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5《纪念乐师良宵》
-
13须兰的采访
-
8
-
4资料分享: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7714836.html
-
4资料分享: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7736993.html
-
11
-
42俨然一首无题诗 ——读《曼短寺》 断续的看完了《曼短寺》。说是长篇,依旧写得很节制。且读到末尾处,犹如一直在走一条雾气弥漫的山道,行到尽头,眼前依旧是化不开的浓雾,没有结局,没有谜底。如同李义山的那些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的无题诗,既有鲜明真实的细腻意象,却又让人不明所以,可以意在此,又可以意在彼。 在阅读这个小长篇时,一些熟悉的东西时不时
-
13谁看懂了可以来说说吗?
-
0《爱》——张爱玲,原来你也在这里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
-
0好想收集齐!
-
1今天看完《思凡》还飘飘然的,感觉是bl小说? 有懂的或者自己理解的朋友吗?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
7中美编剧论坛上的须兰。原贴http://ent.sina.com.cn/v/p/2008-06-13/19182059786.shtml
-
8谁有须兰的《奔马》《桃花》《纪念乐师良宵》《千里走单骑》小说电子版,请发邮箱xhq7004@163.com,谢谢!
-
13刚刚看新闻,须兰正在创作《革命之路》,是上海文联重点作品,说不定今年会出版哦。
-
10各位喜欢须兰的同好,是否可以把各自能找到的须兰作品贴到这里来?大家可以分享一下,也许可以将错过的补回来.
-
2在特旅团中,还有一位上海作家须兰。整个旅程中,她是静默的、少言的,如同一株在海风吹拂下,只有长发在唱歌的芦荟。 受台风影响,亚龙湾上空的太阳被遮没,天边飘过来一群雨云,稀疏的雨点,偶尔打在沙滩上。须兰挽起裤管,沿海边走,脚印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滩,远处是伸展到海面上的栈桥。这让人想起了一部国外电影的经典镜头。 离开了嘉定,须兰目前供职在一家上海的时尚杂志,我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时尚,但在
-
0香港疫情不甚乐观,须兰还在香港吗?不知道她近期可好?很是挂念
-
4大概是一句话 一个结尾 一个人物一个表情 她的小说里很多硬伤软伤 但和梁羽生一样都有股气在 在那个年纪就能保有那样的气质真心是难得 现在是没有了 看《樱桃红》尤其是这样感受的 故事平淡又无趣得很 很多的过客 很多稍纵即逝的感情 什么都相信不了 偏偏能把人的感动给磨出来 最后的结局却冷不防震人一震
-
7https://www.sohu.com/a/209610851_99950804
-
9刚看完《宋朝故事》。之所以看到,是因为这里喜欢白玉堂,间接性迷猫鼠。我有一位喜欢的作者写了以《宋朝故事》为名的一篇中篇小说。后,发现有抄袭须兰的。因为好奇,所以看了须兰的这篇文。 看完,全心只余了一句话,荒凉入骨。真的是,荒凉入骨。 不明白一篇文怎么能写的这么美。文笔清丽,缓缓叙来,迤逦拉开帷幕。似乎能看到命运的齿轮慢悠悠又不容情地按着轨迹碾下,不急不慌,可所有人都逃不过走不开。 真是美,真是好。有幸
-
9石头记 二十岁,是一段逐渐老去的岁月,甄九在这个年龄总是对自己说、二十岁知天命。 夜来风雨时,她会安静地坐在窗下看书,当她抬起头时,看到窗玻璃上一粒粒地落着雨,一粒粒地跌落,雨一声声地下着,每一下都是那样清晰,甄九并不放下书,只是近乎冷漠地向外面瞥一眼,又回到书本上去了。 雨总是雨,下又如何,不下又如何。 天命总是存在,知又如何,不知又如何。 闲得无聊,便随同住的女孩去热闹的地方,
-
695年的初印本 扉页有照片 如果晚生10年 她也许会被炒作成美女作家吧 当然 她的目标不止是这点高度 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张爱玲
-
3银杏银杏,这个故事是我心里的水晶。它给我的印象之深,甚至只要听见甚至只是想起这四个字,就想流泪。 高中时在一本书上看到的(应该是《收获》、《十月》之类的),看完后恍惚了好久。现在这种故事好像也不少,可是在当时,从来没有见过那种前世今生纠缠,带一点灵异,笔触又那么清逸不俗的小说。之后很久的时间,眼前都晃动着一大片月光下闪亮的银杏叶。 因为不会渲染气氛,一向不擅长讲故事。但是一次晚自习,忍不住把这个故
-
2须兰吧关注怎么这么少?须兰纸质书哪里能买到?一直在找。
-
5王安忆《香港的情与爱》 须兰《纪念乐师良宵》 孟晖《有堂听雨》 故事之三《蝶影》 故事之四《春纱》 故事之七《画屏》 蒋子丹《绝响》 林白《回廊之椅》 池莉《云**》 铁�《遭遇礼拜八》 陈染《破开》 徐坤《***足球》 迟子建《向着白夜旅行》 张梅《女人・游戏・下午茶》 王芜《旗袍》 附录:推荐阅读篇目
-
0请问哪位大咖能告诉我如何阅读须兰老师的《千里走单骑》啊?写法太先锋了,看不懂!有谁能解答,谢谢!
-
27那一晚的银杏也是这样在夜风中轻轻摇晃着,在满阶清光中,倒像一幅多年的图画清幽而迷蒙。 传说,银杏树是一种奇怪的植物,在有月亮的晚上,树身上缠绕着重重叠叠的藤类植物,风吹过时,树影轻摇,在浓淡有致的黑影里,也许有轻微的叹息声,也许,只是夜宿的鸟儿惊飞的声音。 夫出外亦有二月余。日间劳作回来,疲惫之余不觉孤单,但夜深人静时,自不免深深思念起他的一言一笑。 院内有一棵极大的银杏树,极古的样子
-
1
-
2须兰的文字就像烟,飘渺无定,就像一个旁观者,用着偏冷色调的语言陈述着一些事.没有大喜悦,亦无大悲哀.游走在香艳和淡然之间,洇染出一个华丽又清冷的世界.就像一个安静地倚坐在窗前的女子。 小说很有张爱玲的风格,或许也是上海女子特有的行文方式。淡定从容,文字又不失华丽。她的评论性散文涉及面相当广,明清家具,抽象派的油画,日本的浮世绘,各个风格的电影均有涉猎,是个相当有才的女子。 她笔下的30年代的女子,烟视媚行,是
-
2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本书的行文用词有点胡兰成的味道啊?
-
4陆续搜集到须兰青年时代的小像两张:
-
1狐狸的棋局(作者:须兰) 原载:榕树下 一九三零年代的女子烟视媚行,俏净如狐。旧上海有歌女叫白光, 受过极好的教育。她的歌声里是洗尽烟火气的人世沧桑感,不悲不哀, 似悲似喜,非常清净,少有人企及。不知那个时代的女子,行事是否 亦有这样的明白处? 现代女伶中大概只有林忆莲才有这样的烟视媚行的风情。好像她 带了明清时代的姿韵,要不然出生在旧上海“蔷薇蔷薇处处开”也是 对的。她是男人女人都怜惜的女人。她若出
-
5有没有人有须兰的《思凡》 啊,可不可以分享一下。
-
0在豆瓣里看到这个主题,有人将当年的纪录片剧照贴上来了,里面有须兰,99年拍摄的片子。 详见:http://www.douban.com/note/48005728/
-
9据最新的消息,须兰的小说《银杏,银杏》已改编成电影剧本,经过7个月在云南腾冲、大理、香格里拉等地漫长地取景拍摄,电影《银杏银杏》终于于前日在腾冲杀青。 本片由美女俞飞鸿指导,段奕宏,俞飞鸿,李佳主演。
-
2太长啦~~ 还是给个连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597325/
-
3在本周《上海壹周》上看到须兰消息,是《收获》编辑程永新说的,须兰目前在香港写剧本,一部接一部,根本没时间写小说。说不定真的就是在给梁当枪手。 当初一帮人给张艺谋写《武则天》,张的文学顾问说须兰的本子最好。这也是程编辑说的。 须兰都编了哪些本子呢,真想看看。
-
3《纪念乐师良宵》
-
10好久没有读到她的作品了,似乎知道她的人也不多。 喜欢她的《宋朝故事》、《闲情》、《银杏银杏》等等,她的文字总于冷清中让人惊艳, 而《少年英雄史》,至今解不全。 于我,她只有几个故事留下惊鸿一瞥,可有谁所知更多的?
-
1俺觉得,须兰是比较仿张爱玲的作者。 最近的《黄金牡丹》,《流言》味颇浓!
-
3去年在旌旗买了一本《世纪之门》,里面收入了这篇小说,还有孟晖的《有堂听雨》系列.现在链接地址好像打不开,我试贴一下: http://www.jingqi.com/boo
-
0近日看了电影《投名状》,放到结尾,突然看见闪现出来的编剧之一赫然写着须兰的名字。原来她真的在香港写剧本,难怪大陆这些年都不见她的影子了。
-
5记得须兰在《石头记》里面说道,二十岁是一段逐渐老去的岁月。彼时的她写这句话的时候内心必然宁静且忧伤,还略带一点置身事外的冷冷清清。这是须兰的文字中一贯透露出的古典气息,正如她自己所言——故事出口了,意思却在心底。她喜欢说“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一个烂熟的开头,如同夏夜乘凉的人群中讲古老人的开场白,拉家常似的叙述,交错的情节,厚重的语词,或短或长的顿挫,跌宕的氛围,说着说着就被吸引住了。须兰的文字像某
-
9〈纪念乐师良宵〉。也是最爱。强力推荐。 如今喜欢她关注她的人的确不多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