,悚然高出,真有一种死亡之墙的深深惊惧,下半句则是变格的“莫不饮恨而吞声”,又放缓语气,虽吞声而回响不绝,实在是绝妙。在三句中完成了如此精彩的语法和语义的飞转,实在是天下的逸才。


    IP属地:北京2楼2025-01-07 19:51
    回复
      另一个例子则出自别赋:“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兹)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这一段首先以又若起,先是四字短句,然后以之做承接,在别离之时突然就转换为兮,感情突增,然后又以之字转下来。到了四时变换的阶段,先是不使用助词,情感流畅,然后直接以兮来表怨气,尤其是“何长”,再用“何”来表示情绪之急。在最后转到织锦回文时,那种被抛弃的怨恨则是彻彻底底的抒发了出来。
      江郎是有心为之的奇才?还是无心为之的天才?只有他自己知道。


      IP属地:北京3楼2025-01-07 19:52
      回复
        这本书,《江淹文学创作研究》的编写水平不高,我只能老实说。作者太过于墨守成规,缺少诗意的想象力,须知当以诗还诗;解析角度也很平庸,不超出传统的范畴;对于文学传统的追溯大而无当,乃有喧宾夺主之嫌,水平确实不高;用翻译替代解析,俗套到愚蠢的程度;分类水平底下,各类不具有内在分隔和内在联系,分段分的稀烂。学术价值低,艺术价值也低。坏透了!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示范了什么叫做差劲的文学评论,讲了不如不讲,最大的贡献是只写不到二百页。它深刻显示了现在学界普遍是个什么水平。对读者最大的益处就是读者可以看看引用,用Snowballing的方法去阅读。
        讲文学讲的最好的是学哲学的,讲哲学讲的好的反而常常是学中文的。懂工业安全的去计算机里找,搞电气的却往往仰赖自动化。


        IP属地:北京4楼2025-01-07 19:52
        回复
          好了,最后再放几首我喜欢的吧。
          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咸息驾,争拟洛川神。
          芳洲之草行欲暮。桂水之波不可渡。绝世独立兮报君子之一顾。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昔我别楚水。秋月丽秋天。今君客吴坂。春色缥春泉。幽冀生碧草。沅湘含翠烟。铄铄霞上景。懵懵云外山。涉江竟何望。留滞空采莲。驻情光气下。凝怨琴瑟前。珠内性明润。兰玉好芳坚。不以宿昔岨。怀愧期暮年。
          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IP属地:北京5楼2025-01-07 19: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