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文化吧 关注:288贴子:8,043
  • 8回复贴,共1

包公第38代传人现居江苏南通 包氏家谱曝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珍藏包氏家谱她名叫包绍芝,今年77周岁,其高祖为清朝书画家包弼臣,姑母为台湾铭传大学创始人包德明。


1楼2013-06-17 00:21回复

    书法集


    2楼2013-06-17 00:22
    回复
        包绍芝家存有一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这幅早已泛黄的照片,定格了77年前的历史瞬间。照片后排左三为包绍芝,当时她刚出生40天,被母亲抱在手里。照片后排右二是包绍芝的父亲包德馨,后排右三为其姑母包德明


      3楼2013-06-17 00:22
      回复

        肖像


        4楼2013-06-17 00:23
        回复

          {核心提示}
          5月24晚,77周岁的包绍芝和老伴儿张国祥端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收看电视连续剧《包青天之开封奇案》。这部由著名演员金超群、何家劲、王莎莎等主演的古装侦探剧深深吸引了老夫妻俩。
          收看包公剧,是包绍芝晚年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她是包公第38代传人,落户南通已有32个年头,现居住在南通市崇川区学田街道紫荆花社区。包绍芝全家一直很低调,其包公传人身份,因最近公开珍藏多年的包氏家谱才被人所知。


          5楼2013-06-17 00:23
          回复
            1、南溪包氏源流 记录家族变迁
            “南溪包氏自清康熙末由闽杭入蜀定居,迄今十二代。包氏之族,诗书世家、绩德世系,为善世族也……”5月24日上午,记者有幸在包绍芝老人家亲眼目睹了这本名为《南溪包氏源流》的包氏家谱。
            南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原为四川省宜宾市的一个县。2011年7月,南溪撤县设区,仍属宜宾市。《南溪包氏源流》家谱上记录着包氏族源述:“包氏之先本姜姓,炎帝神农氏之裔,皇帝封为申国侯,遂以国为姓,后改姓申,今河南邓州南阳县也。”
            《南溪包氏源流》家谱上还印有包氏历代迁徙示意图和包拯上下五代示意表。包拯(999-1062),北宋天圣进士。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说、戏剧,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经久不衰。
            《南溪包氏源流》家谱闽川包氏辈序示意表上记录着包拯的名字,按这本家谱排序,“绍”字辈应是包拯第38代传人。这本家谱还印有《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南溪包氏源流》家谱编撰于1997年10月。4年后,《南溪包氏源流续编》问世。包绍芝介绍,这本家谱自搜集素材到编撰付印,均参照史志学术编辑进行,求真务实,有据可依。家谱的时间线路,对清代以前的脉络细述其概,清康熙末国栋公落笈南溪,至1996年底作详述。包氏族中的今昔名流,已逝者立传,健在者列入名人录。


            6楼2013-06-17 00:24
            回复

                2、高祖为包弼臣 独创“包体字”
              包汝谐(1831-1919),字弼臣,晚年号公叟,四川省南溪县城人。祖籍福建上杭,明朝末年,其先祖包国栋游学四川,后定居南溪,传至包弼臣时已历七代。
              包弼臣艺术修养非常全面,诗、书、画俱佳,和同乡罗肃、赵树志并称“叙州三杰”。其父(包融芳)其师(曾璧光)都是帖学高手,在他们的指导下,早年的包弼臣从学帖开始,遍临晋、唐、宋名家法帖,对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诸家用功尤深,由此打下深厚的帖学功底。
              1856年,25岁的包弼臣来到北京,谋求深造。其叔父包欣芳是进士,时任翰林院编修。由叔父引见,包弼臣得以请教耆宿,饱览历代名迹,眼界大开。在京5年,他购进北碑拓本上百种,日夜研读,刻苦临摹,由学帖转入学碑。
              此后数十年间,包弼臣在碑帖兼治的书学道路上努力探索,取北碑南帖之长,为自己所用,立志创新,终获成功,其书法被人称为“包体”,曾得到李文田、张之洞、赵熙等众多名家的高度赞赏,至今蜀中人士对其片纸寸楮犹视若拱璧,倍加珍爱。
              按《南溪包氏源流》家谱排序,包弼臣是包绍芝的高祖。包弼臣的孙子包熊文,就是包绍芝的祖父。现在,包绍芝家存有包弼臣的字帖,闲来时光,她喜欢翻阅高祖的书法字帖。
              包绍芝家存有一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这幅早已泛黄的照片,定格了77年前的历史瞬间。照片后排左三为包绍芝,当时她刚出生40天,被母亲抱在手里。照片后排右二是包绍芝的父亲包德馨,后排右三为其姑母包德明。


              7楼2013-06-17 00:25
              回复
                4、一生之路坎坷 晚年生活幸福
                “童年不幸、青年不顺、壮年出力、老年幸福。”包绍芝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人生。她的父亲包德馨毕业于北京大学,是一位进步人士,经常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后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监禁致死。
                父亲去世后,包绍芝与母亲蒋立聪相依为命,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解放后,党和政府把包绍芝培养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急需的经济管理干部,她积极投身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的建设、生产,该厂是当时“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1981年7月,包绍芝和丈夫张国祥作为人才,被引进到我市工作。包绍芝刚开始时在市群力针织厂工作,后调入市纺工局任计划经营科副科长。1993年3月,包绍芝退休回家,开始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包阿姨在辖区内很活跃,她参与组建了社区少数民族舞蹈队、金秋合唱队、十字绣沙龙等社团。最近,她还成为社区红娘志愿者,正在为大龄单身男女牵线搭桥。”崇川区学田街道紫荆花社区党委书记刘晓丽介绍。
                “我退休20年,晚年生活很充实、很幸福。退休后,我在老年大学学书画、上古诗文赏析课,我自学了十字绣,几件绣品还被送到海外交流。我的4个子女和孙辈们都发展得不错,我们这个大家庭现在共14口人,其乐融融。”包绍芝如是说。


                9楼2013-06-17 00:2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2-21 09: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