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向文娱吧 关注:62贴子:519
  • 4回复贴,共1

读《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城市发展的哀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某位吧友的说法,这是他们专业的必读读物。
那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吧。《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简·雅各布斯,不是专业人士。讲的主要是美国现代城市的事情。
有一说一,我其实很喜欢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但这位作者很不喜欢。好吧,背书背出来的设计和真实设计能一样吗?现在的问题是,最后“连花园城市都不是”。
把某些文化或公共功能建筑分离出来,消除其与日常城市的联系,这种思想与花园城市的教条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IP属地:北京1楼2025-01-25 16:33回复
    (街道)我知道,他说的很好。但我也知道,他解决不了。在由8层楼房组成的老居民区,大家很容易实现他的愿望。但在由28层楼房构造的住宅区?想都不要想!他那套东西只能是浮沫。要不接受中国方案,要不然就老实接受他实现不了自己的想法。
    当然,最抽象的还得是“地盘”——是的,它真的广泛出现在各个大城市中。那些不让快递员进入的学校——好吧,应当思考,TOP2都让进,你什么东西不让?
    可以这么说,那些“高端小区”,和被划定的贫民窟,距离绝没有那么遥远。
    ——因此,一些一心想要找出底特律灰色地带区域的社会结构的研究者们最后得出了意料之外的结果,原来就根本没有什么社会结构。
    最好玩的是,赛博空间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街道在教育上的作用——即使是相隔很远的一批狐朋狗友,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啊!但是,这个作用常常由恶毒的人充当。何其悲凉?
    大部分城市的建筑设计师和规划者是男人。奇怪的是,他们的设计和规划却把男人排除在人们居住地的日常生活之外。在规划住宅生活的时候,他们的目的是满足预先设定好的无所事事的家庭主妇和学龄前儿童的需要。简而言之,他们设计的是严格意义上的母系制社区。
    ——P90


    IP属地:北京2楼2025-01-25 16:33
    回复
      (公园)谈公园设计谈的很好,并且可以实现。而且我很高兴地知道,这种想法切实地被采用了。而且对我们来说,因为我们的人口密度大,所以很多时候问题和这本书提到的情况绝不一样。即使是坏一些的安排也是足够被弥补的。真正的病反而常常是百货太多……
      (街区)说的很对。我以前有一个田野经历,细节不能提,结论完全一样。
      (多元化)说的很好,城市的变化应该是缓慢且自然的。搞文化保护简直就是作孽,不能这么做。
      (城市密度)说的也没问题。但是适合应用在我们的环境,对美国的环境来说做不到。
      小结:总之,讲的很好,但是美国没有全局建筑规划,所以都不可能实现,过!这不仅是城市社区的教训,也是赛博社区的教训。它是很值得学习的,对今天的社区建设很有裨益。


      IP属地:北京3楼2025-01-25 16:33
      回复
        (贫民窟的死与生)然后我们把视野投到社区建设里面来。多元和包容是维护社区的重要因素。这个多元是怎么样的多元?是在一定主轴下的多元,是主轴下的各种需求都可以满足的多元。与之相对立的,则是认为目前社区太过“臃肿杂乱”,不断的把功能向外切割,最后只能变得更加死气沉沉,进而更为杂乱,更为希望切割。


        IP属地:北京4楼2025-01-25 16:33
        回复
          我是非专业人士,我只读过几本,比如城市发展史啦一类的书。就是我有一个假设啊,花园城市的贡献在于视觉体验和生活体验及便利,多元城市的贡献在于城市内生活的多元化,二者能否被有机结合起来?我觉得尚且是有可能的。
          城市设计的一节实在是超出了我的守备范围,我没法评论,只是草草了事。
          总的来看,这本书写的挺可以,除了空想太多之外都很好,适合业外学来指指点点恶心人,业内看了黑屁同行。更有用的可能是用来思考赛博社区的建立模式。


          IP属地:北京5楼2025-01-25 16: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