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1. 前言 2. 川滇属北 3. 洪熙解额:南六北四 4. 洪熙南北卷:匹配解额 5. 改动分卷:解额为据 6. 分卷与解额:共生 7. 结语
-
21
-
0
-
11一、导言(从历史地理角度论述) 二、食盐供应的空间结构 三、制盐原料与生产方法 四、政府控制 五、食盐的运销 六、结论
-
2经核实吧主凛沫哲子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凛沫哲子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1
-
5关注了
-
61
-
7
-
1
-
2卷二八同明会典
-
4国朝盐法,设转运司者六,提举司者七,盐课司以百计。大小引目二百二十余万,解太仓银百万有奇,名镇银三十万有奇。闽广二省,课额无多,井池二盐,捞办亦易。长芦山东价廉课充,惟淮盐居天下之半,浙次之,而皆艰于徵纳。顾祖宗立法最善,历朝累更,尽失初意。如常股存积,空有其名;馀盐割没,倍增其数。甚至设工本以妨正额;通河盐以乱正单,二者其弊滋甚。近年议革,盐法始通。若额数渐加,规条渐密,则因时变通,备述于后。
-
4
-
1
-
71. 禁毁的“涟漪效应” 2. 褒诛并行的手法 3. 文网的松弛 4. 国论与乡评 5. 明季遗献的复活 6. 辛亥革命与禁书复出的关系 7. 结论
-
11. 货币和社会等级的失序状态 2. 出版的繁荣和读者大众的诞生 3. 官刻和私刻 4. 坊刻:为钱而出书 5. 书商:越界文化的建筑师 6. 个性摹写和人际交往 7. 女性读者:道德消费和娱乐消费 8. 女作家:清物与清玩 9. 浮世中的社会性别关系
-
4史论 1. 明末士人之抉择——论近年明清转接期之研究 2. 再论明末士人的抉择——近二十年的研究与创新 3. 清史中的洪承畴 4. 危邦乱政难同心——评介《南明史》 5. 附录一:贰臣论 6. 附录二:明人看明代衰亡——“十七世纪危机”中国观点的比较研究 人物 1. 文史述情衷——张岱的遗民书写 2. 殉义与变节见的余地——论洪承畴的降清 3. 附录三:儒者的创伤——《余生录》的阅读 4. 附录四:清初遗民的选择 满人的声音 1. 清太宗招降策略之研究 2. 多
-
17一、引言 二、私盐的种类:灶私、枭私、粮私、商私、船私、官私;邻私 三、私盐盛行是主要原因:官盐价格昂贵;官盐品质低劣;官盐不能便民;缉私组织失效; 四、私盐盛行与明代后期的财政危机 五、结论
-
6梭罗金《社会与文化流动》如果一个社会具有高度的流动性(横、纵),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比较开放而平等的,而因此就合乎现代社会的标准。
-
4一、前言 二、鼎革易服与遗民意识 三、方巾、网巾与遗民情节 四、故国衣冠与遗民生活(古衣冠、明朝衣冠、舍弃明式巾衫而不仕新朝或归隐) 五、结论
-
8
-
8一、户口食盐法的实施与推行 二、食盐与盐钞的分离
-
7经过唐代至宋初的演变,中国科举发展史中几个影响后代深远的制度到北宋中期大致都已确立,诸如三级考试制度的形成、科目的合并简化、三年一试的确定、“锁院”、“糊名”、“誊录”等防弊办法的制度化等,皆完成于北宋并未此后各代所沿袭。
-
3
-
1
-
4
-
11
-
2
-
34
-
1
-
3
-
2
-
4
-
0
-
21
-
5
-
0
-
1
-
12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