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71,096贴子:14,635,273

【周年纪念】湘杰与汉服的周年随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


IP属地:北京1楼2012-04-21 20:39回复
    湘杰有话说
    湘杰偶然翻到去年的日记,第一次提到汉服,是在2011年4月10日。若把这天当作我成为同袍的第一天,则距今已一年有余。
    湘杰作文以记,却感到千言万语无从表达,以至于数次停笔重写,最后定稿《三变》。
    本来是想发表到校刊上的,无奈没通过语文老师那一关,遂传到吧里,与大家共享。
    在以后的日子里,湘杰不能保证每年都有心得,一旦作文,当也发在该帖。
    慢茶楼,轻拍,谢绝掐架,谢绝不文明用语,谢谢。
    


    IP属地:北京2楼2012-04-21 20:49
    回复
      一周年纪念
      一共写了4次,现发于下。


      IP属地:北京3楼2012-04-21 20:50
      回复

        整理着积攒下的卷子,偶然翻出一张英语测试报。看着“华夏希望英语周刊”几个字,我恍惚了一下,思绪飘到去年的春天,那是怎样奇妙的邂逅呀……
        初识
        偶然点击了一个名叫《一国之芳》的视频,因为一个陌生的词汇——曲裾深衣,我冒冒失失地闯进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网络上的搜索引擎将我带进了百度汉服吧。
        那是一个散发着文化气息的地方,似清茗,有苦涩也有幽香。在这里,我拾起一件被遗忘了的衣裳,我看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我捧起一卷结网蒙尘的经典,我遇到一群怀揣梦想的同袍。
        名字
        一直知道自己的民族是华夏,但直到此刻我才知道何为华夏,《左传》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从来都羡慕别的民族那漂亮的民族服装,并暗自埋怨民族合照上汉族的白衬衫黑裤子,却从没想到电视剧上的所谓“古装”、昆曲里的那些戏服;自从知道中山装和旗袍产生在近代,我更加迷茫。但直到此刻我才知道我们美丽的华夏衣冠,我们汉族人的民族服装——汉服。
        长久以来的空白被一点点填补,长久以来的迷茫正一点点消散,长久以来的梦想在一点点清晰……长久以来,漂泊的心,一点点回归。
        迷失
        那是一段疯狂的日子。我泡在网上,详吸水的海绵一样汲取着那些常识,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我观看视频教程,感叹自己已经成年了,才学会怎么穿衣服;我浏览图片,渴望自己也能穿上那美丽霓裳;我阅读实践活动,心急地想参与其中,想让周围的人都知道我们本民族的服装,知道它背后的故事,那些酸甜苦辣;我品味心得,羡慕同龄人的智慧、勇气、热情、梦想,羡慕那份互称“同袍”的情义。
        


        IP属地:北京5楼2012-04-21 21:06
        回复
          三 华夏印象
          不想用太过华丽的辞藻去描述它的美,只记得初见时,一眼千年。
          那个女孩小时候没有过批床单拌仙女的经历?每每看到电视里那漂亮的“古装”,我都被深深地吸引,禁不住心驰神往。只是后来,那样打动人心的服装少了,“古装”造型日渐雷人,服饰罔顾历史常识,“古装”剧失去了魅力,我开始关注邻邦的和服与韩服。
          曾不止一次地,我看过民族大合照,那样的绚丽之中,只有汉族白衬衫黑裤子地突兀着……自从知道了旗袍与中山装的来历,我迷惑了:
          当向别人提起汉族、当以汉族的身份走向世界,我们如何直观形象、如何简单明了?
          一次偶然,视频《一国之芳》,让我茫然的心找到了归宿。
          请允许我这样作比:和族的民族服装是和服,韩族的民族服装是韩服,满族的民族服装是旗装,藏族的民族服装是藏袍。
          那么,汉族的民族服装,我们就会称它为汉服。
          那段时间,我疯狂地搜寻汉服的知识,像一只吸水的海绵,如饥似渴。我很快了解了汉服体系,汉服演变史、衰微史及复兴进程,华夏民族节日,汉服同袍等等。
          我深感汉服存在的必要性,遂向亲友倾述。无奈民族文化流失严重,大家很难静下心来感受传统了,于是我不被理解。师长的反对、同学的不屑,都成为压力,铺天盖地。萧索之秋,幸有挚友相伴、同袍支持,我那如尘埃般卑微的愿望才得以留存。
          我决定为汉服复兴做点什么。作为高中生,我能做的不多,只好尽我所能,让汉服为更多人所知。但首先,我需要拥有一身汉服。我谢绝了亲戚们的好意,用自己的办法笨拙又缓慢地积攒着。从鲜花盛开的五月,到寒风凛冽的十一月,历时半年,我终于能够网购一套对襟齐腰襦裙、一件中衣和一件半臂。我也曾做了幻灯片,打算利用元旦联欢会,无奈临场机器故障,那天我乘兴而去,败兴归来。不过我在室内穿着新买的对襟襦裙,确实给一些同学留下了华夏印象,这也是唯一的安慰了吧。
          冬去春来,诸多缘由,汉服渐渐淡出生活,我只在传统节日里,身著中衣和半臂,生活也一切如常。然而内心里,正如歌里唱的那样,“关于理想我从来没选择放弃,即使在灰头土脸的日子里”。华夏已留下深刻印象,归属意识已经觉醒,是断没可能全部抹煞的了。这是一条我亲手选择的道路,我深知此路漫漫,困苦艰难,我需得做好当下之事。为此,我甘愿等待,并积极充实自我。
          金飞玉走,如今芳菲四月,正是我与汉服相识一岁之时。献此文于高中结束之前,谨记一年之中我与汉服之间发生的故事,感谢一年之中不断支持我、给我鼓励的挚友、同袍,同时也激励自己为华夏复兴而奋发向前。
          注:
          1 以服装打动人心的影视剧如《笔中情》、87版《红楼梦》、《贞观之治》,以及后来的《美人天下》、《美人心计》;造型雷人的电视剧如《福星高照猪八戒》、《刁蛮公主》、《欢天喜地七仙女》
          2 从建国直到2006年,中国汉族在全世界1883个民族中,是唯一丢失民族服装的民族,地位十分尴尬。
          3 中山装由孙中山先生根据西装设计;旗袍是民国女性时装,不是民族服装。
          4 汉服,即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它是从 (不是被吞了,是我到这里就没有再写下去)
          


          IP属地:北京8楼2012-04-21 21:54
          回复
            第二年,现在放送~~~
            回过神来猛然发现,自祎遇见汉服,已过两年之期。第二年,祎并未写心得,却实实在在收获了一些相片,于是这第二年,就以图片为主吧~~~
            祎在6月经历了人生中重要的高考,以一表的成绩顺利考入广东省暨南大学,于是办完了相应的手续,祎暑假有一次探亲+旅游。祎去了山东的姨娘家和姑姑家。
            这是在家乡还未出发。这套齐胸襦裙是改制的,祎转手了同学误买的某凤阁的不正规影楼装,又在布料市场挑了外面这蓝绿花的料子,拿到楼下的洗衣店(兼改衣服),让店主姐姐帮着改的,我说样子,她来操作。相片是表姐照的。


            IP属地:北京11楼2013-05-11 21:06
            回复
              先去了山东姑姑家。
              这张是在戚继光故里。


              IP属地:北京12楼2013-05-11 21:17
              回复
                我和二表姐的女儿(就是我的外甥女啦),这套粉嫩粉嫩的衣服呢,可以算是我的处女作吧,是我刚学了缝纫机,想了样式,姑姑裁剪,我来跑线的。


                IP属地:北京14楼2013-05-11 21:25
                回复
                  然后去了山东另一个城市的姨娘家。
                  这张是我的表妹。我很宝贝我唯一的表妹,还是个中学生,大家不要评论什么哦~~

                  这是在姨娘家,手机拍摄,渣像素见谅~~

                  这是在京杭运河德州段锦绣川。

                  这张是在董子(董仲舒)文化街。

                  这是在苏禄王墓。


                  IP属地:北京15楼2013-05-11 21:29
                  回复
                    坐火车去了曲阜三孔,高考完的学子,来拜先师。


                    后来又去了泰山。这是祎二度登泰,上一次在初中毕业,这一次是陪姨娘去的,姨娘年纪不轻了,还没有登过泰山,于是祎陪她去。




                    IP属地:北京16楼2013-05-11 22:01
                    回复
                      三周年,祎如约回来,立时奉上直播~


                      IP属地:北京31楼2014-04-30 16:26
                      回复
                        一年,很快,但细细回顾,其实已经经历了很多。
                        让我回到去年夏天……第一次组建了一支队伍,第一次拍摄微电影,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至少为汉服做些什么。很稚嫩,很多BUG,但是那是我们全部人的心血。
                        视频来自:土豆


                        IP属地:北京32楼2014-04-30 16:45
                        回复
                          历时一个多月,上交了微电影作品去参赛,虽然多半是没有结果了的……放一些图片上来,权作纪念。








                          IP属地:北京33楼2014-04-30 17:13
                          回复
                            由于网页抽风了,下面我还是献上文字版吧,等哪天网页好一些再放图上来吧……
                            微电影过后就是期末。暑假里,开始兑现去年的承诺,为表兄弟妹各制一套汉服,这就占据了假期的大部分时间。
                            开学,大二。组织几个同院的新生排练了一出简陋的笄礼,在迎新生大会上展出并讲解,把汉服的概念带给了院里的新生们。
                            中秋节,穿着汉元素和表哥去白云山,第二天回到珠海圆明新园参加中秋祭月。这是第一次参加祭礼,当一个长揖礼对着皓月躬下身去,真的感受到那种庄重与虔诚。
                            重阳节过得很棒,和珠海的同袍们一道活动,先去景山公园登山,山顶的观光平台上我们行花令,也尝到了菊花糕、菊花酒与青梅酒,下午下山到对面的海滨公园,祎首次接触弓箭,很好玩,有点着迷,却也明白自己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更多地接触弓箭的。
                            电影《大明劫》上映,却是后来才知道,最后两句最揭示主题的字幕,被无情切掉,以致观影当天完全不理解其中深意。几天后,决定定制袄裙,也自学了璇玑姑娘的舞蹈《礼仪之邦》。同月,班上组织去网山村采风,在说定的小晚会上,借一段舞蹈,把汉服的概念带给我的同学们,还有村民们,至于能达到什么效果就非我所能知了。
                            从去年创社失败,我们的人增增减减,但一直为再度创社做着准备。于是在今年第五届新社团策划大赛,我们带上赶制的宣传片,以第一的成绩冲过初赛;复赛在冬至举办了模拟活动“冬至去哪儿”,决赛答辩时祎病倒,由同伴挑起大梁,最终成功创社——暨南大学南枝汉服社,创办于西元2013年12月20日。这是第二次,祎感觉到自己在为了汉服做出些实质上的努力,这次创社也使家人对祎与汉服方面的态度有所改变,许是看到祎并不是玩玩而已,而能通过汉服做出些脚踏实地的事情,并增长自己的能力吧?
                            这期间,汉服复兴十周年的活动在西塘开展,祎也去看了方导的《听见下雨的声音》。之前祎分别接受了暨南大学研究生报、中山大学逸仙周刊的采访,对方很有诚意,对于汉服的表述与传达都是相当正面的。
                            时近年关,寒假先至。祎和几位同窗回到哈尔滨等地去玩耍一番,回到家乡自是欣喜非常,雪乡那厚洁又绵软的雪,直接勾起我对过年的期盼。回到家正是生日那一天,菜肴摆满桌,蛋糕香甜,来自家人与朋友的祝福,说不感动是假的。祎力主置办了春联等事宜,思量着家中让我去做这些,意味着我可以承担了,他们对于我的成长是有意识的了——后来去老姨店里帮工,更证实了这一点。对于被认可,祎是开心的。除夕夜,首次穿汉服度过。
                            甲午年正月初一
                            爆竹声声新春到,祎在此祈愿,一愿天佑华夏、国祚绵长、百姓安享世间太平,二愿亲人朋友安康喜乐、诸事顺心,三愿此心俞历练俞通透、长成期望中的摸样。甲午新年,一切都好起来吧。
                            上元灯会很热闹,再度穿汉服和家人走在街上,元宵是要闹的!剩余假期里用一点时间和南枝的同伴们计划了下学期的活动,于是,北国冬季未完,南国春风已至。
                            又是一年花朝节,身为二月杏花花司拜花神。之后南枝汉服社招新,运作,我们去买布料,借教室,找老师,各项活动渐渐步入正轨,校园里认识汉服的人也渐渐多起来。不久,应文学院与华文校区之邀,代表中国队参加各国服饰展示的小型友谊赛,泰国妹子好漂亮~~~
                            答应做同学纪录片的人物,答应做学姐采访的对象,清明期间做了件粉色的短褙子,依然是纯棉料,尝试粉色却是首次。
                            第三年,心境也有变化。褪去了孩子气的小小冲动,更加理智地看待这一切,渐渐沉淀下来,渐渐开阔心胸,更加包容。这是只有时间能带给人的宝贵馈赠。一如我七年前仰慕自家男神,到现在仍不改初心。经历过时间洪流的冲刷,方能褪去华丽外表,明白那一颗心牵挂着什么,于是看得清楚明白。
                            汉服,终于不再是我拿来炫耀自己懂得多的对象,也不再是特意拿去给别人宣传的标的。它终于走进我的生活,成为衣橱里最普通的一分子,那份自然而然,大抵经历过的同袍们,会有比我更深的体会吧?
                            忽然期待起来,来年再回转时,我又将带来怎样的故事?


                            IP属地:北京38楼2014-05-01 00:27
                            收起回复
                              第四年。
                              祎暑假跟随学院回迁到广州校区,离开了珠海。
                              新学期,祎选读法学双学位,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周末也要上课,感觉很辛苦。来到新城市、新校园,不认路,也需要适应期,好像重新上了一遍大学,学业却回到了高三……退出了各种社团、乐团、学生会、学工办,视为孩子一样的南枝汉服社也换届给下一届的师弟师妹们管理。
                              祎把汉服拣出来单独放到桌面下的衣箱里,逢节日逢好心情穿上一天,同学们也不意外了,顺口问我今天是何节日。偶尔也认识几位喜欢汉服的朋友,但已经不会拉着别人去讲了——我十几岁时听到的长辈的教导正在一一应验,人每一年都会有不一样的眼光。
                              寒假我开始了第一次实习,是在认识的叔叔的公司里,感觉到工作的环境与校园不同,算是一个收获吧,另一个收获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据此对以后的职业进行了初步规划。
                              今年过年晚些,我同妈妈回村里串亲戚,初拜家谱。亲戚一多,对于在小家庭长大的我来说既感到有些头痛,又觉得是个长见识的机会,跟着大人们学了不少接人待物,自感稚嫩得很(其实自曝缺点也很稚嫩)。元宵前就回学校报到了,元宵跟着本地的同袍们聚会,也乐得轻松一阵。
                              我同南枝现任社长保持着联系,小社团不容易,且慢慢发展看吧。下个星期我答应她们回去看一看、认认人,心里很期待。


                              IP属地:北京46楼2015-04-23 18: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