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eben吧 关注:647贴子:156,003
  • 5回复贴,共1

[曲水流觞]《若神传》(又名《周芷若神仙传》)(文白对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annieben 安妮姐我能上网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楼2013-10-06 17:30回复
    【原文】
    若神讳芷若,姓周氏,汉水人,少聪慧,美容仪,手爪长五寸,色并红白,每有期功之服,则一爪先折。其母梦六牙白象入怀,惊寤,已而有身,遂产若神。
    若性温柔恭顺,动以礼法,助贞理家尤勤俭。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父尝试使拟《离骚》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父大惊,知不可掩,於是所论著遂盛传。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
    当是时,元政不纲,盗贼四起。父母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与之地,乃克葬。若孤无所依,乃入武当。若居三日,群道心迷性乱,毁弃元道,三丰大骇,恐至覆教,遂遣其至峨眉。
    灭绝与语,大器之,以峨眉中兴有望,密传《九阳》、《九阴》神功,一过辄不忘。常赞曰:“晚代子弟,及若万一者无矣。”若时年十一。
    始,灭绝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子弟皆畏,莫敢侍。若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
    至正十二年春二月,张无忌与其党杨逍等起兵濠州,僭称皇帝,建国曰宋,建元龙凤。时时侵掠四方,百姓苦之。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若亲往见之,曰:“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忌奇其言,遂易国号曰“明”,以彰其善。贪其姿容绝圣,强留之侧。若以苍生故,勉。
    若性约素,服御取给则止。益观书,虽容栉不少废。与忌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忌固要之,讫不对,由是日敬。及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忌深契其言,曰:“天锡仙姊,以寤吾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将焉。于是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忌以问,若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君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忌从之。
    若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或言忌过仁厚,若曰:“过仁厚,不愈于刻薄乎?”一日,问三丰曰:“黄老何教也,而公好之?”对曰:“清净无为为本。若绝仁弃义,民复教慈,是其教矣。”若曰:“孝慈即仁义也,讵有绝仁义而为孝慈者哉?”三丰无以对。
    忌性好色,腐良家子数百人,充左右,及获赵敏,益纵情声乐,嗜酒耽政,诸将多怨。若数劝之,忌虽应,行止如故。若知其必败,太息而去。数月后,忌乃悉,大悔,追慕无已。夜梦若如平生欢,寤,潸然不自胜。赵敏者,本作敏敏特穆尔,元颖川王察罕特穆尔之女,河南王库库特穆尔女弟,封绍敏郡主。以色驰闻海内,便辟诡黠,善钩人意。
    忌以若雅性宽仁,本欲崇以正室,若固辞,以赵氏有子,终不肯当。及去,遂立赵氏。初,忌尝为察罕所困,敏诈孕乃解。
    至正十七年秋七月,吴国公夜劫忌营,众溃,忌独与妻仓卒北走,终生不敢复归。语在《太祖本纪》。
    至正十八年春,若下嫁宋青书。书号玉面孟尝,武当宋远桥之子也,天性恭谨,有谋略,擅拳术。三丰于数孙中,尤爱书,谓其学贯百家,堪为武宗。当世皆荣之。
    若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幼年失母,虽已十数年,言及未曾不流涕。书见,常叹息。


    2楼2013-10-06 17:31
    回复
      及书卒,若复归峨眉,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事接。所居近大溪,多修竹,自号竹溪逸民。常乘小艇,吹短箫,吹已,叩舷而歌,悠然自适。后传习梵秘,得其法要。遂发十愿十忍,游天下,救苍生。寒暑惟一衲一蓑,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
      尝游海外洛伽山,遇异僧别古崖,授以相人术。先仰视皎日,目尽眩,布赤黑豆暗室中,辨之,又悬五色缕窗外,映月别其色,皆无讹,然后相人。其法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形状气色,而参以所生年月,百无一谬。所相世人数十百,其于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尝谒燕王,谛视曰:"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众笑其谬,独燕王起谢曰:“诚如若言,不敢忘德。”及成祖贵,遂不知若处。
      后蜀中大旱,祷之,立雨。又尝咒食投龙湫,顷之奇花异果上尊涌出波面,取以分食,众皆大悦。若神技大抵类此。
      明祖故闻其名,数遣使觅之,不得。刘基奏曰:“神可祀,不可诏。”帝乃止。赐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明帝师。特诏郡县建庙通祀。又以绘像十三,颁各行省,为之塑像云。洪武中,帝亲撰《周芷若仙传》,纪其事。
      洪武九年,若尽形识于沙界,绝起谢于尘劫,天降六牙白象,足生七宝莲花,现无色相,光华漫天,普观十方,说偈曰:“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言讫,骑象西飞而去。峨眉以旧故,敕为道场。
      百姓思之,作歌曰:“若神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
      世赞曰:若神宅收渊静,禀德柔嘉,睿聪淑哲,端懿诚庄。先物之明,独断于衷;进贤之志,允叶于上。躬执纺绩,器服无文。垂心万物,浸润不行。履信居顺,德行洽畅。崇俭抑华,冲素是放。含灵握文,异于庶姜。恩从风翔,泽随雨播。中外禔福,遐迩咏歌。


      3楼2013-10-06 17:31
      回复
        【译文】
        若神姓周名芷若,汉水人氏。天生聪慧过人,姿容绝美,仪态万方。手指的指甲长有五寸,白里透红,每当遇到丧礼之时,一根指甲便会率先折断。周母曾经梦到一头长有六支象牙,通体白玉的神象从天而降,飞入腹中,随即惊醒,不久便有了身孕,生下了若神。
        芷若性情温柔恭顺,举止符合礼法,小小年纪便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以勤俭闻名当地。生下来五个月就能开口说话,四岁时就已精通《论语》、《诗经》等名篇,八岁时已经能自己写文章了。周父曾经试着让她仿照《离骚》的格式写诗,诗名为《小山篇》:“仰望高山啊美目流盼,抚摸月儿啊凝思怀想。千万年前(在天上)跟您约定在此际相遇,圣王啊!您为何不带上我却独自前往?”周父读后大为震惊,知道她的才华终是掩饰不住的,于是芷若的作品渐渐在坊间盛传。有会相面的术士见到她后,说她将来一定会成为众神之长。
        那时候,元朝纲纪败坏,盗贼四起。芷若的父母在乱世中先后过世,贫困的她无钱为父母下葬,在邻居的帮助下,才勉强葬了父母。她孤身一人没有依靠,只得上了武当山。芷若在武当仅仅住了三天,山上的道士们就不在求仙问道,人人贪恋红尘美色,心神异样。张三丰预感山门将要发生大乱,恐怕会有覆教的灭顶之灾,不得以将芷若送到了峨眉灭绝师太那里。
        灭绝与芷若交谈后,对她非常器重,认为峨眉派中兴有了希望,私下里将镇山之术《九阳神功》、《九阴真经》等传给了她。芷若聪慧过人,一看即会。灭绝经常称赞她说:“峨眉弟子中,能及得上周芷若万分之一的都没有啊!”芷若那年才十一岁。
        开始的时候,灭绝年纪大了而且身体不好,脾气又差,弟子们都害怕她,(常常假称有病)不去服侍。只有芷若尽心尽力服侍她,就像对待亲生母亲那样,为此,有时候竟然连续一个月穿着衣服鞋袜睡觉。
        至正十二年春二月,张无忌和他的党羽杨逍等人在濠州起事,僭越称皇帝,定国号宋,建元龙凤。常常掳掠周边的郡县,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元朝守将彻里不花害怕他们的凶暴,不敢进攻,反而每天抓捕老百姓充当反贼向朝廷邀赏。芷若知晓这件事后,独自一人前往濠州面见张无忌,对他说:“有道明君,让百姓安乐;无道昏君,才只顾自己享乐。”张无忌听后,非常惊讶她的见识,从此收敛,而且把国号改作“明”,为的是向天下人彰显芷若的远见卓识。张无忌贪恋周芷若冠绝十方的美貌,再三肯请她留在身边(否则,张无忌就继续侵扰百姓)。周芷若为了百姓的安康,只得忍辱留了下来。
        芷若崇尚简约,饮食服装够吃够用就满足了。她酷爱读书,手不释卷,即使修饰梳洗的时候也不愿停下,每当与张无忌谈话,只要一提及天下大事,她便推辞说:“母鸡打鸣,家道必将穷困,这怎么能行呢?”张无忌却坚持要她回答,她索性不再讲话了。张无忌却因此更加尊敬她。假如张无忌问的是长生不老的方法,她便回答说只要能做到清心寡欲就可。张无忌大受启发,赞颂说:“上天把神仙姐姐送到我身边,是为了让我实现毕生的报复啊!”命令擅长书法的官员把芷若的话写到纸上表起来,并且用来教育将领。又锡与她虎符,玺书,不再直呼她的名字,而是叫做“神仙”。有一天,晴天响雷,张无忌寻问是什么缘由,芷若回答说:“雷,是上天在展示威力。一个人最大的罪过就是不进孝,不进孝是违逆天意的,所以上天通打雷来向君王示警。近来似乎听说,君王治下不进孝的人有很多,您应该敬畏天威,宣讲天意,引导百姓向善。”张无忌随即照办。


        4楼2013-10-06 17:32
        回复
          那时候恰逢四川大旱,芷若向神明祈祷,天空立刻降下雨露。又作法将食物投入瀑布下的谭水中,顷刻之间奇花异果涌出水面,她取来分给众人食用,在场的人都欢喜无限。芷若的神技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
          明太祖朱元璋一向膜拜她的仙名,派遣使臣几次寻找,都难觅其踪。刘基上书奏道:“神仙只能祭祀祷告,不是凡间人所能召唤的。”朱元璋这才作罢。赐与周芷若“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明帝师”的封号。诏令各郡县兴建庙宇四时祭拜。又绘制了十三幅芷若的肖像画颁给各个行省,命他们照着为芷若塑像。洪武年间,明太祖亲自撰写《周芷若仙传》,用来记述她的神奇事迹。
          洪武九年,芷若剥离色身,超脱轮回修成正果,天空中飞下一头长有六颗象牙通体白玉的神象,她的脚下生出七宝莲花台,显露出菩提真身,光彩映照天际,四下望了望娑婆世界,说偈道:“普贤行是一种殊胜微妙的行门,无量无边的福报,我会赐与法界众生,我发愿度脱所有沉溺在苦海里的一切众生,很快都到无量光如来,阿弥陀佛极乐的世界去。”说罢,骑上白象向西方飞去。峨眉山由于是芷若成长居住的地方,成为了她的道场。
          天下苍生思念她的圣德,写歌来歌颂她,唱道:“若神神圣慈悲,游历四海,造福国家。爱护我们哺育我们,她的圣德我们无以为报,只能深藏心间。如果非要给这份感念加一个期限,我们希望是一万年!”
          世代的人们称赞说:若神为人深邃沉静,施仁布德,聪明睿智,贤淑圣哲,端庄至诚。洞察世事,周谋善断;推贤进善,和而不同。身体力行,衣无艳饰。心怀天下,不生怨谤。守信和顺,积德累善。克俭克勤,冲淡纯朴。至灵至文,异于众女。恩山义海,四海传扬。造福寰宇,永世传颂!


          6楼2013-10-06 17:32
          回复
            这个是发在金吧的版本,比发在倚天吧的稍稍有点改动


            7楼2013-10-06 17: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