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35,979贴子:104,507,738

中国近代三个半军事家之一:——小诸葛.白崇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6-17 09:26回复
    国防大学副教授卢勇在军事频道讲的另一种关于3个半的说法:
    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杨杰说的:国民党内只有三个半军事家,白崇禧是其中之一,这种说法讲的是国民党内的3个半,中国黄埔军校网讲是中国三个半,略有不同,但都有白崇禧,蒋白里。




    3楼2013-06-17 09:27
    回复
      金一南关于3个半军事家的说法:






      4楼2013-06-17 09:27
      回复
        杨受琼关于3个半军事家的说法:
        杨杰说中国有三个半军事家,他(杨杰)是一个,长官(白崇禧)是一个。


        5楼2013-06-17 09:28
        回复
          台湾故事会称:白崇禧是军事的天才,大战略家



          6楼2013-06-17 09:28
          回复

            白崇禧抗战时期担任军训部长期间,主持修订各兵科典范令 48 种,作为各军事院校的教材。培养了二十万军事干部人才, 对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7楼2013-06-17 09:28
            收起回复

              白崇禧在桂林设“兵器研究委员会”和“战术研究会”等,研究抗日战术包括游击战及武器使用等,对抗日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8楼2013-06-17 09:29
              回复
                白崇禧一面学习各种军事著作和理论,一面总结自己带兵作战的经验,并对军事战略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军事理论,撰写了大量军事著作。
                白崇禧军事著作《三自三寓政策》、《国民兵之建设教育》、《军事抗战与政治抗战》、《全面战争与全面战术》、《游击战纲要》、《抗战中敌我战法之演变》、《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军事战与经济战》


                9楼2013-06-17 09:29
                回复
                  白崇禧军事理论作—《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一)概论: 提出将来为按扭战术、科学战争

                  白崇禧在抗战胜利之初,著有《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一书。该书总结了他当八年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视察学校与部队所得意见。 该书分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特点,阐述了“生产工具决定战斗工具,生产技术决定战斗技术”....


                  10楼2013-06-17 09:30
                  收起回复
                    1938年初,白崇禧在武汉最高军事会议上提出:
                    “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对日本人长期抗战”
                    的持久战战略思想,为的是拖长日军供给线,削弱敌军优势,以取得最终胜利。被当时军事委员会采用。从此成为国策和抗日最高战略方针,影响抗战至巨!


                    12楼2013-06-17 09:30
                    回复
                      从时间上来看是白崇禧先提出这一战略思想,那个时候白崇禧和m**没有什么接触,不会受m**的影响,白崇禧考虑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战略,不是共的战略。
                      大陆著名学者杨天石经过多方考证,曾经发表专文说明,白崇禧先于m**提出抗日持久战战略,国民党有自己独立的持久战思想,跟m**、zh**无关。 杨天石认为,m**1938年5月发表的《l ch j z》全文完全没有谈到空间、时间、小胜、大胜之间的关系。
                      而且早在1938年2月7日,蒋介石就已采用白崇禧提出的战略思想在武昌发表演讲说。
                      李宗仁机要秘书程思远曾伪造历史,称白崇禧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是因为受到m**的启发。


                      13楼2013-06-17 09:31
                      收起回复
                        1939年,白崇禧为湘北会战之最高统帅,9月份在武汉军事会议上,他提出
                        “诱敌深入,迂回侧击”的战略



                        14楼2013-06-17 09:31
                        回复
                          白崇禧军训八年有关于军事教育趋势,略作小小总结:
                          1,容讲堂与操场,与战场为一体
                          2,生产工具决定战斗工具,生产技术决定战斗技术。
                          3,战术方面由横向改为纵向, 由纵向改为立体 ,由立体改为闪电, 由闪电改为日后的“按钮战争”。
                          4,战争的关键,不全在武器,而人的训练与使用尤为关键,否定唯武器论。
                          5,军事教育之决定为国家的政、治 经济 文化之水平发展所决定。
                          6,如今时代为科学的时代,如今的战争为科学的战争,技术更新日趋迅速。
                          7,在相当的范围内,一切科学为战争服务。
                          8,部队训练,战术,装备,技术,编制,单兵作战能力等需不断推陈出新。
                          9,战争为机械化,运动变化快,上级很难掌握战场的变化,需下级独断专行,培养中下级军官的战场应变能力尤为重要,即战场命令由以前的树形结构转化为日后的扁平化结构··
                          10,现代战争,无空防即无国防。
                          11,新兵的训练与教育需要有体格强壮,有严格军纪与信仰,武器掌握熟练与爱护,战场基本常识要熟悉等基本要求。


                          16楼2013-06-17 09:32
                          回复


                            17楼2013-06-17 09:32
                            回复
                              “总体战”最早由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提出,即在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平时应服从战争准备的需要,在战争中可采取一切极其野蛮的手段。白崇禧对鲁登道夫的总体战学说极为欣赏。
                              抗战爆发后,白崇禧在《全面抗战与全面战术》中提出所谓的“总体战”,当时并未引起蒋介石的重视。而后,新桂系提出的“焦土抗战”就是这种观点的变相反映。白崇禧认为,“作战之关键,不全在武器,而仍在人之因素……处今日总体战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若先天条件不先具备,或备而不实,则军事教育之前途甚为黯淡。”这些观点在当今之兵家眼中未必过时


                              18楼2013-06-17 09: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