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吧 关注:998,331贴子:14,787,122
  • 9回复贴,共1

【前缀】从德赫伏,提几种阅读/分析/评论文本的方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bd


1楼2011-11-24 03:15回复
    本文和德赫伏关系不大,提个头而已。主体胡侃六种写评文的方式,试图探讨“文本具有绝对含义吗?”“我的观点真有对错吗?”一类奶茶问题。


    2楼2011-11-24 03:16
    回复




      


      3楼2011-11-24 03:17
      回复
        非常好的介绍文章,可以从哪些学术理论角度分析、阅读作品,可能是理论性太强所以没人回?:)其实耐心看看挺有好处,也不是那么难懂的。不管什么角度分析作品,都有话语权的问题。而不管用什么方法,也难免掺杂读者、评论者本身的倾向(有意识或无意识,自身的观念、人生阅历都会有影响,不管你是否承认),因此绝对的作者中心很难。即便你认为是用作者的价值体系分析、判断,这个价值体系和作者本人心中的有多少出入就难说,何况随着时间推移,作者本人看待事物的意见也往往会变。多种角度、方法解读作品是完全合理的。王尔德走得更极端,他在The Critic as Artist(作为艺术家的评论家)一文中,说作品对于评论家来说不过是材料,他可以根据需要把它重塑成心目中的样子,创造出平等与甚至高于原作的评论,在这种评论中,可以发掘出作者本人没有意识到或充分意识到的美。当然不是说他的理论就完备无缺,但从一个本身是优秀作家嘴里出来的批评理论,还是有些分量,不能一笑了之的。引一句培根的话: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 而应推敲细想。读书时的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应该是恰如其分的态度吧。


        IP属地:北京4楼2011-11-25 11:46
        回复
          我开始相信一个观点,试图说服别人是没有用的,别人准备好的时候会自然接受你的观点。难得又看到定律写文。什么,这里不是飞鸟吧?


          5楼2011-11-25 13:59
          回复
            手机无力先马克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掌上百度6楼2011-11-25 14:38
            回复
              认真看了一遍,定律的语感比起原先我印象中更进一步了。借机随便聊聊我以前的一点笔记吧。
              艾柯在《诠释与过度诠释》的几篇演讲中试图探讨的就是当代批评思潮中的解构主义者们滥用“无限涵义”的荒谬。一直以来人们往往对显而易见的意义持怀疑和轻蔑的态度,从而忽视了“作品意图”而转向“作者意图”和“读者意图”,事实上三者并不相互桎梏。作者意图诞生于前却无法控制作品意图,读者意图自由发挥也不必受作品意图阻碍。当然,我介绍只是艾柯的理论体系。在他的早期理论中,读者分为经验读者,隐含读者和标准读者,而文学文本的目的在于产生出它的“标准读者”,即按照文本要求,以文本应该被阅读的方式去阅读文本的读者。尽管如此,仍然不排除对文本进行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此外,艾柯也提到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作者在诠释“自己的”作品时是否享有某种特权。和上面对于文本诠释的态度一样,他既接受“作者意图”也就是“文本之前的意图”不能成为诠释有效性的标准这一观点,因为这可能与文本意义毫不相干,甚至对其诠释产生误导。但同时艾柯也主张给予作者某种特权,以将某些诠释摒除在“合法诠释”之外,但这个合法诠释的定义与范围,就和大多数学术讨论一样,仍有争议。
              顺便一提,那个网址得一个一个敲……我先把帖子存好再说。


              7楼2011-11-25 15:08
              回复
                回复 @matrim_ :
                看到有你一篇回复我就心满意足了= =可能我发贴时机不好,周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有精力耐心读的人少。“多种角度、方法解读作品是完全合理的”,正是这个意思!那么多评论方法里面我比较偏向作者中心,但是作者权威并不是绝对不可撼动的,罗琳有时候前后不一,或者半途改了主意,很令人纠结。所以还是各种评论方法都试试看,针对具体作品和自己想发表的观点,看情况哪种最优就用哪种。王尔德的理论我还真不知道,先记下了。培根这句话我有印象背过啊,前面的not,not,not都淡忘了,只记得“weigh and consider”~~
                回复 @温柔的羽蛇 :
                定律再次强行开启论文小机器模式,大批量生产各类paper。噢啦这里原来是哈吧啊= =
                没有读过艾科的书,我也先记下了。解构主义很荒谬,但是你不能否认ta很好玩,像皮皮鬼那样子恶搞,以及像活点地图那样恶作剧(“mischievous”)。有人说,解构主义好比猫王,人人都觉得他死了,但他一直阴魂不散。根据你的介绍,艾科貌似没有偏向于哪种“意图”。这让我想到哈6里斯拉格霍恩对特里劳妮讲的一句:“啊,西比尔,我们都觉得自己的课最重要!”语文老师讲:我的课最重要,因为这是你们的母语。数学老师讲:我的课最重要,因为你们天天要和数字打交道。体育老师讲:我的课最重要,因为身体是**的本钱……作为学生听谁的好呢,你自己看着办,就不要论高低排座次了。
                PS网址实在发不上来,所以都弄成了图片形式。其中一个有误,猪头酒吧的文章链接应该是这个:

                其实不用一个个字母手打,谷歌一下标题“Hermione as a Third Wave Feminist”,出来第一个结果就是^^


                9楼2011-11-26 05:42
                回复
                  @AnotherKOP
                  因为大多数人习惯着眼于作者意图和读者意图,所以我个人觉得艾柯还是希望人们多关注一下作品意图。而且就像你给M兄回复的那样,他把作者意图定义为文本之前的意图,如此划分实际上已经说明了两种意图之间的不统一,自然作者权威就不会是绝对不可动摇的。


                  10楼2011-11-26 06: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