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68吧 关注:393贴子:145,426

纳音德朗的草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周应朋友之邀去了内蒙,同行的是两个朋友,也是两个老哥,一个比我大13岁,一个大我四岁。
这俩老哥还都是吃货,酒量也都惊人,玩就是走马观花,可怜我也只好少数服从多数。


1楼2013-09-19 02:30回复
    那天下午两点多到达包头,林哥把我们接到他的办事处,匆匆的喝了杯茶,我们一行五人就起身驱车奔赴230公里外的希拉穆仁(昭和)草原。
    悲催的是,我的相机备用电池和充电器连同行李都留在了办事处里,因此此贴配图会少一些。


    2楼2013-09-19 02:37
    回复
      希拉穆仁草原是一个高原草原,海拔在1500米以上,因此一路上不断的上坡,我记着比较大的坡有近十个吧。
      一条很好的一级公路,虽然还有些路段没有完全完工,但是只有一个收费站,15元,还是挺棒的。
      公路上车也不多,大概是旅游旺季接近尾声的缘故吧,草原的最佳时间是7.8月份,我们来得迟了,草也有些黄了。
      车窗外的风景

      天边 布仁巴雅尔
      I


      3楼2013-09-19 02:53
      回复
        沿途不断的经过一些小村庄,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废弃的房舍。农作物大多都是向日葵,似乎也比内地的要矮一些,但是长势很好。
        这里从08年就开始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那些废弃房舍的主人,也许获去城市打工,或者深入牧区另谋生路了吧。


        4楼2013-09-19 03:04
        回复
          终于,近三个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了希拉穆仁草原的西段,由近及远,错落有致的分散着很多片成群的蒙古包。
          林哥有个熟悉的接待点,主人叫做刀郎,我很诧异,这名字可不像是蒙古人常见的。
          车子停下后,早在那等候的主人刀郎就迎了上来,不高的个子,很结实,四十多岁的样子,透着一些商人的精明,也还有一些质朴。

          主人大约有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蒙古包,这是其中一角。I


          5楼2013-09-19 03:18
          收起回复

            马栏旁撒欢的马儿


            6楼2013-09-19 03:23
            回复

              骏马与沙地车,古老与现代,牲畜与工业品都在这美丽的草原上。I


              7楼2013-09-19 03:28
              收起回复

                蓝天白云电力铁塔,右边一角是一个明年将会建成使用的蒙古包的地基。I


                8楼2013-09-19 03:32
                收起回复

                  进到蒙古包里


                  10楼2013-09-19 03:56
                  收起回复
                    其实,草原民族的饮食和烹饪比较简单。
                    吃的就是以羊肉为主,著名的手把肉,就是把上好的肥羊带骨分解以后,清水煮熟,只加盐,煮的也并不烂,所以有些游客中的老人孩子吃起来可能并不是太好消化,但是羊肉的味道确实鲜美。
                    而烤全羊或者烤羊排一类的,则添加的作料并不重,比较注重羊肉的原味。
                    奶制品很丰富,奶茶呀,马奶酒,奶皮,奶酪啥滴品种挺多。


                    21楼2013-09-22 02:15
                    回复
                      我们几个银碗喝酒,大块吃肉,很快,大家就撑得不行了,看来消化系统还没完全适应。
                      此时,外面已经是万籁俱寂,间或的阵阵的秋虫的鸣叫和着风声。
                      老板刀郎也在自己的蒙古包里吃过了晚餐,这时也是旺季尾声了,在蒙古包过夜的游客也就我们一伙。于是,我们把他请到了我们的蒙古包里,我对他也特别感性趣。


                      22楼2013-09-22 02:23
                      收起回复
                        主人加入后,晚宴继续进行。
                        果然,蒙古汉子喝起酒来毫不含糊,一杯一杯干的过很痛快。,气氛也就热烈了起来,话题自然就聊到了草原和主人刀郎身上。
                        原来主人的蒙语发音是纳音德朗,意思是八十七,他是在他奶奶八十七岁的时候出生的,就起了这个名字。做了旅游点后,为了容易被人记住,就谐音那英刀郎。


                        23楼2013-09-22 02:32
                        回复
                          这里就是他们原来的生产队所在地,他爷爷那一辈开始停止游牧定居下来的。德朗的父亲曾是支书一类的干部,后来离开这里去了呼市,德朗自然也就离开了草原,也在城市工作了。
                          十五年前,德朗被一个亲戚喊着一起去了南方,带着所有的一万多块钱。后来他才明白,那个所谓的发财机会是传销。这样辗转半年之后,身无分文的他回到了家乡。从亲戚那儿借了2000块钱,花1500元买了一匹马(现在是一万左右一匹),然后跟着旅游公司在草原上从新做起了马倌。慢慢的做到了现在。


                          24楼2013-09-22 02:46
                          回复
                            在我们旅游者的眼里,他们养羊,喂马,开着蒙古包接待着游客。
                            其实不然,他们之间的分工也已经很细了。
                            像德朗其实只有很少的几匹马,他只是经营蒙古包接待游客。
                            马和沙地车是他哥哥的,自然给游客骑马照相的收入也归他哥哥,羊则是牧区深处的牧民定时来送,水和煤自然也有人负责供应。
                            他们是做成了一个共同体来经营,分工各有不同,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传统放牧的蒙古人家。


                            25楼2013-09-22 02:58
                            回复
                              我问他更远的牧区变化大吗?那里的牧民又是啥样呢,欢不欢迎陌生人呢?
                              德朗说道,更远的牧区也有变化,但是要小一些,比如添置了摩托车,柴油发电机呀啥的,也会游牧,只是范围小了一些.
                              过去牧区的人对外来的人很热情,你到他的蒙古包外,他就会热情的请你住下,好就好肉的招待你.
                              后来,有的人就打起了主意,去牧民家里大吃大喝一番,几个人把主人弄醉,然后抬上几只羊上车就逃之夭夭了,这样的事多了以后,牧民们对外人戒心也就大了起来,现在陌生人就难得能得到热情的招待了.
                              “不过”他说,如果有人介绍去的话,那里的人还是会把你当朋友,还是那么热情实在。


                              26楼2013-09-22 0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