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康复之路吧 关注:4贴子:59
  • 1回复贴,共1

洛克菲勒是灭亡中医背后的推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历史根基:协和医学院的建立与医疗体系重塑
协和医学院的战略布局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5年以20万美元收购北京协和医学堂,1921年建成北京协和医学院(PUMCH),总投资超4000万美元 。该机构以“亚洲最佳医学中心”为目标,采用全英文教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模式,将西医解剖学、病理学确立为医学教育核心,同时系统性地排斥中医理论,如将阴阳五行贬为“迷信” 。协和医学院毕业生占据民国至新中国初期卫生系统高层职位,例如1929年推动“废止中医案”的卫生部副部长刘瑞恒即为首任院长 。医疗网络扩张除协和体系外,洛克菲勒基金会通过北美长老会等传教组织,在华建立多家现代化医院,包括上海华东医院(1907年)、广州长寿医院(1906年)、武汉协和医院(1859年)等,形成覆盖主要城市的医疗网络 。这些机构在推广西医技术的同时,成为西方医学标准在中国落地的枢纽。二、控制路径:资本渗透与学术霸权教育体系改造基金会通过课程设计、教材编撰和科研经费分配,将西医的“对症下药”和化学药物疗法塑造为“科学”标杆。协和医学院早期课程要求用动物实验验证针灸疗效,却忽视中医临床辨证特性,这种评价体系延续至今,导致90%中药临床试验被迫采用西医标准 。政策与标准制定1929年“废止中医案”是典型案例,洛克菲勒基金会通过资助国民党政府(如1948年500万美元援助)要求清除中医势力 。现代医疗认证体系亦沿袭此逻辑:只有采用化学药物和手术的机构才能获得认证,传统医学被边缘化 。经济垄断与产业链控制洛克菲勒财团通过标准石油(美孚)在华石油利润反哺医疗投资,形成“石油-制药”产业链闭环。其控股的斯特林、施贵宝等药企主导药品定价,而中医“简便验廉”特性直接威胁西药暴利,例如青蒿素知识产权被跨国药企攫取 。三、当代争议:协和44项目与资本渗透新形态教育垄断与人才选拔2025年曝光的协和“44医学教育计划”被指与美国国际开发署及洛克菲勒基金会关联,项目优先录取具海外背景学生,课程强化西医思维,例如要求用动物实验验证针灸疗效,培养的管理层更易接受“中医不科学”立场 。统计显示,省级卫健委领导中纯西医背景者占80%,中医出身者不足5% 。文化替代与文化战争协和体系被视为“文化殖民工具”,其目标不仅是经济利益,更是瓦解中华文明的整体观。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系统思维,与西医机械论世界观形成根本冲突,洛克菲勒基金会1927年文件直言需让中国人相信“千年验证的中药不如需持续购买的新药” 。这种策略演变为学术操控,例如影响医学期刊评审和科研经费分配 。四、争议与反思阴谋论与历史事实的辩证部分学者质疑“消灭中医”叙事,指出协和医学院早期培养规模有限(1921-1943年仅315名毕业生),且洛克菲勒医疗投资相较石油利润微不足道 。然而,历史档案显示基金会确实要求协和“说服中国人放弃中医药”,并通过政策杠杆压制中医发展 。现代医疗体系的困境洛克菲勒模式建立的化学药物体系面临系统性危机:全球超300种药物因副作用撤市,美国每年1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而慢性病治疗陷入“终身服药”困境 。协和体系培养的精英阶层(如董袭莹事件)暴露医疗特权化与资本垄断的深层矛盾 。结语洛克菲勒财团通过协和医学院及其衍生网络,构建了从教育、政策到产业链的医疗霸权体系。这种控制既是资本全球扩张的缩影,也是文明话语权的争夺。当前中医存续已超越医学范畴,成为文明主权保卫战的关键战场。正如协和44项目争议所示,资本渗透正以更隐蔽的学术操控延续历史惯性,而破解困局需在文化自信与制度创新中寻找出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22 09:41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22 09: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