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在 “双碳” 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具有强大的碳汇能力,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自然途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有着 “地球之肺” 的美誉。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木材、土壤中。我国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十四五” 以来年完成国土绿化超 1 亿亩,森林覆盖率达 24.02%,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这些新增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显著增强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湿地同样具有重要碳汇功能,其特殊的生态环境能储存大量有机碳。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如对沼泽、湖泊等湿地进行合理保护与修复,可有效提升湿地碳汇。海洋生态系统也不容忽视,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部分被固定在海洋深处。此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构建完整生态系统,能进一步发挥生态系统的协同碳汇效应。良好的生态系统不仅能固碳,还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科学规划生态修复项目,充分挖掘生态系统的 “双碳” 潜能,为实现 “双碳” 目标筑牢生态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