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不醉不还》
“青梅煮酒,对月吟诗,乃是人间两大乐事。”月影浮动,郭嘉斜靠在椅子上,摇晃着酒杯中的佳酿,如是说道。
荀彧舒展开眉头,整理着微醺下有些散乱的冠发,微微抬起漂亮的下巴,漆黑的眸子饶有意趣的看了郭嘉一眼:“不想奉孝还会吟诗作对,附庸风雅。”
“不,我不会,”郭嘉懒懒的笑道:“故而嘉始终不得其乐。”说到这里,声音似乎有些懊恼。
荀彧有些无奈的样子,浅酌了一口酒道:“此番……曹公对战袁绍,奉孝觉得,有几分把握?”
郭嘉似是早知有此一问,不假思索便说:“一切都是命数。”语气中颇带着些谈玄的味道。
荀彧没料到是这个答案,听罢只嘲道:“别说你还信命……我可不相信。”
“呵,”郭嘉看着荀彧的眼睛,目光流转之间似升腾起一丝雾气,看着觉得月色都变得有些不真实,朦胧中抓不到焦点,一时晃了神,“若是不信就不存在,也就不称之为‘命数’了。”
“那么曹公之胜是命,袁术之败也是命吗?”而你我二人在此,便是悟透了命数,或是这一刻也是命中注定呢?
“是,曹公崛起是命,汉室不可复兴也是命;天下大乱是命,破而后立也是命……文若,你信是不信?”郭嘉的声音连同眼神一下子凌厉了起来,逼得此间空气一滞,有种毋庸置疑的感染力,又带着几分令人迷惘而捉摸不清的宿命感。凝滞而厚重,让人无从开口,更无从反驳。
荀彧喉头一涩,即便有簧舌巧辩只能,当下也吞吐着说不出话来。无奈也饮了杯酒,酒入喉伴着辛辣和灼烧的感觉,干涩中又多了几分刺痛,像是一把火从嘴里一路烧到腹中,又殃及了脆弱的鼻腔。
他沉默许久,最后说:“汉室式微,却待有定国安邦或是善于辅弼的贤臣能助以一臂之力。曹公深明大义……”
“深明大义?”郭嘉抿了抿嘴角,眼中闪烁出一丝不明的神色,似是思索有带着几分意味不明的哂笑,“倒是辅弼之贤臣非文若莫属。只是襄助汉室复兴,这天下的人,都不甘心啊……不甘心!”
郭嘉嘴角挂着笑,看着荀彧,后者正襟危坐的样子让郭嘉更想笑了:“文若啊……都说人活着不过一场命数,那你的愿望呢?”
“复汉室江山,了此夙愿余死亦无所憾。”荀彧和善的眸子里闪过一丝狠戾的光。
郭嘉看到了,也只是摇头:“看来你我的愿望都终究无法实现,只不过是屈服于命运之下的一点不甘而已,罢了,罢了!”说罢拿起酒壶给二人又斟满,而后隔空与荀彧碰杯:“若以贤为主,则万民有所利;以仁为主,则百姓有所安;若以天下为主,所谓权力正统之争,岂不可笑吗?”
无从反驳,也无所谓认同,荀彧默然。
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来,带走一缕酒气离去,明月高悬给黑也铺上一层稀微的光。一切都白净的让人想流泪。
他突然也笑了,唇齿间滑出温润的声音,叫人听来宁静舒适,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也没有掠夺感,对话似是又回到了普通的朋友之间的喝酒聊天,而月色下一切都是那样的恬淡。
——我所知的奉孝,一不贪恋功名利禄,二不羡慕进爵封侯,又是为何投效曹公?
他这样问到。
郭嘉笑着还想喝一口酒,杯盏中却已经没了佳酿,顿时摇头。
璇即浅笑:“嘉自离开颍川那天起,就日日惦念着老家院子里埋着的那几坛子酒。盼着待功成身退,还能回颍川那棵杏子树下,春来的时候,在杏花疏影里,和你,和曹公……我们三人再一块儿喝酒,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