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綎吧 关注:67贴子:853
  • 6回复贴,共1

明代“援朝逐倭”探微 /孙文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1楼2011-10-06 12:09回复
    内容提要:本文从稀见的《思庵实纪》谈起,叙述了一位直接参与“援朝
    逐倭”的明军将领事迹。文中提出,当年日本丰臣秀吉挑起的这场便略战争,虽
    狂喊要“用朝鲜之兵,以入于明”,合三国为一,实际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
    是虚张声势而已.其真正意图,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议和”中’,皆表现
    为誓必吞并朝鲜而后快。明朝应遨为存亡继绝而战,投入人力物力知多少?此
    文有个分次排一列和综合统计,并说明这种慷慨相助赢得了邻邦的永恒友谊,却
    使自身元气大伤.资料新颖,见解独具。
    作者孙文良,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邮编:110036.
    一、从《思庵实纪》谈起
    400年前,日本丰臣秀吉点燃的侵略之火,几乎吞并了朝鲜半岛,蔓延到鸭绿江边’,明朝慨然出兵
    相援。在浩浩荡荡的明军中,有父子二人同时操戈,父为将军子为白了。父名千万里·,子名千祥.千万‘
    里,字远之,号思庵.近见《思庵实纪》一书,即千氏后裔所辑,主要是“援朝逐倭”的纪录,颇似钱
    世祯《征东实纪》,但较钱氏之作更为广博。此书总分为上下两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共4卷。一
    篇最基本的材料为千万里个人的《自叙》,置诸篇之前,千万里的诗文遗稿列为上篇,下篇大多为他人
    诗文。
    按其《自叙》,千万里生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他的先祖出自中国西蜀的终北山千古峰万仞岩,
    以地为姓,从洪武建元仕于大明,官至版图丞相.曾祖迁于颖阳,遂为鲁人.千万里本人登隆庆武科状
    元,历官总节使、内卫镇抚使、太清殿守卫使兼总督五军帅等,万历二十年(1592)发生了日本侵略朝
    鲜的“壬辰倭乱”,明朝受朝鲜之请,决定派兵相救。干万里在《自叙分中说明军的主将及他自己入朝
    的情形是:
    “上(万历)’之二十年壬辰,东落大乱,倭寇据京城,国王去 .宗社几覆。遣陪臣申点、李德馨
    请救于皇朝,上不许,廷臣亦以为不可.李公三日不食,昼夜号哭于仙冀门外,上怜之,以总输使李如
    松为上将,如梅、如柏为次将,其余郑汉周、辅明哲等二十余人.而余以调兵领粮使兼总粉将,率铁骑
    二万,自皇城行到义州。’,’
    因为有此《自叙》,在《思庵实纪》一书中,举凡明朝援军的将领名次,千万里总是列于如松、如
    柏之后。似是明军主将之一入朝之后,千万里父子同在军中作战:
    “与倭初战于箕城(平壤),再战于郭山,三战于东莱,歼贼殆尽。”
    又6年,继战于稷山,“贼披靡而走.”朝鲜战争结束,明军撤回,56岁的千万里与41岁的千祥
    “仍留东土”,娶妻成家,定居王俭古城(平壤)。千氏父子受到朝鲜礼遇,《自叙》说:
    “东朝不忘壬辰之劳,封为花山君,给复三十结,拜样汉城府左尹,令子孙世禄。”
    千万里父子及其后裔就这样成了朝鲜人,而思想深处却有浓重的思乡感情.在《怀故国》
    一诗中竟如是说:“日唱相思曲,生平恨不穷.三韩秋草外,五部阵云中,颖水青萍客,金样白发翁,
    遥知兄弟意,古塌几花丛。”
    《思庵实纪》一书,严格说来是一部千万里个.人及家族的资料汇编,有千万里个人的撰述,也有不
    少是别人的著作。尤其是千万里后代访问和考察其祖先的记录占相当比例,《东征事实》是其中一篇专
    门记载明军“援朝逐楼”的战史,全文约4300字,从万历二十年壬辰日本丰臣秀吉发兵侵略朝鲜起,止
    于二十八年庚子八月,明“经理万世德,大将李承勋率兵还.”此篇未标明作者气文中写进了千万里在
    此战中经厉和事迹,为其他有关史料所不经见。和他的《自叙)也有出入,似乎不是出自千万里本人的
    手笔,倒很像后人的追述之作。
    从《思庵实纪》所汇集的资料来看,这些篇什不是一时作成和一次刊行,而是陆续成篇,几次付梓。
    有相当多的篇章标明了成文的时间,而最晚的刊行时间是“崇祯纪元后五周庚午十月重刊”,即1931年
    10月。就应指出,《思庵实纪》中所有年代均用明朝纪年,说明千万里及其后代子孙,非常重视民族气
    节,他们不仅在古代以“大明遗民”伙身份不承认清朝取代明朝,一而且在现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
    朝、侵华战争后,以此反对其殖民统治,.这种精神在历史上诚为尽佳能可贵①。


    IP属地:浙江2楼2011-10-06 12:27
    回复

      二、战争起因与明朝之关系
      无可讳言,丰臣秀吉是个野心家和战争狂人。但是若谓‘壬辰之役”,他非常明确地要侵略明期,占
      领土地,亡其国家,仍需商榷。有人说他在织田信长手下为将时,织田信长欲以日本境内之中国地方
      做为给他的封地,他则不以为然,扬言:“臣乃用朝鲜之兵,以入于明,庶几倚君威灵,席卷明国.合
      三国为一,是臣宿愿也.”言下之意,他要以武力侵略明朝,把日本、朝鲜、明朝三国合在一起,组成
      一个大日本帝国.十余年后,由他一手挑起这场战争,是他实现其宿愿.可是这说法之中有个不可忽视
      的问题:丰臣秀吉说完这句话时,织田信长作了强烈的反应.他针锋相对地说:“秀吉又复大言乎?’②
      在织田信长看来,丰臣秀吉是个惯于说大话的“吹牛大王”。
      论者当然可以提出战争爆发的前一年,丰臣秀吉以日本关白的名义答复朝鲜国王的一封信,其中
      说:“本朝开辟以来,朝政盛事,洛阳壮观,莫如此日也,人生一纪,不满百令,焉郁郁此乎?不屑国
      家之远,山海之隔,欲一超直入大明国,易吾朝风俗于四百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者,在方寸中。
      贵国先驱入朝,依有远虑,无近优者乎?远方小岛在海中者,后进辈不可作容许也!予入大明之日。将
      士卒望军营,则弥可修邻盟.余愿只愿显佳名于三国而已.”③
      


      IP属地:浙江3楼2011-10-06 13:16
      回复
        这里具体提出“一超直入大明国”的侵略目的,而且“只愿显佳名于三国”,与过去的大话比较。似乎是真言了。然而只要看到这是日本和朝鲜之间的交涉,就会知道丰臣秀吉所要达到的目的在于威胁朝
        鲜,就是信中所说的“贵国(朝鲜)先驱入朝”.要求他们率先入贡,或给提供帮助,好像不牵涉他们
        自身的存亡间题.实际恰恰相反,所说进攻明朝,不过是虚张声势,内心的意图却在吞并朝鲜.
        对丰早秀吉这一套用心。最为迷惑不解的是当时的朝鲜王臣‘有个“假道”之说,使他们不少人上
        当.朝鲜文献记载:丰臣秀吉“常以天朝不许朝贡为愤.尝遣僧玄苏等乞假途犯辽,我国以大义拒之甚
        峻.贼遂倾国出师,以玄苏、平行长、平清正、平义智等为将,大举入寇”④这么一说朝鲜很委屈、完
        全是代明受过,丰臣秀吉本意是侵略明朝,因为向朝鲜借道被拒一绝,而遭到战祸。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
        事,上当的朝鲜人自己也逐···了。日军在朝鲜登陆以后。攻城略地·烧杀抢掠,没有仅仅借道之
        意.朝鲜国王惊恐之中、特派李德馨赴尚州问日军“入寇之由。可惜李至龙仁.日军己过乌岭,结果
        不至而还,搜有问出日军为什么对朝鲜采取这详的侵略行劝,否则将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⑤。好在
        仍可找到同样有价值的材料,以为补充.请看此后不到一个月,即万历二十年(1592)六月九日,
        的李德馨与日本的平调信、玄苏,在大同江中的船上相见时的对话.:
        日将说:“日本非与贵国相战。顷于东莱、尚州、龙仁等地皆送书契,贵国不签,以兵相接,吾等
        遂至此。愿判书奉国王避地,开晋向辽之路。”
        李德馨签:“贵国若.只犯中原之事,即何不向浙江而向此乎?是实欲灾吾国之计也.天朝乃我国父
        母之邦,死不听从,。”
        侵略朝鲜的事实已成立,丰臣秀吉的部将仍坚持“借道”之说.朝鲜使者终于识破其为“灭吾国之计”了⑥。
        明代著名的爱国者徐光启还获悉来自朝鲜的信息说,丰臣秀吉听信一个逃到日本的朝鲜人“盛陈鲜
        弱可取状”,才发兵侵朝,并设下阴谋。事情是这样:
        


        IP属地:浙江4楼2011-10-06 13:18
        回复
          三、议和中的微妙
          壬辰倭乱中的议和,过去仅限于谈论明与日本之间的文涉
          其实日本与朝鲜之间也有议和.大约日军在朝鲜登陆不到10天进至尚州,曾“遣通事景应舜持书契请和,且以一赤帜为信。”因朝鲜遣使至龙仁,日军越乌岭,双方未做任何交谈.六月九日,日本侵略军占据朝鲜多半领土,再次.“植木于大同江
          东边,悬书而去.”朝鲜人取见其书。“则贼将平行长、平调信、平义智等请和事也。”日本侵略者提出要和谈
          ,朝鲜便派李德馨乘船与其代表平调信、玄苏相见于江中。谈判时日方为自己的侵略行径解护说:
          “项于东莱、尚州、龙仁等地皆迭书契,贵国不答,以兵相接,吾等至此。”并继续要求“开吾问辽之路,
          李德馨除了揭露其阴谋,“实欲灭吾国之计”,。严辞拒绝“开路”之请,谈判终以破裂告终。这些何谈一看便知。日军在耍花招。可是隐隐之处也有微妙,即日本侵略者要占据整个朝鲜,而且为达此目的的尽量减少所付代价。
          明和日本之间的议和,同朝鲜与日本的议和相比,伴着激烈的战场交锋,做了充分表演。有人赞扬明朝参与议和的代表沈惟敬在“知敌”方面,非常高明,说他基本上猜中了“丰臣秀吉的本意在求贡——即正式通商贸易——如能使其达到此目的,便易使日本退兵。”证实沈惟敬有“知敌”之明的材料,大约就是他首次深入倭营,日军代表玄苏所言:“本国久绝于天朝,欲假道朝鲜以求封贡,反集兵拒我,致有今日,岂独鄙僧之罪?”沈惟敬相信了玄苏的一番游说,变就封贡一事,与日方代表行长相约,假以50日为限,让他返国完成封贡手续。可悲的是沈惟敬的判断错了,错就错在当时丰臣秀吉绝不是向明朝“求贡”,本意是侵占朝鲜这个国家。如《明史》所载:
          “是时秀吉次对马岛,分其将行长等守要害为声援。惟敬至平壤,执礼甚卑,行长绐曰:“天·幸按兵不动,
          我不久当还。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尽属朝鲜耳。惟敬以闻”,
          沈惟敬错把丰臣秀吉意欲侵占朝鲜,当成向明朝要求封贡了。对沈惟敬此举做出明智反应的是明朝所遣援助朝鲜的兵部右侍郎、经略宋应昌,他行至辽东,对前来元谒见的沈惟敬说:“倭求封贡,第宜卑辞向阙,何敢破朝鲜以要我?我奉命讨倭,惟知有战耳,汝往见倭,必求封贡者,宜尽还朝鲜一国,全军退釜山听命,具表称臣,我当为请,今议止退平壤,事以计缓我师也,有站而已。汝善保首领,无草草。”惟敬唯唯而去。
          宋应昌对日本所求封贡,提出明确条件,即日军退出侵占的朝鲜全部领土,并向明朝具表称臣。否则只
          有打仗。刚刚走马上任的东征提督李如松,正在誓师,对沈惟敬的议和一时不感兴趣,差点把他斩头了。
          


          IP属地:浙江6楼2011-10-06 14:41
          回复
            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明军与日军在平壤及其附近经过激烈交锋,明军先取得平壤大捷,后又遭碧蹄馆之失败,明、日两军都受挫,加上其他种种难题,双方皆不反对议和,于是沈惟敬又风光起来。重开议和,沈惟敬等人拿的法宝仍然是封贡,条件就是“献王京,返王子,如约纵归。”明朝的封贡在当时对日本,包括对丰臣秀吉本人显然还有相当大诱惑力。丰臣秀吉知道了明朝要给日本封贡,他表示乐于接受,隐藏的矛盾在于丰臣秀吉把接受明朝封贡和侵占朝鲜视为一回事.二者皆在欲得.绝不像明朝君臣所想像的那样,把二者分开,接受了明朝封贡,退出所浸占的朝鲜全部领土。据史载,丰臣秀吉曾亲自提出与明朝议和条件.共7项称为《和谈七条件》内容是:
            -、以大明皇帝之公主为日本天皇之后.
            -、洽商勘合事宜.
            -、大明、日本两国武官互换誓约。
            -、维持朝鲜和平···
            -、朝鲜以王子一人及重臣为人质。
            -、遣还前此俘虏之二王子。
            -、朝鲜国重臣提交永遵此约之誓约。
            明朝与日本的代表往来折冲,讨价还价、日方总是固守对朝鲜的领土要求.充分说明无论是战争还
            是议和,他们不得此绝不罢休.奇怪的是明朝的代表沈惟敬等人就不那么坚持其条件了.首开和谈,日
            方提出划大同江为界,继而要求“以王京,汉江为界”。他们在任何时候均不放弃尽可能多的占领朝
            鲜领土。
            议和于万历二十二年(l594)进入高峰,同时欺骗和讹诈也达到了顶点.最大的欺骗是沈惟敬把一
            份伪造的丰臣秀吉《降表》奉若神明。这份降表只乞请明朝封贡,不提领土要求,表文说:
            “今差一将小西飞弹守,陈布赤心,冀得天朝龙章恩锡,以为日本镇国恩荣。伏望陛下廓日月照临
            之光,弘天地覆载之量,比照旧例,特赐册封藩王名号。臣秀古感知遇之洪休,增重鼎吕,答高深之大
            造,岂爱发肤,世作藩篱之臣,永献海邦之贡。”
            本来从日本侵略军中早已传出他们不肯放弃占领朝鲜上地,而明与朝鲜一些人硬是醉心于封贡,以
            致演出自欺欺人的闹剧。明兵部尚书石星表现最突出,口本使者内藤忠俊一小西飞,到达北京,对明朝
            提出的要求,一、勒倭尽归巢;一、.既封不与贡;一、誓无犯朝鲜。“俱听从”。小西飞的行为纯属讹
            诈,明朝君臣却信以为真,迷上了封贡.选派一位有侯爵头衔的李宗城为正使,都指挥杨方亨为副使,
            沈惟敬为随员的册封使团,前往日本。石星满怀希望等待成功。
            


            IP属地:浙江7楼2011-10-06 14:42
            回复
              明朝拟定的封贡内容,主要是封丰臣秀吉为“日本王”,给浩命、冠服及金印。授小西行长都督金
              事.行长以下,量授衔.结果这次封贡完全失败。丰臣秀青曾非常认真对待明朝此举。《明史纪事本
              末》说:
              “平秀吉斋沐三日,郊迎节使,受封,行五拜、三叩头、山呼礼。札毕,款使者备至,”
              册封礼刚过,丰臣秀吉发怒了,一说:“怒朝鲜王子不来谢,止遭二使奉白土绸为贺,拒其使不
              见,.他自己也表白:“若不思二子、三大臣、三都、八道悉遵天朝约付还,今以卑官徽物来贺,辱小邦
              邪?辱天朝邪?且留石受子兵于彼,候天朝处分,然后撤还.”⑧据确切的史料证明,丰臣秀吉是在宴
              请册封使时,听到沈惟敬提出撤兵修好的谈话而发怒,尤其是宴会后听人读了明朝颁给他的册封浩命以
              后更加愤怒,狂呼:“日本国王,我愿当则当,何必明虏册封!”盛怒之下,欲斩小西行长.议和从日
              本方面遭到否绝,大战重开,明朝方面也具悉真相,石星、沈惟敬均被处决.议和破裂的起因并非如丰
              臣秀吉口头所说的那些,而是明与朝鲜不承认他用武力强占的土地,使他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化成了泡
              影.有人从他所说不满被封日本国王,判断他的怒气来自想当全中国皇帝而未成,恐怕不确,他怒的不
              是遥远的目标没达到,而是最近到手的东西将要丧失掉。仅获明朝一纸空文,得不偿失,这才是间题之
              所在。


              IP属地:浙江8楼2011-10-06 14: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