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论吧 关注:34,260贴子:1,023,856
  • 116回复贴,共1

“中国古代对地球的认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是相关内容:
天圆地方说:最早见于《周髀算经》,认为天如大罩子,大地平直,每边八十一万里,天顶高八万里,日月星辰在天穹旋转,九州外有“大瀛海”环绕与天相接。
天圆地圆说:同样出自《周髀算经》,认为天像罩子,地像倒扣盘子,都有曲度,天离地八万里,星辰绕北极星转,因太阳远近形成昼夜。
浑天说: 天地如鸡蛋,天包地如蛋壳包蛋黄,汉武帝时已存在,东汉张衡认同,还提出天表里有水,天地靠气浮起,明代理学家章潢认为地四周是虚空。
宣夜说: 主张“地有形而天无体”,天是“积气”,日月星辰是气中明亮部分,传自商代,汉晋时期多人认同。
昕天说: 强调人“形最似天”,以人的身体结构类比天,认为天南北不对称,南低北高,见于《晋书》《宋书》《隋书》等《天文志》。
穹天说: 在天圆地方的前提下,认为大地像倒扣镜盒,因有气不沉不进水,出现于东晋时期。
安天说: 认为天无穷高,地无穷深,天地“方则俱方,圆则俱圆,无方圆不同之义也”,也见于东晋时。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6-27 12:09回复
    《列子》中的宇宙观: 中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虽以寓言形式劝人不必过度忧虑,但也反映出古人对“地是否会坠落”的思考。书中提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地积块耳,充塞四虚”,认为天地由“气”和“块”构成,且“地”是悬浮于空间中的实体,并非固定不动。
    邵雍的“天圆地方”新解: 北宋理学家邵雍在《皇极经世》中提出:“天圆而地方,圆者动之机,方者静之基。” 他将“天圆地方”从单纯的形状描述,引申为“天具运动特性,地具静止属性”的哲学概念,认为地球(地)作为“方”的实体,是万物生长的根基,而天体运行(天)则遵循圆转规律。
    《淮南子》中的天地生成论: 西汉《淮南子·天文训》虽未直接描述地球形状,但对天地起源有系统论述:“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 认为天地从混沌中由“道”演化而来,地球作为“地”的部分,是“气”凝聚后的实体,与“天”的清虚形成对比。
    朱载堉的地球运动猜想: 明代科学家朱载堉在天文历法研究中,虽未明确提出“地球自转”,但在《律历融通》中提到:“天左旋,地右动”,推测地球可能存在与天体反向的运动,这一猜想接近近代天文学中的地球自转概念,是古代认知中少有的动态地球观。
    王夫之的唯物宇宙观: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张子正蒙注》中提出:“天地者,器也;器者,天地之质也。” 强调“地”作为实体“器”,与“天”同为物质构成,否定了“天有意志”的神秘主义,其观点更接近现代“地球是天体之一”的认知逻辑,是古代唯物论对地球的另一种诠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6-27 12:15
    回复
      2025-08-02 03:56: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吕氏春秋》的“大地结构”猜想: 提出“地有九山、八极、六川”,认为大地由不同地貌构成,且“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移”,将“地”的稳定与天体运行相对照 。
      《论衡》的“地体物质”论述: 东汉王充在《论衡·谈天篇》中批判盖天说时提出:“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认为“地”与“天”均由“气”构成,且“地”是“积气之渣”,即气体凝聚后的实体,否定了“天圆地方”的神秘主义,更接近唯物论的地体认知。
      《开元占经》的“地动”争议: 唐代瞿昙悉达编纂的天文典籍中,记载了“地动说”的讨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 此说虽未被主流接受,但通过类比(舟行不觉)推测大地可能处于运动中,与近代“地球自转”的认知逻辑相似。
      郭守敬的天文实测与地学关联: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全国天文测量(“四海测验”),在27个地点测量纬度、日影长度,发现“北极出地”(地理纬度)与日影数据的对应关系。
      《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实证: 明代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记录了山脉走向、河流源头、喀斯特地貌等,如论证金沙江为长江正源(推翻《禹贡》“岷江导江”说),并发现岩石风化、流水侵蚀等地质现象。其论述虽聚焦地理现象。
      《天问》中的宇宙本原追问: 屈原在《天问》中质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对“天圆”“地方”的结构提出质疑,追问天地如何形成、大地为何分九州。
      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地”属性: 五行理论将“地”归为“土”行,认为“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强调大地作为生命载体的物质性。如《礼记·月令》中“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将“地”与五行、方位、神权结合,形成“地载万物”。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6-27 13:03
      回复
        《淮南子》的“大地尺度”数理推演: 提出“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乃有八极”,以“九州—八殥—八极”的层级构想大地范围,并试图用数字量化:“天地之圆方,阴阳之长短,乃可以本经立纪,原道根本”。
        《水经注》的“地脉水循环”认知: 北魏郦道元在注释河流时,提出“地有泉脉,水乃流行”,认为地下水与地表河流通过“脉”相连,形成循环系统(如“潜流复出”现象)。这种对水文地理的观察,将“地”视为有“血脉”的生命体。
        《太平御览》引《河图》的“大地形态”神话: 记载“地如覆盘,其下名‘太虚’,虚中容气,气中有水”,将大地形状想象为倒扣的盘子,下方是充满气体与水的空间,融合了盖天说与神话元素。
        《数术记遗》的“地体计数”思维: 东汉徐岳在数学典籍中提及“地有广袤,数可度之”,试图用数学方法描述大地的长、宽、高,如“度天地之高广,穷河洛之渊源”。这种将“地”纳入数理体系的尝试 。
        《山海经》的“大地异质”想象: 通过记载“昆仑之虚”“归墟”等奇幻地理,构建了“大地各处性质不同”的认知,如“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
        《太玄经》的“地天相应”宇宙观: 西汉扬雄提出“地动而应天,天动而应地”,认为天地运动相互关联(如四季更迭、昼夜交替),将“地”的变化与天体运行视为统一系统。
        民间方术中的“地平面”应用: 风水术、建筑营造中强调“水平”测量(如用“水臬”定平),虽默认“大地为平面”,但实际操作中通过水准测量技术(如唐代李筌《太白阴经》记载的“水平法”),客观上验证了局部大地的相对平整性,为古代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反映了对“地表面”物理属性的实用认知。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6-27 13:07
        收起回复
          好家伙,球论者现在瞎说脸都不会红一下了。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6-27 15:47
          收起回复
            《地平模型简史》(1)
            -
            古代高等文明早就为人类揭示了符合客观事实的地平模型。
            如:天圆地方模型,太阳系地平大地模型。
            这两种模型其实是一样的,但天圆地方模型更摘要化,包含的细节太少。
            但所有的地平模型有一个共同点:大地是地平大地,在宇宙中静止不动。
            -
            即使是错误的地心说,也没敢说地球是运动的。只有更为荒谬的日心说地球说,不仅把地平大地妄说成地球,还把地球安排成自转公转的球体。
            这就严重违背了客观事实,也违背了物理原理。
            所以,只要你确认了大地静止的事实,立马就能破掉地球伪科学谬论。
            破掉大地自转公转的科学实验很多,可以慢慢了解。
            -
            那么,为什么大地会静止不动呢?
            这个道理在物理学上很简单:不受外力作用。
            为什么大地会不受外力作用呢?答:因为不存在球伪们虚构出来的万有引力。球伪虚构出万有引力时,其实自己就发现存在引力悖论了,但球伪们死活不相信大地是地平大地,所以,打死也要把个根本不存在的引力空降到物理学中,把物理学引入伪科学歧途。
            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依然解决不了引力问题,引力相关的疑问最多,引力相关的“奇思妙想(其实都是妄想)”也最多。


            IP属地:四川7楼2025-06-27 17:52
            收起回复
              附《中国从古代开始就对“天圆地方”地平世界观进行歪曲了》
              -
              天圆地方世界观来源于山海经和易经,孔子总结为天圆地方,曾子没搞懂,提出质疑说“天圆地方则四角不掩”,就是后人对天圆地方世界观误解歪曲的开始。
              -
              后世真正懂得天圆地方世界观的学者不断对此歪曲进行纠正,例如:
              1、《易·坤卦》“六二直方大”的注解明确指出:“方”的意思是地體安靜,是其方也,不是指几何方形。
              2、《道德经》说:大方无隅,指的就是天圆地方的方。天圆地方中的方,属于大方,地平大地非常广大,古代文献记载直径达2400万公里,大方无隅,没有边角,是圆形的,所以现代伪科学论者说古人认为大地四四方方像棋盘一样,是对天圆地方地平世界观的歪曲。
              3、《周髀算经》明确指出天圆地方的意思是“天象盖笠,地法覆槃”,“覆”指覆盖,“盘”指圆盘类器具,这个词常用于描述一种器具,特别是与烹饪相关的器具。例如,古代出土的甑(一种烹饪用具)上常覆盖有盘形盆形的甑盖,所以,不存在曾子质疑的“四角不掩”。
              所以,天圆地方的意思是:天如穹庐,天指就是穹顶、苍穹,故以“圆”表征穹顶的形态。地形上:大地平坦稳定,向四面八方所有方向延展(如农耕文明对田地的划分),故以“方”象征大地的静态稳固。古人早知地面有山川起伏,“方”更多指方向与秩序,而非几何方形。
              -
              同时要注意到,今天的地球论者,仍然在继续歪解古代文明揭示的天圆地方地平世界观,误导人们去迷信地球伪科学。例如:地球论者在解释“地如覆盘”时说,“覆盘即倒扣的盘子,形容大地平坦方正,像静止的方形平面。古人直观感受到地面平坦,认为陆地被天穹覆盖,四周与天相接,形成“天圆地方”的格局”。
              这种错误的解释,大量地出现在地球伪科学里面,烹饪用的盘子形容大地平坦是对的但怎么会是方正的呢?


              IP属地:四川8楼2025-06-27 17:54
              收起回复
                看评论区就知道哪个是传教士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6-28 16:13
                回复
                  2025-08-02 03:50: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灌输、洗脑加上大量的专业球伪误导,是地球伪科学迷信泛滥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才能够看到充斥地平论吧的大量的已经被忽悠得只会一句台词来表忠心的球徒,所以,破除地球伪科学迷信,势在必行。


                  IP属地:四川10楼2025-07-07 18:11
                  回复
                    《球伪说:没看出来“覆盘指的就是用来做盖子的圆盘”》
                    -
                    答: 球徒球伪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无知导致的问题。盘: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菜~。托~。你家里有盘子吗?你见过圆盘吗?盘子也好圆盘也好,都是平底的,所以用盘来形容大地,是明指地平。汤盘菜盘这样的用具才有边沿,基本器型为敞口、浅腹、平底。
                    -
                    球伪把覆盘解释为倒扣的盘子,其实是想用“盖”这个字来碰瓷“盘”,例如球伪解释说:“地如覆盘”是对早期“天圆地方”说的修正:古人通过观察(如远行船只先隐船身、后隐船帆)推断大地非平坦,而是拱形曲面。但事实上,拱形曲面根本不是用盘来描述的,而是用盖,例如:天圆如车盖覆于地上。
                    -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到,伪科学论者长期使用偷梁换柱、指鹿为马等手法错乱人们的常识、认识和思维逻辑,目的很明显,将人们导向群体地球意识,只要一思考,潜意识里面满满的都是球。


                    IP属地:四川11楼2025-07-07 18: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