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
总会有女生喊着好冷好冷,也总会有男生喊着不冷不冷。
这样明媚的阳光,让我想到小学时在龙勾巷老屋子的屋顶上晒太阳的日子。
我想起自己原来是住过瓦房的。
就是那种一片一片的黑瓦砌成的老房子,下雨的时候有些地方还会漏水。
在大厅的屋顶上还有一个被挖开的长方形天窗,下雨的时候雨水从那里落下,打在青石板上,生了一层绿色的青苔。
一个大房子里住着好几户人家,四五个孩子整天在弄堂里跑进跑出,跨过一道一道门槛。
那种老屋子的门还是趟栊门,只是我住的那间屋子早已拉不动了。
楼梯都是木制的,走上去咯吱咯吱响。
屋顶小小的一块地方,刚好可以晒晒被子,也可以搬张凳子坐在那里晒太阳,那时候的我爱拿着一本脏脏的《唐诗三百首》在背诵。
现在想起来,都不敢相信,我就曾住在那样的屋子里,度过一个又一个冬天。
那些小学放学回家可以看见炒菜的油烟在天窗投射下来的日光中缓缓上升的日子,
那些鞋子破了可以马上拿去给常年在屋子门口摆摊补鞋的阿姨那里修补的日子,
那些可以坐在屋子门口看着过往路人挑着扁担一边走一边吆喝着卖东西的日子,
那些可以肆意踩在青石板、鹅卵石上和跨过一道道木制的、参差不齐的门槛的日子,
那些可以拿着古铜色的铁制的锁头和一指长的锁匙把厨房门的铜环扣上并锁住的日子,
那些走进厨房随时都有老鼠,翻开砖头随时都有蜘蛛的日子,
那些拿着一毛钱两毛钱就可以在一路上都买到好吃的零食然后跑过整条龙勾巷的日子……
原来这便是我这个梦的起源。
十年后的初冬时节,我终于确定了,这个梦永远不死的原因。那曾经,就是我真实的家。
有着青石板、有着鹅卵石、有着膝盖高的门槛、有着趟栊门、有着厚重的铁锁、有着上香的祠堂、有着瓦片、有着一条小巷……
十年后的这里,已是高楼林立,大路平坦。十年后的我,只有记得。
但我终于明白的是,我不用寻找。我终于明白的是,最珍贵的不是那些已被拆除的房子,而是那些十年前曾在那所房子里,十年后还陪在我身边的,不曾离开的亲人。
越长大,越期盼着过年时候,期待着所有的人都聚在一起,吃火锅,打麻将,看电视;越期盼着能像儿时一样,一起看烟花,放鞭炮。
未曾离家的孩子,如何能体会到春节的温暖和感动,如何能明白中国春运背后无数人对家的期盼和归属。
那些已经老去的,我的亲人,
那些还在远方的,我的亲人,
那些依然疼爱我的,我的亲人。
打回家的电话,都是问身体现今如何,
微信听到的对话,都是问何时能回家。
突然感到,
那些饱经风霜还依然慈祥的面容,仍会为你的回家绽开微笑。
那些历经沧桑还依旧疼爱你的心,仍会为你的难过、你的悲伤毫不犹豫地建立一个避风港。
突然感到,这便是幸福。
突然感到,从来,都不是独自一个人。
当你累了、倦了、厌了、受伤了,
回头,永远都是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