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吧 关注:1,373贴子:150,317
  • 2回复贴,共1

历代祖师:见性之人须是言下便见,只在如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达摩祖师血脉论》:
“佛是自心,莫错礼拜。‘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
【注:达摩祖师这里强调:佛性就是你这能觉知、能运动的人,你自心就是佛性。不用向外求佛。】
“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
【注:达摩祖师这里强调:若见性,听闻真理当下明白自心是佛,当下就是见性,没有用工夫处。】
“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
【注:达摩祖师说:若想修‘无修真修’,必须先见性(具般若知见、此为‘得佛心’),然后息下缘心(攀缘挂碍心)。如果不见性,想修成佛,根本不可能。
——注意:是‘先见性、再息下缘虑’。而不是‘先息下缘虑,才能见性’,不是‘先做工夫才能见性’。(若以那样见个昭昭灵灵是‘见性’,则是‘见鬼’,却是楞严经所说的‘五十阴魔’!)何以故?佛言:“不得佛心,贪求佛通,无有是处”。】
《临济录 下卷》:
临济祖师云:“你欲得识佛祖么?只你面前听法底是。学人信不及,便向外驰求。设求得者,皆是文字胜相,终不得他佛祖意。莫错!”
“诸禅德,此时不遇,万劫千生,轮回三界,徇好境掇去,驴头肚里生。”
【注:你这能听法的,就是佛祖。你要不信这个是,向外找什么佛去,都是些殊胜名相,终不得佛意。
你听了山僧这话,此时若不见性,保不齐又蹉跎过万劫千生,轮回生死,找那好境界去吧,驴马肚里投生有日在!】
《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
五祖云:“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五祖云:“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六祖云:“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
《六祖坛经 般若品第二》:
六祖云:“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六祖云:“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
《六祖坛经 定慧品第四》:
六祖云:“善知识,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
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六祖坛经 忏悔品第六》:
六祖云:“言下见性,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对面千里,何勤远来? 珍重,好去。”
【注:六祖强调:见性必须听到真理、当下便见,没有用工夫处!当下不见,就是不信真理、种姓邪人。】
《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
六祖云:“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
【注:六祖说:你们千万不要错误地理解佛经的意思,不要一见佛经说‘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说‘那都是证成佛才具备的知见,我辈是不可能具备佛知见的’若这样理解,这是毁谤佛、经啊。你不知道这开示悟入,就是让你们具备佛知见的,而不是让佛开佛知见的。】
六祖云:“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
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
【注:六祖说:你们相信:‘佛的知见,就是你自心,此外没有别的佛’。



1楼2012-08-27 19:25回复
    只因众生不明白这个,自己遮蔽了自心的光明妙觉。迷自心当成外物,又认物为己,又去追逐外境,在生死苦海中流转,万劫千生不得出离。所以佛菩萨才从自性三昧中现身,苦口婆心,开示我们真理——自心是佛,莫向外求,(亦不用向内求),因为你本来与佛无二。】
    《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
    六祖云:“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
    僧志彻(行昌)在六祖言下顿悟后云: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
    《六祖坛经 付嘱品第十》:
    六祖:“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六祖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
    【财富禅注:《楞严经》卷四:“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佛说:如果心境分离,必然要取自心舍外境,真也成了妄。心境一体无取舍,就没有所谓的真,真尚且没有,何来的妄?】
    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财富禅注:《楞严经》卷四:“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尤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佛说:若说‘能觉之心’是真、‘所觉之境’是妄,那么心境就分离了,‘真、妄’就成了两个妄了。根本没有什么真、妄,你们为何强要分开‘能见(之心)’、‘所见(之境)’呢?】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财富禅注:自心‘能觉之性’即是‘一切’、一切是此心了,此心即是‘真’了。离开‘认假为真’的迷惑邪见,才能真。】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
    《六祖坛经付嘱品第十》:六祖再次开示:怎样‘无修真修’?
    六祖云: “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离、空’,即‘长无明’。”
    【财富禅注:六祖在这里说:“若让心染着于境,即是‘着相’,增长邪见;若要让心完全离开、空掉境界,也是增长‘无明’。”
    正确的做法是:知心境一如,都是自心,不取不舍,不染也不离。心随万境转,无喜亦无忧。
    《五灯会元卷一》:摩拏罗尊者(西天二十二祖)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临济录下卷》:临济祖师云:“道流。大丈夫汉。更疑个什么?目前用处更是阿谁。把得便用。莫着名字。号为玄旨。与么见得。勿嫌底法。古人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道流!如禅宗见解。死活循然。”
    《维摩经》:佛言:(有尽无尽解脱法门)“入生死而无所谓,于诸荣辱心无忧喜”。
    《般若婆罗蜜多心经》:“是诸法空相(性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永嘉大师证道歌》:“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五灯会元》:世尊于涅盘会上,以手摩胸,告众曰:“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住涅盘),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不住涅盘),亦非吾弟子。”
    《五灯会元》:西天五祖提多迦尊者,传法弥遮迦,乃说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
    二十二祖传法偈语颂:
    “心随万境转”: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转处实能幽”:黄檗没咬米,归宗未斩蛇,本来无一物,觉性何曾动?
    “随流认得性”:沤禾怎截流?截流只不截,认得心性时,无非无上觉。
    “无喜亦无忧”:心心不异时,不取亦不舍,忧喜不挂心,其心自通达。
    总颂曰: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以般若婆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
    


    2楼2012-08-27 19:25
    回复
      好文!


      4楼2012-08-27 2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