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冬天吧 关注:25贴子:2,516
  • 6回复贴,共1

【侦探养成】侦探技能,道具相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为一个侦探最重要的是傲娇~嗯嗯~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3-12-08 14:08回复
    如何根据足迹判断身高?
    从解剖学观点来看,正常人的人体器官各部分具有一定比例。我国古代就有“力七坐五盘三”之说,即以头长为一单位,人的身高一般为七个单位。而每个人的脚长和头长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身高与脚长之比基本为7∶1。但是也有极少数,由于遗传、种族、营养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身体结构不在正常比例中,如矮个子大脚、高个子小脚等,这属于较特殊情况。因此,正常情况下,只要能较准确的测量出赤足长,就可以推断出一个人的大致身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其身高与脚长比例也有所差别。近些年来,许多地区的专业人员对本地区居民的身高与足长的关系进行测量统计,得出有规律的参数,如上海人身高为足长乘以系数6.75;东北地区的人系数为6.876;重庆人系数为6.856;陕西人系数为6.734。因此根据足迹推算身高除了要准确测出赤足长之外,还须考虑地区因素。
    如何根据足迹分析性别?
    由于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异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不同,从而使得男女行走行走姿势有明显不同。不同的行走姿势反映在足迹上,其表现也不相同。
    男性身高较高,脚较长而宽,小脚骨较长,骨盆高而窄,腰部较粗宽;同时脂肪较少,肌肉发达,髋围小于肩围,因而重心高,跨步大,弹跳力强,反映在足迹上,表现为足迹较长偏宽,起、落脚有力,常伴有踏痕和蹬痕,压痕深浅不均多偏外压等。
    女性身高相对较短,脚窄而短,脚弓偏低,小脚骨较短,骨盆低而宽,腰部细窄;同时脂肪发达,髋围大于肩围‘因而重心低,跨步小,稳定性强,反映在足迹上,表现为足迹偏窄、短,起、落脚平均,压痕较均匀,弓压较宽等。


    4楼2013-12-08 15:11
    回复
      如何判断射击距离?
      弄清射击距离,对于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确立案件的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枪弹痕迹检验中,可将射击距离分为三类:贴近距离射击、近距离射击和远距离射击。对于远距离射击情况,可以根据弹孔、弹着点的分布运用弹道学知识计算射击距离。贴近距离射击和近距离涉及附着物痕迹遗留的目标物上,所形成的痕迹特征各不相同,因此根据目标物上不同的痕迹反应便可确定出涉及距离。
      1.贴近距离射击,是指枪口贴着目标物或是距目标物5厘米内射击。这种情况下作用于目标物的不仅有弹头,还有火药气体、射击残留物等。因此在弹孔周围往往呈扩裂、撕裂状态,在人体、纺织品上会出现烧伤、烧焦痕迹,涉及残留痕密集地分布在弹孔周围,有时还会出现枪口压痕。
      2.近距离射击,是指枪口距目标物5~50厘米以内的射击。这种情况下火药气体的作用已不明显,因而不会出现贴近距离射击时出现的烧伤、烧焦痕迹。近距离射击在目标物上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烟垢痕迹,此外未燃尽火药,金属屑、枪油等也会在弹孔周围形成痕迹,根据烟垢痕迹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大致的射击距离。
      如何判断弹孔的出入口
      弹头穿透客体后形成弹孔痕迹,弹孔痕迹的出、入口特征在不同的客体上表现不尽相同。一般来讲,出、入口具有以下特点:
      1.入口小、出口大。
      2.入口边缘平滑、内凹,出口边缘毛糙、外翻。
      3.入口处有时能留下射击残渣,出口面见不到。
      以上仅是出、入口的一般特点,具体到某一客体上,由于客体物质属性不同,射击的枪种、弹种、方向、距离等条件的不同,其特点反映也不相同。如人体上弹孔的出入口特点,在远距离射击时多表现为出口大于入口,贴近距离或近距离射击时则表现为入口大于出口;入口处常可见到烟垢、火药粒等附带涉及痕迹,并会形成冲撞轮和擦拭圈,出口处则见不到这些特点。
      玻璃上弹孔痕迹自入口至出口呈逐渐扩大的层层剥落状的喇叭形,入口较出口明显小。铁皮等金属薄板上形成的弹孔痕迹,入口边缘光滑内凹,出口边缘成锯齿状卷边外翻。总之,不同的客体上弹孔的出、入口特征表现都不相同,了解了每种客体的弹孔出入口特点,就不难判断弹孔的出入口


      5楼2013-12-08 15:11
      回复
        声纹鉴定辨真假
        --------------------------------------------------------------------------------
        当人们享受着现代化电话通讯、录音的便利和舒适时,违法犯罪分子的黑手也抓起了电话话筒,实施着罪恶的勾当。他们以为,利用电话和摸不着、看不见的声音所干的勾当是谁也发现不了的。
        1992年4月中旬,北京市公安局收到美国某公司驻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杨先生的报案,有人打电话对他说“你是想交出一只手,还是交出3万美金”,是恐吓还是敲诈?杨先生匆匆飞回了美国。有意思的是,敲诈电话不断打来,该公司的职员与其“反复商量交钱事宜”,并用录音电话作了录音。在按约定的时间、地点交钱时,公安人员擒获了取钱人。经审讯,取钱人是受海淀区某公司的丁某的指使而来的。丁某是否打过敲诈电话?为什么要干这种事?传讯的结果无法得出结论。丁某到底是不是敲诈人?敲诈电话录音和传讯录音送到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用90年代中国法庭科学的新技术一用声纹鉴定来检验真假。
        利用人说话的声音进行话者鉴别是司法工作的古老话题,在西方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那时完全依赖于人的听觉分辨语音特征。194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的“音响光谱图像显示器”使人类看见了声音,导致了新的法庭技术一一声纹鉴定的出现。
        声纹,是通过电声学仪器显示的、携带言语信息的各种声波图谱的通称,声纹与指纹相似,也有“人各不一”的个体特征,因为它与每个人的生理特征、生长环境、文化修养。及语言习惯密切相关,通过它可以分析言语者的年龄、性别、体态等个人特征。但是声纹又具有变异性,易受时间、年龄、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易受发音人主观意志的影响,例如伪装、摹仿等;声音在记录、传输过程中还可能发生一定的畸变。
        1983年8月21日,菲律宾前反对党领袖阿基诺乘坐的飞机在马尼拉国际机场降落,一队士兵护送他下飞机时发生了枪战,阿基诺和一位身着航空公司运货员制服的名叫卡尔曼的人被打死。事后,菲军方称:阿基诺是被避过警卫、混人飞机的卡尔曼用手枪打死的。正好当时日本TBS电视台和美国ABC在录像,一位日本记者还录下了现场的声音。日本音响研究所所长铃木松美在他研制的计算机声纹鉴定系统中对此录音进行了分析,在一片嘈杂声中分辨出带阿基诺下飞机的四名士兵的对话,认定叫喊“开枪”、“让我来干吧”的人来自护卫队内部,此结论对查明阿基诺被害真相起了重要作用。
        声纹鉴定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听、看、测”三个字。
        “听”,就是听辨检材的样本的全部语音材料,对有关方言、语音速度、言语习惯、鼻音轻重、音高、变音、变调、节奏、声源谱特性〈声音的厚薄、余音的强弱)、清晰度、流畅度、口头语、赘语、虚词、言语缺陷(口吃、大舌头等)以及是否伪装等进行辨别。另外,还要听辨语义、词汇、语法及其表达方式的异同,最后得出相似或差异程度的评价。
        “看”,就是视谱鉴别,观察、分析检材样本的相同语音材料(语句、语词、音节、音素)的声学模式,作出相似或差异程度的定性评价。这可是个非常复杂的技术过程,因为声纹是言语的多种声学特征图谱,因此声纹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带状(宽带、窄带)谱、曲线谱、线状谱和连续谱等,声纹鉴定一般至少要对8种图谱进行观察和定量检测。这8种图谱是:
        波形图,即声波的图形,它表征振幅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振幅曲线,是语音波的振幅包,是一条高低起伏的曲线,表示语音强弱。
        基频曲线,是表征声音的基础频率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曲线,又称声调曲线。
        三维声谱,表征声音的频率、强度和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它又包括两种形式:宽带语谱,其特点是时间分辨能力较强、但频率分辨能力较弱;窄带语谱,其特点与前者相反。
        过零率曲线,表征声音波形通过横坐标的比率与时间的关系,用于分析某个音是嗓音还是噪音,或者是辅音的浊化现象。
        二维声谱,是声音的振幅随时间变化形成的,包括瞬时频谱、光标间功率谱、长时平均功率谱三种频谱。
        “测”,是在听辨和视谱的基础上,对检材和样本的相同语音材料的主要声学特征参量的数值,包括共振晦参量、振幅曲线参量、基频曲线参量、音节时长、长时平均功率谱参量、长时平均声调参量等进行统计对比,得出是否同一的定量评价。
        所以,读者可以想象,当鉴定人员接到检察院送检材料,要做多少的工作!当然,所有的一切都难不倒我们的专家,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对人民财产高度的责任感,激励着他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超越一个又一个困惑,对检材作出科学的结论。经过听辨和用KAY DSP Sona一Graph 5500语图仪进行检验发现:尽管传讯录音中声音低沉且说话不连贯,但两种录音的发音习惯相同,对话中间,总出现“哼”的鼻音,特征很为明显;更重要的是视谱分析结果表明,电话录音和传讯录音中相同字词在共振峰模式、基频、振幅、音强等特征参量上符合较好,反映了同一个人的语音特征,可以认定:丁某就是敲诈人。
        在科学的鉴定、分析结果面前,丁某的百般抵赖和态度恶劣均无济于事。原来,当丁某得知女友曾经和杨先生“有染”后,便萌生了用恐吓手段进行敲诈的念头。未曾想,我们公安机关有对付利用电话进行绑架、敲诈、恐吓等案件的克星一一声纹鉴定


        6楼2013-12-08 15:12
        回复
          笔迹检验四大功能
          笔迹检验,也叫书法检验、文字检验,它是通过两部分书写的文字符号之间的比较鉴别,研究判断其书写习惯的本质是否同一,从而确定是否为同一人笔迹的一项专门技术。
          笔迹检验的作用为以下四个方面:
          1.确定多起案件的物证笔迹是否为同一人所写,从而为立案侦察提供依据,有助于确定侦察方向和缩小侦察范围。
          2.证明一起案件的书证或物证笔迹是否为多人所写,以发现和确定添写、改写事实,为鉴别文件真伪提供依据。
          3.通过对物证笔迹与嫌疑人或被告人笔迹的检验,确定书写人,为认定作案人提供根据。
          4.证明侦察对象笔迹与可疑信件笔迹是否为一人所写,从中发现和掌握侦察对象的去向和行踪。
          笔迹特征的内容
          笔迹特征是个人书写习惯特性表现在笔迹中的各种征象。它主要包括:
          1.笔迹的概貌特征。指纵观笔迹的全貌所发现的特征,包括书法水平、字形、字体、字的大小等四类特征。
          2.笔迹布局特征。即书写文字在纸面上的安排特点。
          3.写法特征。指字的基本构成形式,包括异体、习俗简化、行草、简缩、错别字等。
          4.搭配特征。指笔画之间或偏旁部首之间的交接部位。
          5.比例特征。指笔画或偏旁之间的大小、长短、宽窄的比例关系。
          6.运笔特征。指完成每一个笔画和连笔动作时,从起笔、运行到收笔所表现的形态和力度特点。
          7.笔顺特征。用笔画或偏旁组合成字时的书写顺序。
          8.笔痕特征。指个人书写运动作用于笔尖反映在笔画中的特殊征象。
          识别笔迹有无伪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整篇文字是否违反常规上进行判断。注意整篇字迹的书写水平、书写速度是否一致,运笔有无生涩、抖动、不适当停顿现象,以及有无添、改、涂、描等反常现象。如有这些现象,很可能是伪装笔迹。
          2.从相同字、相同偏旁部首的写法特点上进行判断。如果写法前后不一,且无规律,则可能是伪装笔迹。
          3.从字的结构、笔画搭配比例是否均匀上进行判断。注意基本笔画的长短,高低比例有无严重失调现象及其他反常现象。
          4.从笔迹变化的逆向趋势上进行判断。如有写反字、故意写错别字等现象,则可能是伪装笔迹。
          5.从字迹书写水平与书面语言水平的矛盾上进行判断。一般来讲,一个人的书面语言水平与文字的书写水平是相适应的,如果出现明显差异,既有可能是伪装笔迹。
          如何识别模仿笔迹?
          识别模仿笔迹要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1.仔细观察笔迹有无模仿现象。为此必须熟悉被检材料模仿的手段及其特点,要注意从运笔、字形、布局、标点符号等方面发现有无异常现象,如看运笔是否缓慢、弯曲抖动;看字形体、大小是否统一;看布局疏密和排列是否均匀等;另外还要注意发现有无异常痕迹,如压痕、复写纸痕、笔道划痕等。
          2.在和嫌疑人样本的比较过程中发现模仿。在检材与样本比较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形之一者,要考虑检材有可能是模仿笔迹。检材笔迹与样本笔记在大的明显特征上相符合,而在细节特征上存在差异;检材上某些字与样本上的字或相同的词、数字等外形一模一样,甚至可以重叠;如发现嫌疑人笔迹上有抑压痕迹、墨水印染残迹或复写痕迹,要考虑是否有被套摩的可能性。
          3.从案情分析中发现模仿。
          这须在具体案例中仔细分析。
          显现被消褪的字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荧光检验与照相法。根据物质受激发光的原理,被消褪的原文潜影物质,在紫外线或蓝光照射下,会发出与其他部位不同颜色或强度的荧光。因此,可选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灯或兰光灯做激发光源进行检验和照相。
          2.化学试剂显现法。如果被消褪的原文是用兰、黑墨水书写的,可以用任何一种与铁离子起显色反应的化学溶液进行显现。
          3.硫氰酸气熏法。这种方法只使用于显现被消褪的蓝黑墨水字迹。
          4.粉末显现法。如果被消褪的原文是油墨印刷的文字,或印油盖印的印文,则可以利用油墨和印油物质的粘着性,先将文件加温,然后将显现指纹用的铝粉末及石松子粉末混合刷在被消退的文字或引文上面,由于粉末能粘附在文字、印文的“潜影”上,从而达到显现的效果。


          10楼2013-12-08 15:34
          回复
            PG型心理测试仪(测谎仪)综合心理学、犯罪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应用科学,通过对测试对象的脉搏、呼吸及皮电阻等生理参量变化的测试图谱,判断其心理状况。
            人类有两种最基本的本能,一是自我繁殖,二是自卫。在审讯中犯罪嫌疑人必然采取种种手段抗拒审讯,而“说谎”则是他强烈生存愿望和自卫本能的一种最初和最基本的行为表现。又要说谎,又怕谎言被揭露落个“抗拒从严”的结局,心理异常复杂,紧张、恐惧、慌乱等异常心理状态交织在一起,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或“应激”反应。另外,由于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心理异常紧张,他所感知的形象、体验的情绪和采取的行动(实施犯罪的环境、情节、侵害对象的痛苦表情、使用的凶器、工具以及犯罪结果等)都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甚至终身难忘。如果过后被人提起,对他都是一种强烈的刺激。用心理测试仪(测谎仪)进行测试过程中,当问及与案件有关的事项和犯罪情节时,犯罪嫌疑人必然会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异常反应,包括呼吸变化、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皮肤出汗等,不管他如何回答或缄默,由于这些反应都是受植物神经系统控制,一般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仪器将忠实记录下被测试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皮电阻等生理参量的变化,成为判定被测试人是否是犯罪嫌疑人的重要科学依据。
            总之,多参量心理测试仪(测谎仪)心理测试是在依据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皮电阻等生理参量变化的基础上来判断其心理状况,是综合了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电子学而形成的应用科学,其结果是客观而可靠的。
            心理测试仪(测谎仪)是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部门办案现代化的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技术手段。用它可以认定犯罪嫌疑人,为侦破案件提供正确的侦破方向,增强办案人员信心;可以排除无辜;可以鉴别伪证、伪供,为审讯打下良好基础。特别是对经济、民事一对一的案件,心理测试仪更起着常规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用心理测试仪(测谎仪)可以提高案件侦破率,有效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同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由以往只对物的鉴识进而至对人的鉴识,使犯罪调查技术向前突破一大步。


            11楼2013-12-08 15:35
            回复
              计算机窃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为犯罪手段和以计算机信息为犯罪目标的犯罪活动也在增加。网上信息资源无限,而且容易得到,吸引了世界各国情报人员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互联网络。私家侦探亦然。
                计算机窃密分传统方法和利用计算机为手段的现代方法。传统方法是穿堂入室,窃取储存有重要保密信息的磁盘、光盘,甚至将存有保密信息的计算机一起窃走,达到窃密目的。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工具作为犯罪手段和方法:一是从空中拦截、窃听保密资讯;二是借助一定技术设施,对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的保密信息进行劫收;三是利用专门编写的程序软件,通过局域网或国际互联网络,对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法登录或越权访问,窃取他人计算机硬盘上的保密信息。侦探只需一台终端机和相应的特制软件,便可对千里之外的计算机信息进行几乎是任意的阅读、复制、打印或者通过指令,将窃取的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接收地址。
                这种旨在窃密的软件,称之为黑客程序或黑客方法。从程序设计和应用上,可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窃密型病毒程序、"后门"程序和黑客程序。
                窃密型病毒程序: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能够通过修改程序把自身复制进去,进而传染给其他程序的有害程序。其基本特征是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和危害性。按病毒作者的目的分类,可分为恶作型病毒,破坏型病毒,政治攻击型病毒,警示型病毒,反杀毒工具型病毒及窃密型病毒等。顾名思义,窃密的方法是通过破译对方系统的进入口令或寻找对方系统的安全漏洞,实现非法登录或越权访问。由于许多用户对保密信息给予加密处理,所以病毒还需具备解密功能,尔后才能阅读、复制和窃取。
                "后门"程序:"后门"程序是程序设计人员在进行程序编写时或者在对复杂程序的交互处理中,有意识地隐藏在正常程序之中的一段特殊程序。该种程序的特点是可控性,能开能关。当其关闭时,用户的程序是封闭的,安全的;当其打开时,用户的程序也便被打开,呈开放状。窃密者正是借此将窃密之手插进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达到窃密目的。"后门"程序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几个。当用户察觉系统出现漏洞并检测出"后门"程序将其清除后,窃密者可能打开第二个,第三个"后门"程序,继续窃密勾当。
                黑客程序:有人将一切旨在破坏计算机资源的有害程序统称为黑客程序,这是不确切的。黑客程序的功能多种多样,这里指的是专门用于窃密的,又被称"特洛伊木马型"程序。它的传播途径有:发送电子邮件的附件,来源不明的共享软件,聊天屋中的CHATNG软件,盗版光盘上不明用途的软件等。
                瑞星公司写道:"一些黑客软件正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这些软件不是病毒,但其危害性比病毒大得多。一旦用户遭遇了黑客程序,黑客就可以通过黑客程序里应外合地攻击计算机系统。这时用户的机器内如同隐藏了一套录相装置,将用户全部秘密窥视得一清二楚。"梅湘先生在《现代特洛伊木马》中写道:"许多用户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计算机联网后,很可能成为黑客们的窥视目标,或许你的资料被非法入侵者偷窃或修改,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被人删除,你的银行存款或许被盗取密码,你辛苦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
              由此可见,病毒程序、"后门"程序和黑客程序都是侦探假手窃密的有效手段。后两者所以不能称为病毒,主要是不具有传染性。但是黑客程序自有其快速传播的特别方法。
                上述窃密程序,侦探甚至勿须自己劳心编写,国际互联网上又多有所见,只须弹指一挥间便可下载应用。1998年出现在我国的BACK ORISICE黑客程序,来势凶猛,造成国内大面积计算机受害。国家许多重要保密机关的计算机也未能幸免。该程序就是1997年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的黑客年会上,一位20岁的自称是Sir Dystic是1984年成立的黑客组织The Dead Cow成员,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缺陷有独到的研究。所以,上述程序公布后不到3天时间,就有35000个拷贝被下载,尔后迅速蔓延全世界。
              在计算机犯罪活动中,窃密案件显著上升,有私家侦探、间谍、犯罪分子为之,也有不少人出于好奇心和窥探他人稳私的目的而为之。但是不可否认,作案容易,不易留下痕迹被人发现是重要原因之一。


              16楼2013-12-08 16: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