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吧 关注:1,703贴子:6,195

从愚昧幼稚盲目的善良走向高级清醒成熟的善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愚昧幼稚盲目的善良走向高级清醒成熟的善良
除了被环境抛弃因而仇恨整个社会的变态人之外,其余的人都是善良的,虽然程度不同。人之所以善良是因为养育他们长大成人的环境大多数都是善良的,简单地说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过程主要是以爱心、善良来对待的,所以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人不可能不善良,虽然程度不同。
但是这些善良老实却又是愚昧幼稚盲目的。在父母的卵翼下,就以为世界上的人都会像父母那样爱自己,此为幼稚;多数父母不懂得引导子女认清社会真实,当然也因为他们自己也并不懂得社会真实,所以不知道怎样应对错综复杂、人治为主的社会现实,此为盲目;大多数父母其实也只是小孩子,社会生存的思想准备和技能都非常薄弱,所以一代接一代大都是能力低下,此为愚昧。
愚昧幼稚盲目的善良老实来到社会上,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许多挫折失败,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在痛苦的反思中,人们以为是善良造成了自己的挫折失败,因此很多人努力掩盖抑制自己的善良,在缺乏诚信、尔虞我诈的社会中也逐步走向摈弃善良。但是,即使是这样,人们的善良本性仍然是不容易彻底抛弃的,除了极少数被环境压迫得彻底绝望从而仇恨社会的变态人之外,大多数人们仍然在追寻善良,希望得到信任和信任别人,追求善良和睦的人生环境,但是由于本身的局限不能认清社会真实、不能对人和世界建立真知,所以得到的大多数都仍然是失望。大多数人都只能这样在追寻善良——失望甚至绝望——又重新燃起希望——又再失望的循环中度过一生。
在目前这个时代,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真正看清社会和人生,了解社会的真实,明白人类的发展,并在现实中知道怎样应对,从而达到了高级、清醒、成熟的善良的境界。自我实现者就是这一类人。
目前时代,大多数人为了温饱还要付出太多的时间、精力、财力,没办法去学习科普知识和社会知识,没办法去体验各种不同环境下的实践,没办法认真思考、深入探讨,所以只能停留在追寻善良但又无法找到真正善良的困境。只有社会有了很大进步,人们不再为了基本生存付出太多的时间、精力,从而能够自由自主地去学习、实践、体验、思考,那时候大多数人都将会成长为具有高级、清醒、成熟的善良的人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12-30 14:09回复
    说的很有道理,也反应了我个人对善良的追寻过程,从小时候学校教的人之初,性本善配合父母的溺爱,我对人性充满了幻想。后来幻想破灭,父亲也告诉我人对人是狼,我开始对人性失望,性恶论支配了我初中三年。随后发现社会上还是有好人的,加之读了尼采的著作,高中三年又陷入道德相对主义的泥潭。最后被朋友感动,开始客观的研究人性,大学读了马斯洛的书,最终相信善良是存在的,一定程度得到解脱。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12-30 15:07
    收起回复
      受教了,每个人都追寻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但是现实是骨感的,被耍过,被骗过,但是依然继续想实现自我。很多想说的,但是表达不出来。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2-30 15:17
      收起回复
        就是这样,我也没见过几个人是真正坏的。
        这个社会的黑暗、信任危机、残酷等,并不是因为坏人多,而是其他原因。


        IP属地:重庆4楼2014-01-02 16:37
        收起回复
          请看《鼠疫》第16章中的一段,我当时一看到就觉得非常准确,现在每次看都仍然很受激励:
          如果对高尚的行为过于夸张,最后会变成对罪恶的间接而有力的歌颂,因为这样做会使人设想,高尚的行为之所以可贵只是因为它们是罕见的,而恶毒和冷漠却是人们行动中常见得多的动力,这就是作者不能同意的地方。世上的罪恶差不多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的。没有见识的善良愿望会同罪恶带来同样多的损害。人总是好的比坏的多,实际问题并不在这里。但人的无知程度却有高低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美德和邪恶的分野,而最无可救药的邪恶是这样的一种愚昧无知:自认为什么都知道,于是乎就认为有权杀人,杀人凶犯的灵魂是盲目的。如果没有真知灼见,也就没有真正的善良和崇高的仁爱。


          5楼2014-01-02 22:02
          收起回复
            楼主总结的非常好,很多地方我都非常赞成,但也有不同意的地方。
            除了极少数被环境压迫得彻底绝望从而仇恨社会的变态人之外
            ----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判断,我觉得不是极少数人是如此,而是大部分人(天朝)都是如此。而且所谓的仇恨社会应该只是其中一种较为明显的表现形式。另外我理解的变态二字不是指精神病,而是指心理上的扭曲,这种扭曲往往也会伴随着一种或者一类错误的价值观,这样的人实际上很多,当然只凭表面交流基本都看不出来,除非你深入交往了解那个人的思想。
            大多数人都只能这样在追寻善良——失望甚至绝望——又重新燃起希望——又再失望的循环中度过一生。
            ---
            所谓的自我实现或者强大,重要的就在于这个不放弃的循环过程,而非这个过程中绝望因素出现了2次以上之类的原因。否则就好像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不曾感到绝望一样。
            我觉得楼主可能仍然有低估社会残酷程度的嫌疑,而似乎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就不会感到多次绝望?
            他不是不感到绝望,而是能很快振作起来。
            所以我觉得如果一个人能有这样的经历,本身就已经可以证明他是一个自我实现的善良强者,而非愚昧的弱者了。而这样的人在天朝绝对是少数人而非多数人。
            大部分愚昧的人,在第一次绝望后就绝对不会再有什么重新燃起希望之说了。你会发现从那一刻起,他们的价值观会彻底定型为一种极为世俗的状态,而且往往就此伴随他们的一生,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的话就很难再改回来。
            所以我也不同意楼主用愚昧幼稚盲目的善良这个词汇。
            所谓的愚昧幼稚盲目的善良,真的很难称其为善良,我觉得愚昧,幼稚,盲目,与软弱,邪恶等概念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你顶多可以称其为普通人,但是很难再附加善良二字 ,哪怕是幼稚的善良。因为善良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使用的概念。
            至于高级清醒成熟的善良,我觉得它就是善良,也是唯一的善良,而不是什么高级清醒成熟的善良。当然楼主的意思我明白,也是赞同的,只是还是觉得这种表达方式不合适的说。
            不知道你们是否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讲的是高中暴力欺负的,
            我觉得其主体和我们讨论的话题非常接近,推荐一下。


            IP属地:加拿大6楼2014-01-05 12:37
            收起回复
              回复
              回复 @freedomfly2008 :
              1、不能说大部分人都仇恨社会吧?这个的确很难统计,但是从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都主要是热爱呵护的事实来看,大多数人也就形成了信任别人、善良老实的基本性格,当然有程度不同,但是在思想中占了主要地位却是无疑的。马斯洛其实也是这样看的。
              2、大多数人都只能这样在追寻善良——失望甚至绝望——又重新燃起希望——又再失望的循环中度过一生。不要把这种追求一定要当成人生的全部或者是主要的才算是追求。很多人心灰意冷,突然看到某个认为值得信任的人,也想得到他的信任,想和他建立密切一点的关系,这也是一种对信任、善良的追求。很多人离婚再去追别人,其实内心也是在追求更能给自己善意的人。只不过他们的水平使他们没办法达到目的。你说的那种只是对高级人物的要求。对一般人不要苛求,更可能去体察他们的内心,感觉到他们最细微的波动。
              昨天又升华了一点看法,复制过来共勉:
              关于人性本恶。有人说:人明白人性本恶,才会建立先进的社会,各种社会准则,法律,道德,以及诸多的诗歌,文学,艺术,哲学,科学
              我的回复:不是这样的。人类不是设计之后才产生的,人类的进步同样不是某个人或者某群人设计才进化发展的。社会的进步的确是因为人们明白了什么,但是能够去思考去明白则是因为更深刻、更深层次的原因。思考及明白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其实只要能彻底地追寻和思考,就必定会知道人的意识只是表层原因。不同的只是,彻底的唯心认为这深层原因是神,是人本身或者世界本身就有的绝对意识;唯物认为是自然界、是社会本身所决定。所以要明白人性根源,第一步是要走到能彻底思考的程度,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以为思考就是人自己想出来的。
              该网友又提出:在讨论本恶问题,我用通俗易懂的简化只为了让来这里多多施行善念,而非让他们去了解善恶哲学问题,讨论没有结果,那就把善恶辩论放一边。先施行善节制恶这样的效果更好。
              我的回复:善必须是具有真知灼见认识基础上的善,才是真正的善。可以参看《鼠疫》中的一段话。不过现在人类仍然很幼稚很愚昧。所以一个人短短几十年真正要做的不是使人善,而是自己不断攀登。攀登得越高,越有可能以自己说的和做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来自动、自然地影响到周边的人。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01-05 15:38
              收起回复
                我一度愚昧无知的以为人与人之间只存在利益联系,人都是恶的自私的肤浅世界观中,在那个过程中看到一点善就会兴喜若狂想和那个善的人建立关系,当我发他自私的一面我又再次陷入对人的绝望中。所以我很被上面的几句话找不到词语描述,我现在还很需要升华。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4-01-05 16:11
                收起回复
                  @gzwayh
                  1、不能说大部分人都仇恨社会吧?这个的确很难统计,但是从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都主要是热爱呵护的事实来看,大多数人也就形成了信任别人、善良老实的基本性格,当然有程度不同,但是在思想中占了主要地位却是无疑的。马斯洛其实也是这样看的。
                  ---
                  因为我没有详细看过马斯洛的著作,也不清楚他的某些实验或者研究报告结果。除了他最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外,我不知道他还有这种【大多数人】都形成了善良老实基本性格的观点。很难想象经历二战时期的他会得出这种观点。你确定是他说的?
                  而且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给我的印象也不像是会说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那类人。人性本善与人性向善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支持的后者,他们只是反对当时心理学界那些老研究变态心理的作风,而挖掘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也注重研究健康人的心理。
                  当然,撇开马斯洛他们究竟说过什么,根据我个人经验我是非常怀疑大多数人都是善良老实的。那会儿的欧洲人也未必了解现在的人,尤其是是现在的天朝人是什么样子,在这种问题方面统计数据很难说没有差错。
                  很多人心灰意冷,突然看到某个认为值得信任的人,也想得到他的信任,想和他建立密切一点的关系,这也是一种对信任、善良的追求
                  ---
                  真的是对善良的追求吗?这些行为同样可能来自于私欲,不是么?我觉得满足心理需求与人性善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你似乎把它们一概而论了。尤其是你说的心理需求也仅仅是第三层的需求,远非达到自我实现的阶段。这个世界又有多少人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呢?
                  对一般人不要苛求,更可能去体察他们的内心,感觉到他们最细微的波动。
                  -----
                  对啊,你要说细微的波动,这些波动有可能是善良的,也有可能是邪恶的。你是如何得出它们绝大部分都是善良的结论呢?


                  IP属地:加拿大12楼2014-01-06 23:29
                  收起回复
                    回复
                    回复 @freedomfly2008 :
                    私欲不等于就不善良,人有私心是很正常的,要求所有人都大公无私只是幻想。即使是登上高位的领袖、即使如圣雄甘地也仍然有时候要为自己着想,为家族思考。曼德拉也同样要为温妮的行为负责。
                    为什么说大多数的人都善良,我前面说过了,不过看来你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过不能理解也很正常:
                    人之所以善良是因为养育他们长大成人的环境大多数都是善良的,简单地说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过程主要是以爱心、善良来对待的,所以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人不可能不善良,虽然程度不同。
                    马斯洛的一段话:
                    他们能够以一个人在接受自然的特性时所持的那种毫不置疑的态度来接受脆弱、过失、弱点。一个人不会由于水的湿滑、岩石的坚硬或者树木的翠绿而抱怨它们。自我实现者也是以同样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人性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4-01-07 14:30
                    回复
                      1.简单地说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过程主要是以爱心、善良来对待的,
                      ------
                      这是一个描述性的观点,对此,我不赞成也不反对。天朝的家庭并非都是你说的那么乐观,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是相当漠视与冷漠的,那些未经媒体报道你看不见的家暴有多少个?更何况还有与爱心相区别的溺爱。即使是真的有爱心,也有一个持续过程的问题。一个人有爱心,甚至一个人有知识,都未必代表他会是一个很好教育者。仅仅以爱心和善良对待来描述家庭环境,你貌似把家庭环境看的过于简单了。
                      2.人之所以善良是因为养育他们长大成人的环境大多数都是善良的,
                      ------
                      这也是一个描述性的观点,对此,我表示强烈反对。如果说家庭环境还有讨论余地的话,那么社会环境就一丝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这是一个大染缸,即使一粒屎也可能毁了整个粥的地方。影响人格塑造虽然家庭是主因,但是也不能忽略学校环境,网络环境等社会环境,尤其是在这个家庭影响正在逐渐削弱的年代。国外不说,说说你在国内上中学,大学的经历,你能说那个环境是善良的吗?
                      3.所以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人不可能不善良,虽然程度不同。
                      ------
                      你最后的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前面那两个理由之上的,因为我无法全盘接受这两个理由,所以也无法接受你的这个结论。更何况还有遗传因素也占一定比重的。
                      4.马斯洛的一段话:
                      他们能够以一个人在接受自然的特性时所持的那种毫不置疑的态度来接受脆弱、过失、弱点。一个人不会由于水的湿滑、岩石的坚硬或者树木的翠绿而抱怨它们。自我实现者也是以同样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人性的。
                      -----
                      是啊,他只是说不抱怨,却不是去否认啊?能接受其性质不代表对其性质的否认。仅仅通过这句话,是不能说明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吧?其逻辑只能说明即使大部分人不善良,也不应该抱怨吧?
                      说到底是我们对什么才算是善良的定义不同。我觉得你对善良的定义过于宽松了。不然,你不妨说说看看,具体什么样的环境特征,或者行为特征你觉得算是善良的?


                      IP属地:加拿大14楼2014-01-07 21:49
                      收起回复
                        个人一些感受,,上位者善良,被所有人钦佩,下位者善良,被所有人欺负,所已,善良也要卖个好价,别当大白菜送人,送多了就不值钱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1-08 08:34
                        收起回复
                          这段话有两个地方需要强调一下。
                          愚昧幼稚盲目的善良有时候有可能比恶更可怕,愚昧幼稚盲目状态下善和恶的转换是很经常很容易的。只有懂得这一点,并能在现实生活中时刻警惕并能有应对的思想准备和方法手段,才能算是开始上升到高级、清醒、成熟的善良。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4-01-12 11:50
                          收起回复
                            刚刚在一个帖子上的回复:
                            对个人来说,不论中国怎么变化,都最好不断学习、实践、体验,尽可能登上时代思想的巅峰。不断学习积累,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和手段,随时准备对付个人生活中的各种曲折和社会可能的突变巨变。


                            18楼2014-01-13 18:24
                            回复
                              这个帖子引发的讨论很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1-14 2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