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吧 关注:9,125贴子:352,860
  • 2回复贴,共1

1月7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月7日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中的侠义》下
  内容简介: 
  金庸的武侠小说写尽了人生百态,而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无一不是金庸自身各个阶段的思想反映,纵观金庸小说的武侠人物,它又是金庸成思想变化的历程展现。1955年,30岁的金庸以一部《书剑恩仇录》涉足武林,随后《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飞狐外传》也冲出江湖。此时的金庸年轻有为,于是一批建功立业的大侠跃然纸上,陈家洛、袁承志、郭靖、胡斐,尽管他们身上有理想化的成分,但其侠义精神却能掩盖其短,张扬其长。 
  在金庸早期的作品中,胡斐、郭靖身上更多的是儒家的精神,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逐步步入中年的金庸更多了一分成熟,他笔下的人物也更趋于复杂化。这一时期,金庸完成了《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著作,这些著作中的杨过、张无忌不再是郭靖那样舍生取义的侠之大者,多的更是普通人的特点,他们追求个性独立与人生自由。尽管最后隐居山林,但其侠义精神却能感动后世,让人称道。 
  《天龙八部》被许多人誉为金庸小说的绝顶之作,《天龙八部》书名取自佛经,这部小说的三个正面主人公萧峰、段誉、虚竹,各自有一番复杂的人生经历,中原丐帮帮主萧峰因身世之谜被人揭开,而寻找杀父仇人,造下许多罪孽,最后见到父亲出家,悟到自己江湖人生的真相,不愿再制造杀戮,为阻止大宋与契丹两国交兵而牺牲性命。大理王子段誉熟读佛经,不愿学武伤人,更是一种佛家精神。少林和尚虚竹,虽违反佛门戒律,被逐出少林,却一心向佛。《天龙八部》中处处都闪着佛的光辉,佛祖使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尽管有人杀戮无数,但其侠义精神却义盖云天。 
  儒、道、佛,金庸写出侠的各种面目,写出了侠的各种可能。除此之外,他还写出了侠的辨证存在,人的善恶转化。《连城诀》就是一部探讨人性善恶问题的小说。狄云虽然是小说的主人公,但他的形象远没有那些大善、大恶之人刻画得深刻。这也是金庸在塑造了众多的侠之后,有意与侠告别,从真正的侠发展为无侠,去探讨人性的本真问题。 
  《鹿鼎记》无疑是金庸小说中最华彩的乐章,在这部封笔之作中,金庸一反常态,创造了一个非侠、非英雄的小人形象。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不是生长在浪漫色彩的传奇环境里,而是生活在肮脏低贱的妓院里。在这里为了生存,他必须学会奉承嫖客、溜须拍马。而且他还靠着这些本事,快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直到后来飞黄腾达。这一形象的出现完全颠覆了金庸以往众多侠客的形象,他以另外一种形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金庸为什么会在侠义英雄的世界中塑造这么一个小流氓的形象?详细内容敬请关注《百家讲坛》。 
  (全文) 
  上一讲我们讲了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可能有的朋友会奇怪,讲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怎么没讲到金庸啊,其实不要着急,我是故意把金庸留到了这一讲。那么武侠小说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包括金庸的小说为什么这么受欢迎?说到根本原因还不在一个“武”字,武侠小说中更重要的因素是侠。我们知道很多武侠小说的读者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重要的科学家、教授、学者,全部是武侠小说的爱好者,包括我们北京大学很多的国家的院士,我们国内外闻名的大科学家,都是它们的谜,他们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一定对武打太感兴趣,他们主要是注重里边侠的部分,而金庸的小说就写了侠在各种情况下的演变。下面我们分阶段来对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来略做解析。 
  我们在金庸早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人物身上更多的是儒家的精神,墨家的精神。其实这个时候金庸自己呢,也是一个年轻人,这就像金庸自己年轻时候的抱负一样,也很像他作品中写的独孤求败,独孤求败的第一个境界一样,年轻气盛,在事业上有追求,在爱情上有追求,所以推崇一种建功立业的境界,推崇那种建功立业的大侠。像他早期作品中的陈家洛,袁承志,郭靖,都是事业感很强的大侠。所以整个那个小说的氛围都是昂扬向上的,所以我们看金庸早期的小说,虽然是武侠小说,里面是有一种革命精神的。你看陈家洛、袁承志、郭靖等人,他们的这些品质很像共产党的革命干部的,个人修养很好,文武双全,我们看看五六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作品,里面都有一个三四十岁的一个年轻的汉子,是我党的一个指挥员,有不止一个女孩子喜欢他。这也是当时的革命文学的作品,都是一样的,所以文学作品都是有它规律的。 



1楼2005-05-20 20:39回复
     
        好像故事结束了,但是正画眉的时候,周芷若窗外一声冷笑,故事还有新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想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他做了领袖之后会更加幸福,这样的人他觉得,我不如去过我的个人的日子。所以我们看像郭靖这样的人,我们是做不了,大多数人我们做不了,是英雄。但是张无忌这样的人似乎我们能做,他比我们强的,不就是他会武功吗,他所谓的会武功就相当于我们自己的专业技术很好。我会生产586,奔二、奔三、奔四,就相当于武功很高,就相当于我们的专业技能,所以这方面他和我们是一样的。在其他方面他就是一个凡夫俗子,我们要是张无忌,我们也干不了政治,干不了大事业,优柔寡断拖泥带水,经常被女孩子欺骗,这无所谓。所以张无忌更像我们普通人,普通人我们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更多的要考虑自己的生活。 
      而金庸的作品越到后来,他的佛家思想越来越严重,我们可以举《天龙八部》为例,《天龙八部》这个名字就是从佛学中来的,里面充满了佛学的道理。陈世骧先生概括得非常好,他说《天龙八部》叫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所有的人都是冤的,所有的情都孽情。因为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平常的挫折,每一个人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看萧峰曾经发誓,说终我一生,绝不杀一个汉人。可是结果呢,他迫不得已,杀了很多汉人,聚贤庄一场恶战,他杀了多少,打死了很多自己昔日的兄弟,这是《天龙八部》的第一主人公。第二主人公叫段誉,也是很倒霉的一个人,好不容易爱上一个女孩子,发现是自己的妹妹,好不容易又爱上一个女孩子,发现是自己的妹妹。你说这人生多惨,简直恨不得死了算了。爱上所有的女孩子都是自己的妹妹,痛苦死了。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佛家冤孽的思想,这是一种冤孽,好在金庸是有菩萨心肠的,最后都给它一起解决了。最后突然发现所有这些人都不是他的妹妹,就都给他解决了。那么在小说的第三个主人公虚竹的身上,就更体现出佛家思想了,我们看虚竹是一个从小不知道父母是谁的,由少林寺养大的,这样一个很普通的一个和尚。小和尚长大的,他从小学习很好,所以他的人生理想,就是做一个好和尚。因为他没有接触别的道德标准,他的标准是做一个标准的一心一意的好和尚,而做好和尚的要求就是不能破戒,什么戒都不能破,好好遵守党纪国法,校规,中学生守则,守好了你就是一个小和尚。可是人生无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在不自由的情况下,虚竹一戒一戒全给破了,肉也吃了,酒也喝了,女色也近了,简直要崩溃了,一个做好和尚的条件一一都不具备了,简直说要死的心都有了,他只不过要做一个好和尚,这样一个卑微的愿望,老天爷偏不让他实现,一个一个都让他破掉,我们知道这种痛苦是可以想见的。可是峰回路转,当所有的戒都破掉之后,这个时候突然发现他仍然是一个好和尚,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虚竹是一个最好的和尚,佛学的光辉这个时候才普照出来。最后证明他是一等的好人,他是这个小说中最慈悲的人物之一。所以我们看在《天龙八部》几个主人公身上都体现出深刻的佛家的道理,佛家的道理也好,道家的道理也好,儒家的道理也好,它都和侠义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和侠肝义胆,仁爱牺牲这些概念相联系。《天龙八部》中的这些大侠作为一个武侠人物,武功也很高,但他们的武功都不是最高的,小说中武功最高的恰恰不是这些大侠,而是一个少林寺无名的扫地的老僧。天天在那里扫地的,一个卫生管理员,谁也没想到他的武功是最高的,这些人打得一团热闹,但是没想到这个老僧一出现,轻描淡写地把他们全部打败。这里就包含着佛家的无名的无相的思想,最后这个老僧给他们讲佛法,说为什么要练武功,练武功本来是为了参透佛法用的,是参透佛法一个辅助手段。可是当你佛法参透到很高境界的时候呢,又不需要这个武功了,这个道理讲的是非常深刻的。 
      所以说《天龙八部》它所探讨的侠的侧面,侠的精神,可以说是深不可测,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我再引一句陈平原先生的话,陈平原先生曾经说过,倘若有人想借助文学作品初步了解佛道,不妨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入手。就是你想学习佛经吗,想学习宗教的道理吗,你去拿一本佛学书来你会觉得很深奥,读不进去。那你不妨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入手,可以作为学习宗教知识的入门书,我觉得陈先生所讲的这个话,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在这样几个人物身上。 
    


    3楼2005-05-20 20:39
    回复
          我们不要忘了,这个时候写的还是康熙盛世,是清王朝正在走上坡路的阶段。这就让我们联想起《红楼梦》,《红楼梦》也是写封建社会回光返照的最后那个辉煌时期,所谓康乾盛世。但是这个家族外面看着辉煌灿烂,里边已经腐朽了。所以《红楼梦》预示着中国封建它要走下坡路,其实我们看《鹿鼎记》你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它同样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曲挽歌,到了《鹿鼎记》这里,侠义精神不张,社会上像韦小宝这样的人飞黄腾达,就预示着这个社会不会再有好的发展了。所以我说韦小宝这个形象是中国20世纪文学继阿Q之后又一个伟大的形象,从挖掘中国国民身上的国民性来说,阿Q的形象是挖掘得非常深刻的,它深刻地批判了我们国民身上存在的种种精神胜利法,精神缺陷。但是由于《阿Q正传》这个小说它不是长篇小说,而《鹿鼎记》是一个一百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所以通过韦小宝所到之处,能够把他的性格展示得淋漓尽致,非常丰厚。所以从韦小宝的身上我们能够更仔细更全面地来反思我们的国民性,韦小宝你不要看他没有文化,其实他从小是受的听戏说书,这样的教育,他更全面地了解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么韦小宝的出现,也预示了武侠在现代社会中是没有实际性的功用,它变成了一种精神存在,变成一种纸面上的象征性的存在。所以说到了今天的社会,尽管现实生活中的侠客越来越少,武侠基本上就没有了,侠客,没有武的侠也越来越少,但是武侠的这种精神却是永远需要的。如果法律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我们还学雷锋还干什么?正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里,正义永远存在人心中,所以金庸笔下的侠和我们以前所讨论的爱情一样,他已经写到了什么是侠的境界,最后直追侠的本质,从金庸这里我们可以去思考,真正的侠是什么? 


      6楼2005-05-20 20: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