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浴火吧 关注:338贴子:54,999
  • 9回复贴,共1

奥巴马手中制约中国的5张牌(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3-10 07:28回复

    就本质而言,中国人与美国人同属地球人类。但就思维方式来说,他们好像又属于不同的动物范畴。关于这种思维上的差异,李鸿章早在100年前即一针见血地谈到过。1896年,正值中国甲午战败后和美国刚刚崛起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之时,李鸿章出访美国。一群在华传教士的后代围着他提出了中美两国有何不同的问题。李某人凭其对中国和世界的了解不假思索答道:我们中国人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祖训,而美国人则相信己之所欲,必施诸于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虽说后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多属负面性质,但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他的见解还是比较深刻的。100多年来,中美两国正是按照自己的这种不同的处事理念进行相互交往的。孤立地看,两种理念本身无所谓好坏优劣,因为它们都植根于彼此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中。然而,由这样的理念而决定的行为方式,在两国外交关系中加以体现时,一种强烈的反差就出现了。比如,美国推行“先发制人”的对外军事战略并且不余遗力地谋求领导世界的目标,而我们执行的是“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并誓言“永不称霸”;美国的领导人在出访前尽可能地制造与受访国之间的矛盾或紧张关系从而在谈判中迫使对手让步,而我们的领导人在出访前则尽一切努力创造良好的气氛以使首脑间会见顺利进行…


    2楼2013-03-10 07:29
    回复

      美国手中可用的5张“牌”
      中美两国在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上存在差异,在经济、教育和国际问题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交往,这就决定了美国方面能够非常轻松地找到对付中国的可称之为“牌”的工具。如果要列举,这个单子会很长。依据双方目前综合国情,特别是中国正在快速崛起的现实,可以将这些极有可能用得上的“牌”分类概括如下:


      4楼2013-03-10 07:29
      回复
        第二,军事牌。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举行军演或与中国周边国家联合军演;第二个方面是巩固已有军事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设备和武器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是强化与中国周边国家军事同盟关系,比如美日、美韩以及美澳军事同盟。过去四年,美国把这张牌打到了极致,已经将其全球军事重心顺利地转移到了亚太地区。


        6楼2013-03-10 07:32
        回复
          第三,价值观牌。人权问题、宗教信仰问题和网络自由问题将是其三张面孔。可能是因为几十年来美国通过打这张牌来对付中国收效甚微,奥巴马在过去四年基本上没怎么拿它们说事,希拉里的推动互联网自由的努力也仅仅停留在嘴巴上。


          7楼2013-03-10 07:32
          回复
            第四,统一战线牌。在中国的周边利用东海和南海等领土边界争端问题分化、瓦解周边国家对中国在经济等方面的依赖,构建对华统一战线。在台面上打的是民主旗帜,多采用缔结伙伴关系形式。最近,日本也跟着起哄,在东南亚国家搞起“价值观外交”,其目的与美国的当然是不一样的,属于战术层面,主要是想通过此举摆脱其在对华关系上的困局。


            8楼2013-03-10 07:33
            回复

              如何出牌?
              若要了解美国在对华关系中如何使用手中的牌,那首先应该知道美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的全球和对华战略目标是什么。简单说来,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是尽可能久地巩固和维持其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即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霸权地位;而对华战略目标则是预防和阻止中国在地区乃至全球在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挑战其领导或霸权地位。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那就是:只要中国的发展或任何举动威胁或即将威胁到美国的全球或区域领导地位,动摇其霸权,那它就会不惜使用任何手段予以制止;如果中国的发展和任何举动不具有这样的性质,也就是说在美国掌控的轨道上运行,那它所做出的反应当然也截然不同。
              总而言之,美国无论是施行接触、遏制或接触加遏制的对华政策,其核心都在于保证将中国置于其掌控之中而不致脱轨。至于在某一个时候打哪一张牌或哪几张牌以及怎样打,则取决于双方具体变化中的情势和如下几项原则。


              10楼2013-03-10 07:34
              回复

                一、通过战略摩擦来塑造中国。
                经过30多年尝试,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已经就美国对华关系采取接触加遏制政策达成共识。也就是说,不管现在的美国总统是民主党的还是共和党的,他们都不会一味地将纯粹的接触或遏制作为对华政策。正如基辛格最近就美国总统候选人辩论所发表的评论所言,美国两党可以在任何问题上存在分歧,惟独在中国问题或对华政策上是个例外。
                所谓接触加遏制,换一个说法就是通过战略摩擦来塑造中国。在国际上,美国不怕有对手,有对手能够帮助激活其动力。在国际关系中,它更乐见与他国之间存在分歧、矛盾和摩擦,因为所有这些可以成为其影响、改变和塑造他国的手段。多年以来的历史证明,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它会寻找对手;在与他国特别是其十分在乎的国家关系中没有分歧、矛盾或摩擦情况下,它会制造这一切。这是由其强者或国际**的本性所决定的。在**眼里,若天下无事,则没有他的什么事。所以,美国这个国际**,即使在与中国这个地球上最不愿意惹事的国家交往时,也会不时滋事或找事。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你,塑造你。牌桌上的原理是一样的。出牌的一方总是处在主动的位置。跟牌者只是在被动应对,不知不觉地就被引导到了自己本不愿意去的方向。


                11楼2013-03-10 07:34
                回复

                  二、不断地施加压力,以外部压力促使中国在内、外政决策中出错或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
                  中国崛起,尤其是当中国经济规模逐渐逼近时,作为目前世界老大的美国当然最不情愿看到。但是它所能做的事似乎极其有限。在不能诉诸全面武力对抗的情况下,它对中国只能“以压促变”。这一招数在前苏联身上发挥了极好功效。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是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吗?持续的外部压力,虽然并没有达到战争地步,但却是一个不轻松的外部环境。压力下的内外事务决策容易出错。这仿佛就像奥林匹克运动场上,面对万众瞩目和期待的压力,再优秀的运动员也不能不受到影响呀。施压的一方,就是牌桌上的出牌者。倘若他不间断地变着法子出牌,跟牌的一方还能够“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坚守自己的套路吗?这就是用“牌”和出“牌”的妙处所在。


                  12楼2013-03-10 07:34
                  回复

                    ——叶兴平


                    13楼2013-03-10 0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