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 159,851 贴子: 2,977,136

道法自然

  • 目录:
  • 历史人物
  • 25
    大家推荐谁 我目前看陈鼓应要严谨点
    葉隱 11:43
  • 1
    1,平等,对应的句式,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2,平衡,对应的句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3,利而不害,对应的句式,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弗争。 4,为善,对应的句式,天道无亲,恒予善人。 道德经说:“大道无情,无情中却显大仁不仁,天道在平等,平衡中利益万物,体现出天道大爱的一面,天道没有亲疏,却长久的给予那些遵循天道规律的善人,这说明道德经表达了平等、平衡
  • 155
    自帛书本五千言出土以来,大家都已经知道,传世的道德经乃是被颠倒原文上下篇序并打乱原文内容次序重排而成的篡改本。所以有人就简单恢复上下篇序,改称德道经。其实,这只是根本没弄清儒篡儒释的邪恶目的从而无伤大雅的隔靴搔痒。
    乾坤一掷 11:09
  • 474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正一老... 10:12
  • 14
    现在社会应当宣扬的人格精神
  • 146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乃原文被后儒篡改的结果,因此逻辑上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而符合逻辑的正确原文:上德不下德,是以有上德。下德不失下德,是以无上德。 逻辑的作用:符合逻辑的结论不一定对,但违背逻辑的结论一定错。所以,符合逻辑,是任何结论正确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方圆天成 09:57
  • 7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 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却①走马以粪②,天下无道,戎马③生于郊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⑤。
  • 165
    喜欢老子的请留QQ。谢谢!!!
  • 317
    《五千言》正解——有史以来第一解 亦文注/译
    方圆天成 07:12
  • 15
    想问的赶快问,我现在很闲,无聊了。 抛玉引众。 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佛法亦然,普渡众生而无心。上善不争而有心,佛法无心而不争。 所以上善在道之内。而道佛本是一家之言门派之不同罢了。
  • 12
    并不是从对抗上来说的,而是打好根基层面来说的。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 11
    大器免成,有大器用的人不用刻意雕琢,自然而然的成就大器,雕琢反而失去了本真,有大器用者不用战胜他人就证明自己的成就,他通晓一切事物的来龙去脉,在他的眼里没有成功者,也没有失败者,不断的突破自己,实现大成就。
  • 491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猴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天下为公之大智慧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为成猴人士也。 机关聪明得一时,上树终有下树时。 ----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道常无争,又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类将自得。 得而欲争虚荣名头,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
  • 3
    作者寿涛原创 20240626 道怎能无情?修道的人就生活在七情六欲的世界中,喜怒哀乐样样都是情。 人从咕咕坠地的那一刻起就被情所包围着,渴了哭,饿了闹,饱了笑。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情绪的影响。情同样也困扰着修行人,尤其是打坐时,杂念此起彼伏,思绪万千,有多少人,多少年了打坐都不能入静,如果这样的私情不去,人的修行就是在极阴中。这也是为什么修行多年的人,始终变化不大的原因所在,同时也给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修行打坐
  • 54
    自然在文章篇幅中出现过很多次,什么是自然,自我选择,自我享受,自我承担? 老子观天地之道,见天地不干预万物生长,生而弗有,为而不持,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 但老子所见的自然真的自然么?人类社会真的应该自然么? 在人之前几亿年早有生物,生物演化,残酷竞争,的确天地不干预,天地不仁说变就变,万物死就死了。 圣人观天地之道,建立国家。自然真的好么? 国家不能说说变就变,万民说死就死。 自然是不干预。的确我们现
  • 52
    能否把无为理解成,不计回报的付出
  • 10
    客观为无 主观为有 一副眼镜一个世界 有生于无
  • 13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 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五章 [原文] 大成①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②,其用不穷。大直若屈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④。静胜躁,寒胜热⑤。清静为天下正⑥。
  • 313
    前提说好哦,我一天一个思想,经常推翻自己。 还有精神分裂史,这次又换个新方式来玩~ 你们当笑话随便看~ 这个开悟花了三天不眠夜!一天思考近20小时,超级痛苦!一般人不要效仿!
  • 1
    大道无形指的是:“道没有什么形状,超越物而存在”,如果理解为什么都没有,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一个连生成条件不存在的状态是无法想象的,这样的理解也与经中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矛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的表象,明显描述道超然于物而存在。
  • 70
    本人是看陈鼓应先生的《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版,然后贴吧看到有帖子说陈先生的书有不少问题。 比如无为解为不妄为,断句啊什么的,虽然个人感觉其实都可以,但想问问吧友的对这书的看法。
  • 43
    从没听过易中天论五千言,今天看了一下他的视频和结论,结论就四个字:惨不忍睹啊! 🤣
  • 13
    天得一以清,怎么清呢,那要脱干净的,应该是与天法道一个境界
  • 30
    原理天生都会,德性才是关键.如果不强调德性则是一种孤独的情绪,或许只有天才能容的下你.海城李哥,网友们给配了首命运的思量,不用知道原理人们总能找到最合适音乐,如果用智力则找不到
  • 19
    如果你有正义感,想要造福人民、全人类,那就进来看一看。也许它对你会有所帮助。 提示:文章会不定期发布,喜欢的请保存。 意见不合者,勿喷。
  • 19
    儿童时期对人的性格形成形象非常大,如果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不被尊重和被恐吓,长大后会是什么性格呢
  • 17
    在二千多年前以色列那地方象是有中国人过去的,古人身上没有指南针,东走西走的结果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就在他个地方定居下来,爱基斯摩人长相就象中国人。中国古人到以色列也带去中国的文化,在以色列产生了道、龙、蛇的超超自然的神话,在《圣经》里有古龙有大蛇,它们有高的智力引诱人,这与中国的龙的传人,皇帝是真龙天子,蛇可成精乱世如出一辙,道也是如此,古代中国人将道看得至高无上,天地有道管着才不乱,一天十二时辰
  • 112
    第一,南怀瑾那一次吸毒,没有造成他人吸毒。 第二,南怀瑾把吸毒的事写在书里,所用的描写是负面描写,也就是描写吸毒很难受,这样的描写不可能扭曲他人对吸毒的看法。 根据以上两点,南怀瑾吸毒完全没有败坏社会道德。
  • 62
    前不久,吴声无声几次呐喊要烧掉世界上所有的经书,包括老子及其注疏。现如今,消毒大师也发出类似的呼声,要全部抛弃淘汰市面上的道德经,说是因为都是儒家篡改的版本。 为何这两位吧内大神在潜心研究多年以后,像是潜水员在深水区被呛了水似的,急不可耐得要逃离现场。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 25
    不然裤衩子能被坑没,当人们都玩巧智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最蠢的是去教育别人
  • 0
    我以为上一个评价冷门诗人李商隐的人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有人比她还要勇猛,这是谁的部将?#网文小说##道德经##老子##原神#
  • 28
    道德經是在說些什麼呢? 什麼是道?「道」的意義有很多種。道理、道路等等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道」就是道路,道路就是從開始到達終點的過程。 道的產生就是開始(一),開始之後就會面臨判斷(二),還有選擇(三)的問題。而問題之後還會有問題,從而衍生不斷的問題,直到問題真正解決才能停止。這就是道德經,「道」的道。如何到達終點,萬物都要遠離錯誤而擁抱正確,在各種可能因素
  • 4
    啮缺(形而上)问王倪(形而下),四问而四不知(唯心),啮缺(形而上)因跃大喜(唯物),行(公个人)以告蒲衣子(集体)。蒲衣子曰(后先)?而乃今(私)知之乎(唯心),有虞氏(唯物)不及(精神)泰氏(唯物)。有虞氏其(后)藏仁(集体)以要人(公),亦得人(先)矣(个人),而未始(私)出于(先)非人(个人后)。泰氏其卧徐徐(集体),其觉于于(私公),一以己(私)为马(集体先),一以己(公)为牛(个人后),其知情言(集体),其德甚真(公),而未始(先)入(个人)于(私)非人也(后)。
  • 32
    无为是目的还是手段
  • 31
    儒家是小学水平,道家是中学水平,而佛家是大学水平。 我说的可是实话。 虽然我是佛教徒。
  • 2
    老:圆猾投机取巧也。说一个人做事很老手很老道,是贬义。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老也是圆猾八面玲珑之意。老子孔子都是告诫人做人要正直。
  • 12
    万物之初的样子至今没有人完全弄明白,外星人也会想的,人会对同其想的人好。
  • 54
    属于小乘,不适合顶层用,非要用就贼了,看不惯的人多去了,结果无一例外还是被说中,道德经专治各种不服啊
  • 5
    不专业,尝试捋一捋。 —————————— 周朝,是诸侯邦国制,也就是天下制。不能叫他“全国”,他那时候有很多诸侯国。叫“全天下”可能好点。 —————— 天子住在“天子之国”,面积在诸侯中全是最大的,估计有目前接近一个“省”那么大。又叫“中央之国”。————— 周围有很多很多诸侯,最早的晋国,实际就现在一小县城那么大,他是后来吞并了很多诸侯国才变大的。这些都是诸侯国。分为“公候伯子男”。像很远的楚国,
    削攻 7-2
  • 9
    儒家的人性化法治精神 ———————— 儒家是不反对法治法制。儒家以前从事文教,掌邦教。对教育看的很重。不主张随意运用刑罚,而是要慎重运用刑罚。罚,实际就是引导向善的作用。比如,网上一个报道说,一个老农赚了一二十块钱,执法罚款好像是十万。罚并不是目的,目的仅仅是引导向善。所以,就本末倒置了。———————— 为什么对一些轻的要教育为主。因为人都不可能是完人,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犯错。无心之举和刻意故意,
  • 17
    宠:上天的眷顾,于农业社会是看天吃饭。 辱:自身的努力与付出,至于有多少回报那是另一回事。 宠为下,大者宜为下:宠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眷顾,上天的眷恋。
  • 14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四章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④。故知足不辱⑤,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5

会员: 老子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