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荥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公元前 202 年秦朝置县到 1994 年撤县设市,已有2200多年历史。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诗、书、画”三绝的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等都出生在荥阳。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刘禹锡去世后就葬在荥阳豫龙镇檀山上。宋代的王博文父子三朝为官,史称“三朝枢密史,九子十进士”。可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荥阳是中华望族郑氏的祖地,唐朝时,有 11 名荥阳籍郑氏在朝为宰相,1200万郑氏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名胜古迹众多,有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关帝庙商代晚期遗址,有织机洞古人类遗址、大师姑夏城遗址、青台仰韶文化遗址、娘娘寨周城遗址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个。荥阳境内有鸿沟、汉霸二王城、虎牢关等著名历史遗址。荥阳被誉为“象棋故里”,象棋棋盘上“楚河汉界”的原型鸿沟就在荥阳北部广武山上;是“中国诗歌之乡”,唐代诗人李商隐、刘禹锡寄诗魂于此,分别建有李商隐公园和禹锡园两个文化主题公园;现存郑国古京城——京襄城遗址,建有京襄城遗址生态公园;境内还有环翠荥阳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200 多处。环翠峪风景区和桃花峪景区为国家3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面积 24 平方公里,景区集山、林、水、石、溶洞、古城堡、稀有植物为一体,环境清幽,景色秀美,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环翠风景冠中州”之美称。荥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荥阳“群峰峙其南,邙岭横其北,东拥京襄城,西跨虎牢关”,故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古战场遗址遍及全市,最著名的有楚河汉界的鸿沟,刘邦、项羽争雄的汉霸二王城,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荥阳沉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著名的有青台仰韶文化遗址、郑国京城遗址、刘禹锡墓、飞龙顶、“天中三林”(少林寺、竹林、洞林寺)之一的洞林寺等。

荥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郑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郑州绕城高速横贯全境,经国家批准建设的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正在奋力崛起。荥阳新城区通过五条道路与郑州市区实现路网全面对接。与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郑州大学城、郑州纺织工业城为邻,是河南省距省会郑州最近的县级市,正在和郑州市融合发展,接受郑州的辐射和带动。荥阳凭借境内的郑州绕城高速公路与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郑少洛高速、107国道相互联通,出行运输十分方便。经郑州绕城高速到郑州国际机场,只需30多分钟车程。经高速公路1.5小时可通达中原城市群中任何一个城市。目前国家正在建设的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速铁路客运线,工程完工后,郑州至上海、北京、武汉、西安运行时间均不超过3小时,并且郑州西客站就在荥阳设立。是河南省一类公路县(市)和公路金牌县(市)。
荥阳资源充足,能源丰沛。沿黄河岸线45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境31公里,在荥阳穿越黄河。荥阳境内有四座中型水库和多条河流,提供了难得的淡水资源。拥有电厂装机总容量达35万千瓦,即将建成投资48亿元的2×60万千瓦国电项目,将以荥阳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输送强大的电力资源。优质煤炭储量达36亿吨,年开采量超过200万吨,是国家重点产煤县(市),拥有亚洲最大的水泥生产线——天瑞水泥,国家“西气东输”重点工程和义马——郑州煤制气工程均在荥阳境内通过并设有门站,可为投资者提供充足廉价的用气条件,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双气源”城市。
荥阳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在国家确立的41个工业门类中,荥阳占据33个。全市拥有工业企业一万多家,形成了以汽车、煤电铝、医药化工、阀门、建筑机械、建材、食品轻纺七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是“中国阀门之乡”、“中国建筑机械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