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划艇吧 关注:8贴子:117
  • 8回复贴,共1

旧帖:芙蓉只字不冠,直教“水土不服”——小证黛玉花签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话说芹溪也确实“懒笔”,不肯多费一字,所以吧中关于黛玉的芙蓉是姓水还是姓木一直有争论。当然,就目前来看,吧中的主流观点还是认为芙蓉乃荷花也。但是,我不觉得……所以妄图说明黛玉的芙蓉为木芙蓉也~
(帖子颇长,没耐性者现在点击右上角的小红叉还来得及~~~~)  



IP属地:上海1楼2011-03-02 19:14回复
    一.联合纵横看花签 
    之所以众吧友多认为黛玉是荷花,并非无道理,自古荷花的传统寓意与黛玉有着太多的共同点:清洁,孤傲,娟美,亭亭玉立……当然,诸位看重的一点就是:出淤泥而不染。 
    的确,单单看荷花的这些在传统诗文中的形象与特质,可以推出黛玉≈荷花。但是,扩展地打量打量其他花签,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看看宝姑娘的签: 
    ”任是无情也动人“——牡丹的主流形象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富贵,大气,明艳不可方物。牡丹代表宝钗作为一个皇商小姐的身份容貌,最恰不过。不过不知诸位的诗学功底如何,反正我是打这儿起才知道有这么一句形容牡丹的诗。可以说,这并不是一句非常出名的诗句,作者罗隐也非甚名家,而且别出心裁地认为牡丹者,无情。 
    以该句形容宝钗,虽与牡丹的传统形象相悖,但是却恰如其分地说明了阜艳如牡丹的宝钗性格中的“冷”,而非简单的一枝艳冠群芳。 
    再看李纨: 
    “竹篱茅舍自甘心”——梅花的形象更轮不上我多嘴了,历来多被用以象征不畏强权霸势的傲骨和进取不屈的精神。但如果单看这些寓意,放在为夫守节献身礼法的李纨身上岂不唐突夸大?妙就妙在这句诗:竹篱茅舍自甘心。随便翻一翻唐诗宋词,赞美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的俯拾皆是,但梅花在该诗中的“自甘心”却是对李纨极难得的概括。 
    次之,看看麝月: 
    “开到荼靡花事了”——荼靡这种花不是十分出名,但是这句诗却很出名,原因很简单:这首诗收录在古代最普及最基本的千家诗里。由于荼靡的不十分“争气”,使得历来的吟咏也少了许多,所以也并没有什么公认的传统寓意。然而荼靡在这句诗里,荼靡的象征很是明了清晰,代表着最后的韶秀繁华。 
    继续,香菱: 
    “连理枝头花正开”——并蒂花者,看花名最易理解,夫妻和睦,吉祥佳兆,高鹗也因此而误认为是暗示她和呆霸王日后蜜里调油,举案齐眉。其实高鹗只要再仔细一点就不会犯此错误。这首诗的后几句,是这样的:“连理枝头花正开, 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 
    莫遣纷纷落翠台。”很明显,单以并蒂花本身是不能代表香菱的命运。 
    ★总上所述,可见芹溪【并不是以每种花单纯的传统主流形象代表每个人,而是放进诗句里,以整句诗的形象代表每个人】。所以从这一点上,仅以黛玉与荷花有诸多共同点而认为黛玉即荷花的观点,个人以为多多少少有些孤立片面。


    IP属地:上海2楼2011-03-02 19:15
    回复
      ★二、东风不怨应自嗟 
      推理是推理,归根到底还是要从黛玉的本句来寻究。好~现在,咱们来仔细看看这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这句诗原本是出自欧阳修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是说王昭君的和亲悲剧,全诗没有一个字指明“莫怨东风”的是什么花(不信者自己查)。这就怪了,先前或明或暗,诗里诗外,总会指明何花,这次主角反倒隐去了。什么花都不是显然不可能,那么只有一种可能了——用典。 
      这就好办,很轻易地就找出了这个“典”:高蟾的《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有人很兴奋了:生在江上啊!不是荷花怎么长在水上面? 
      好,不急,分析一下这首诗。


      IP属地:上海3楼2011-03-02 19:16
      回复
        1.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 
        那些胜春的“碧桃”,“红杏”即依仗此而得以显贵的举子,高蟾由此而落第,但绝非才华原因。诗人正是要把自己有才无势与那些依附权贵才得以登第的举子作对比,一是地位悬殊,二是秉性悬殊,即秋花之疏淡对春花之繁盛。若是夏荷,那么夏对春乃有过之无不及,不符对立逻辑。 
        也有人会说了:荷花的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不也能表示诗人不入俗流的[情][操]么? 
        对此,有话:高蟾者,唐人也;周敦颐者,宋人也。此诗先于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还没问世。有人很不服气了:唐人对荷花也可能有洁身自好的看法!当然,我不否认,但是先往下~


        IP属地:上海4楼2011-03-02 19:18
        回复
          你才发表不适当留言!你才发表广告,你妹的!和谐词汇更新了是吧?以前爷发这帖你可没这么吱声!


          IP属地:上海5楼2011-03-02 19:21
          回复
            2.最歧义的便是“上”了。很多人单凭这一点就咬定是荷花——不然怎么个“上”呢?先来看看曹雪芹写木芙蓉的笔法: 
            “……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这丫头便见景生情……”“独有宝玉,一心凄楚。回至园中,猛见池【上】芙蓉……” 
            花。


            IP属地:上海6楼2011-03-02 19:23
            回复
              一次偶然,二次……(我没说必然= =)以此可见,“上”字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上面的意思,却又为何用“上”一字?这个待会再说。总之,一个“上”不能表示此即荷花。


              IP属地:上海7楼2011-03-02 19:25
              回复
                3.最简单的判断依据:不拘用哪个字形容江河了,为何偏偏使用这个秋字?明显与荷花所开季节相违的字眼。 
                4.涉及一常识:春夏刮东南风,秋冬为西北风。荷花与桃杏一般于东风下催放,如何会“不向东风怨未开”?果真那样,东风下只有桃杏等盛开,荷花尖角不露,岂非“一样东风我不开”?而木芙蓉则正好解决此问题:碧桃红杏虽于东风下得意,然我不与桃杏为伍,自不怨东风。 
                欧阳修化用此句用在不肯低头向画工的明妃身上,想是看中诗中木芙蓉清绝的孤傲罢。然如斯孤高,终究是个薄命人,可又能怎样?只得劝慰明妃“自嗟”了。 
                黛玉也有一样:饶你才情卓著,清绝孤高,而整个时代之苦,背景之悲,以至殒命,又能埋怨哪股东风呢?只好怪你自己与大流格格不入了。


                IP属地:上海8楼2011-03-02 19:25
                回复
                  此外还有一个很小的因素:多人不了解木芙蓉,于公众知名度方面,木芙蓉比荷花是差了些许,但并不影响它的姿色,殊为清雅隽灵。 
                  黛玉到底是水芙蓉也好,木芙蓉也罢,仅仅是她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而于众人心底涓流不息的,终是这段如花的“水木年华”……


                  IP属地:上海10楼2011-03-02 19: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