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翌吧 关注:731贴子:387,386
  • 10回复贴,共1

郭敬明:我不拍,观众就会去看贾樟柯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郭敬明:我觉得粉丝们不是对我狂热,而是对他们喜欢的东西狂热


1楼2013-08-07 14:08回复

    记者手记:郭敬明对于电影的见解并不广博,但他在片场之外却总能用技巧与精明弥补这点。很多媒体看似无逻辑的强调他商业上的成就并非没有原因,连日只睡2-3个小时却仍能精力充沛而无懈可击,这种人在电影界的“老前辈”里也不多见。
    郭敬明接受采访的方式是典型的把所有问题都引向事先准备好的话,这样做既保险又显得健谈。这恐怕是所有受访的娱乐明星都希望做到的,但没多少人真有这个本事。其实郭敬明想说的也很简单,以郭德纲的一句话总结就是:“喜欢我的人没有错,不喜欢我的人也没有错,但如果你认为后者比前者高雅,那你就错了。”


    2楼2013-08-07 14:09
    回复

      凤:你认为他们对你有宗教式的狂热崇拜吗?
      郭:我觉得他们不是对我(狂热),而是说对他们喜欢的东西狂热。年轻人都会有叛逆期,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能很理性的看待问题,但换到年轻人或小孩,他可能没这么成熟的心态,他就是觉得"我被攻击了";这不一定是因为郭敬明被攻击了,而是说我喜欢的东西被攻击了。就像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态度:我喜欢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听什么音乐。尤其当爸妈说"你不能留这种头发"或"你怎么会穿成这样!"的时候,他更会捍卫他的选择。
      所以你不能说他们对郭敬明有"宗教式崇拜"这种东西,而是说他们喜欢这个电影时,你去说三道四,他就会情绪激动。你不能要求十六七岁的小孩有三四十岁人的成熟心态,或者能够很理智很逻辑的表达,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宽容的心态和时间,每个人都会成长,不会有人永远有15岁的幼稚,他一定会慢慢成熟起来。这个阶段社会应该善意的引导,或以更包容的心态去理解或帮助他们,而不是和他们对骂,这不是好的交流方式。


      4楼2013-08-07 14:10
      回复

        凤:所以你觉得出现这种影评人与你粉丝的骂战,更多是影评人的不宽容造成的?
        郭:那倒也不是,它还是出在交流方式上,像我也转了一些批评我们的影评,粉丝也不会觉得你攻击了谁,因为那种批评就是在讨论这个电影本身。但有一些影评人自己也有问题,比如一上来就说:"你喜欢小时代你就是脑残",你一上来就给人家贴了这样一个标签,人家不跟你对着干也难,其实别说小朋友了,可能连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接受这种交流方式。
        所以还是交流上出了问题,电影市场本来就是百花齐放的,可能在(我粉丝)他们的年龄或者他们的生长环境里没有战争,也没经历吃不饱饭的时候,《辛德勒名单》或《1942》不是他们第一时间能感同身受的电影,也许他们到了20岁或30岁,到了有更高审美或他们精神层面更完善时,他们才能接受那些。现在他们还在成长,而这时他们先能接受的一定是能跟他们有共鸣的,一定是身边发生的故事,而影评人应该去研究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小时代》这类电影,而不是一上来就“一棍子打死”,说:“你喜欢这个你就是脑残,你喜欢这个你就不对,你只能喜欢我喜欢的东西。”
        反过来说,为什么有人要觉得自己的审美才是唯一标准?为什么有人觉得别人的审美就不是审美呢?这个也不对吧。就像有些人听音乐,你可以说贝多芬是殿堂级的,但你也不能说流行乐就没有存在价值,这只是你们审美趣味上不同而已。


        5楼2013-08-07 14:10
        回复

          凤:我问的问题重点在于,在粉丝和影评人的骂战过程中,你觉得你选择了什么身份?或者说,你不觉得该对你的粉丝说点儿什么吗?
          郭:我其实一直都比较中立,有一些批评的声音我也转出来,有一些表扬我们的声音我在也转发,你看我每一条微博都是很冷静的去讨论电影本身的问题,我不会去跟别人对骂,但我也没办法对着几千万粉丝说“你不要去、他不要去”,我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而且我也不方便去(阻拦)。
          而且我要说,有些和别人对骂的还真不是我的粉丝,是有故意去挑事的那种人,"诅咒你一辈子买不起COACH"那个就是别人在恶意攻击我,(凤:那不是你的粉丝?)不是,这里面涉及了一些营销帐号,我都点开看了,唉,但这个不好多说,只能说我们行业还不健全。所以你说网络环境这么复杂,我还有什么办法说什么?你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有自己的声音:对待批评我有一个宽容的态度,这是我能够做的。我知道如果一出现批评的声音,我就出去骂,那我的粉丝肯定跟我一样骂,或者听见赞美我就骄傲,那我的粉丝也肯定骄傲;我能做的就是做好我自己的东西,但舆论是我控制不了的。


          6楼2013-08-07 14:10
          回复

            凤:但我想更多影评人确实是被你粉丝的攻击言论激怒而抨击你电影的吧,比如周黎明说“你的粉丝该找小三”这种话,显然他是被激怒后的反击……
            郭:我不清楚前因后果,你(周黎明)为什么发这个微博,你是被人激怒了还是什么,我只是看到了(你发的)这个东西。而且就算你是被谁攻击了,那你就去攻击别人吗?你就要抨击这些年轻的女孩,说:“你们要去做老男人的小三”吗?我经常被人身攻击,但如果今天换了我,我不会回过去人身攻击,因为我知道这是不好的事情,周黎明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做我不晓得。
            凤:那你有没有反思过,确实可能出于你处理手法上的轻浅,让影评人误会了你的用意?比如价值观的呈现?
            郭:这个事情应该这么去看,每一个电影层面的讨论我都欢迎,哪怕你是觉得这部电影非常没有价值,你告诉我它没价值在哪里、哪些是可以改;有人说“你郭敬明这么好的资源,你明明可以做的更好。”OK,我接受。我希望成长,没人希望自己永远是个新人导演。但反过来你也不能一上来就用“大师”的标准来衡量我第一部电影吧,那不是我不想,是没那个经验。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大家都可以交流。像周黎明老师前面发的那篇文章(即引起骂战的《新京报》那篇文章——编者注),我从来都没反驳,都默默在听,甚至我都整理了笔记来记录我的缺点在哪里、哪些可以做的更好……但是后来他发了一条微博说“你在倡导女孩为了过好日子就必须去做小三”,这我就觉得不公平了,因为我的电影根本就没传达这些东西,而你却给了我这样一顶帽子,你会让很多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产生很多误解。


            7楼2013-08-07 14:11
            回复

              凤:所以我总结一下你以上的看法:你觉得在骂战里你其实是没有责任的,可以这样讲吗?
              郭:也不是责任的问题。就像那天我看到蔡明亮导演说了一句话,他说“所有人都在叫好的电影一定是烂片,所有人都在骂的电影也是烂片,而如果一部作品能像一把匕首,把人群分成两半,让人群截然不同的对立起来,那才是有意义的作品。”我觉得很对,因为这样的作品让人们有了选择,让人们可以自己划分自己的意见:是去捍卫它或者抨击它。
              所以《小时代》一定是有意义的,你可以多给点时间再去看它,到二三十年后,中国经济完全不一样的时候再去看它。就像今天我们再去看当年同样饱受争议的《流星花园》或《还珠格格》,你也觉得还好,也就没什么了。


              8楼2013-08-07 14:11
              回复

                排片风波与文化例外:
                公众选不选择贾樟柯,这是民族的文化审美问题
                凤:我记得《小时代1》首映的时候有几家影城对这部电影是接近“100%”的排片率,对此贾樟柯导演还引述了法国的相关排片政策呼吁限制这种垄断行为,你怎么看这件事?
                郭:我觉得这个其实是大环境的问题。首先,影院100%排《小时代》,这不是我让它排的,是它觉得确实有那么多观众去看,我每天都能满场。而我排别的电影可能卖不出票。如果你运营一家电影院,你会做什么选择?我排某部电影我只能卖出去10张票,而我排《小时代》可以卖出60张票,那对经营者而言,他为什么不排《小时代》?他不是艺术片导演,《小时代》和其他所有电影都一样,都只是他运营的商品。
                而且你说是影院有责任来保护你这个艺术片,还是说像法国那样国家立法来保护艺术电影?如果今天国家立了这个法,影院不遵守,那是影院的问题。但是现在没人强行限制它,市场是自由的,就像我要买这件衣服而不是那件衣服一样,这是消费者的自由选择,市场就可以净化很多东西。


                12楼2013-08-07 14:14
                回复

                  凤:法国之所以有这样的排片政策是基于“文化例外”理论,这个前一段王小帅导演在和卡拉克斯导演的交流中也提到过,它大致的意思就是“电影不仅仅是商品,它也是文化载体”,所以对待电影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操作,你觉得这种政策在中国行不通吗?
                  郭:我觉得我站不到这么高的高度,如果今天我是电影局局长,我可能还来跟你探讨这个问题,但现在……我想我说什么也改变不了,改不了这个大环境。我是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我决定不了这个市场该怎么去运行,或者国家应不应该定这条法律、影院该怎么排片,这些我都决定不了的。
                  凤:你没想过。
                  郭:不是,我想了,只是我想不到那么深,我是因为拍这片子才了解什么是排片,“上片率”是怎么个意思,票房应该怎么计算……我是刚拍了这部电影才入电影这行的。我去讲很多想法,其实很幼稚,很不准。如果我今天已经是很资深的导演,拍了二三十年了,那我愿意跟你分享对影市的看法什么的。但是今天我还是一个学生的阶段,我没有办法出很多高见,我觉得自己还不到那个程度。


                  13楼2013-08-07 14:14
                  回复

                    凤:那你已经是一个成名许久的作家了,对于“文化与经济”这个整体的概念也不方便作答吗?
                    郭:这我可以做答,我当然希望百花齐放,就像我做出版一样,我们公司除了郭敬明,还有一些只卖几千本甚至一千本的大画册那样的东西,我也会拼命推各种不同类型的(出版物)。但我不能强迫读者,你必须买我这一千本的东西,我做不了这样的事情,我只能尽力去推,尽可能去提供这样的产品。
                    至于电影,嗯……我打个比方,我们也可以要求中国像法国那样,文艺片必须要排,或者影院必须要给它几个厅。但是说白了,除非你真的立法规定公民必须买票去看,不看就是犯法,否则怎么做到呢?在中国一个艺术片要是排30个厅没人去看怎么办?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市场选择行为,公民花钱看哪部片子,这是公民的自由,如果你连这个自由都剥夺了,我不觉得它就一定是好的。你当然可以说你的艺术片很厉害,很怎么样,但我觉得从人权出发,我花我的钱,我看哪部电影这是我的自由,这个权利你不能剥夺。


                    14楼2013-08-07 14:15
                    回复

                      凤:但贾樟柯他们之所以强调“文化例外”,恐怕是因为他们觉得是像《小时代》这样100%排片的大片剥夺了观众看“艺术片”的自由。
                      郭:你可以让院线多排啊,我也很鼓励啊。但是我作为一个郭敬明,我能去跟院线说什么呢?我说,哎你别排《小时代》,你多排一点贾樟柯的,多排一点王小帅的,院线会听我的吗?这个社会喜不喜欢贾樟柯,公众选不选择贾樟柯,这是民族的文化审美问题,它绝不是我一个人能够改变的。我郭敬明今天就算不拍电影,所有人都看贾樟柯了吗?如果你跟我讲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我甚至都可以不拍。
                      如果真的因为我不拍电影,全民的审美就都变得喜欢贾樟柯王小帅了,那也不错啊,我觉得那也是一个好现象啊。所以讲客观一点,不管是王小帅老师,还是贾樟柯老师,我拍完电影,如果你的排片很少,甚至因为审查不让你上,他们遇到很多次吧?那不是我郭敬明的问题喔,不是我不让你上。
                      凤:那你有没有想过,将来你也可能拍一部小众电影,到那时这部电影可能就因为《小时代》这类片子垄断着排片而没法让更多人看到,或许到那时你才能明白他们的意思……
                      郭:不,我很懂他们的意思,我是觉得如果今天我也拍一个艺术片,那我一定做好心理准备。你当初选题材的时候,你该有个清晰的判断。如果你当初在选择拍艺术片的同时,还怀着一个“我要卖十亿票房”的梦想,最后还怨“为什么我没卖到十亿,而《小时代》却卖了五亿”,那我觉得你本身的心态就有问题。就像蔡明亮拍的一些电影可能根本不考虑观众,你爱看不看,可还是有人喜欢蔡明亮。
                      但是你也别说,我蔡明亮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卖十亿,这一定是市场出问题了;或者,只有我蔡明亮的东西能卖到十亿了,这个市场才是健康的。这也有点太自我为中心了。其实最好是,任何导演拍了电影都别不允许它上映,但上映了之后还是尽可能的给观众自由。说白了,就是我拿了50块钱,我想买哪场电影就买哪场。如果法律规定说我只能看这个,不能看那个,这不一定就公平了。


                      15楼2013-08-07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