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村会需要春日,但春日在最后是不需要仲村的。对于仲村来说,春日是虚伪的道德喜剧里敢于面对自己欲望的存在,是一个充满着欲望的“变态”,一个可以和自己去往那一边的灵魂羁绊,但对于春日来说,少年时期的他通过读书来否定他人,以此建立自我认同。但在被仲村胁迫之后,承认了自己的欲望,放弃了原先的自我构建的载体——书,转而依赖仲村对他的“独特”认同,来建立自我认同,但在出走事件之后,他认识到了仲村对自己的认同是是不符合自己的,他根本达不到仲村所要的“变态”,他无时无刻不被道德所裹挟。且对于自己提出的要与佐伯有一个“柏拉图式的爱情”进行了背叛,并没有整全的爱着佐伯,而是把佐伯进行降格,只选取了自己自己想要的女神的部分去自我满足,这样一来,他对于佐伯的追求与仲村的认同都是满足不了的,所以是一具“空壳”。后面的“拯救”仲村,我觉得也是一种解决自我认同焦虑的一个行为。而后面丢失了自我的春日与不敢透露爱好如幽灵般的常磐相遇后,常磐的爱好得到了春日的认可,春日则是把书从自我认同工具变为了自己的真正的喜好,春日在常磐身上实现了无法在佐伯身上实现的整全的爱,而常磐也在保持了自我的情况下与春日恋爱(可以从佐伯与常磐两人对恶之花的态度看出,常磐对于春日推荐的书觉得没兴趣就不会看下去,但佐伯病态的爱驱使她即使不懂也要读完)所以春日的自我与常磐的自我都是互相构建的,“另一边”是他们自己搭建的。所以我觉得对于春日来说常磐更合适一些,但对于仲村来说,她需要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