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明吧 关注:15,753贴子:439,887
  • 4回复贴,共1

【原创整理】《国榷》中谈迁对明朝帝王的精彩评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国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作者:谈迁(1594年—1658年)。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采,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始编著,初稿六年后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他又发愤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
在《国榷》中除了史实记载,还收录了大量士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楼主个人认为又以编者谈迁所评最为精彩,相比《明实录》、《明史》的官方论调更为朴实,相比李维祯等人的迂腐更为开明。因为谈迁是明末人士,对大部分史实也没有亲见,于是在前代记载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很多个人思辨,更为难得,对现在很多广为流传的历史认知都有颠覆性评论。
下面内容是楼主自己从影印版《国榷》中手打转化翻译而来,工作量比较大,更新缓慢(一天一到两段),如果有人有快捷方法请告诉楼主,有翻译错的地方欢迎指出,谢谢!


IP属地:上海1楼2014-01-17 23:41回复
    明惠帝——朱允炆
    谈迁曰:金哀宗不幸时曰,“昔败国亡家,多骄奢不道,朕不由此,而亦败亡,为可恨耳”,建文帝真类之矣。然逊国之后,严网四张,人人在刀俎之上,而白龙鱼服,终脱于豫且之械。则天之报仁人,亦不爽也。王元美最博洽,颇疑逊国事,以《致身录》、《从亡随笔》二刻晚出,未及见之耳。汉高知吴王濞有反相,豫械之,我太祖箧髠缁以遗帝,至诚如神,亶其然乎?
    翻译:
    金哀宗临终前说过:“昔日败国亡家,多因君王骄奢无道,朕并无如此,却也败亡,尤为可恨”建文帝与金哀宗可真像啊!然而皇位易主之后,严网四张,人人皆在刀俎之上,却能隐藏身份,终究逃脱被小人俘获受辱,这是上天对仁慈之人的回报,也算没有差错。
    王世贞最为学识广博,对逊国之事颇为怀疑,因为《致身录》与《从亡随笔》两书出版的晚,作者根本没有亲见。汉高祖知吴王刘濞有反相,于是预先扣押之。我太祖在箱中放置僧衣留给建文帝,精神所至,可以推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如同神仙一样,果然是这样吗?


    IP属地:上海3楼2014-01-17 23:42
    回复
      明仁宗——朱高炽
      谈迁曰:仁宗在父弟大类汉惠帝,而谗构尤甚,惠帝所值赵王如意,异母弟也,而帝则同本相煎矣。忧危二十年,才一伸眉目,遽宾于天,非历数之独艰者乎?南北供亿,轸恤民力,欲返驾旧京,宽我东南,念最殷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岂诚不一思耶?二百年来辰供之势,翳成祖是赖,虽仁宗而在,异日者中结其辙矣。
      翻译:
      仁宗在父亲第弟面前特别类似汉惠帝,而遭受谗构尤其严重。惠帝所逢赵王如意乃是异母弟,陛下则是亲兄弟同本相煎。忧虑戒惧二十年,刚刚一展眉目,却遽然宾天,难道不是历数之独独艰难吗?
      南北供给过费,陛下顾惜民力,想要返驾旧京,以宽我东南负担,此念最为殷切。“不更换父亲的旧臣,不改变父亲的政治措施”是《论语》中对孝的阐释,陛下岂会没有一丝顾虑呢?二百年来辰供之势,都依赖成祖定制,即使仁宗仍在,他日恐怕也会放弃这种方案。


      IP属地:上海5楼2014-01-17 23:43
      回复
        明孝宗——朱佑樘
        谈迁曰:明当中叶,国家积岁熙洽,鸣吠烟爨,蒸蒸如也,岂不称盛际哉!仅一二秕政,贤佥杂迹,或反为所用,吏民嗛焉。孝宗在东宫,久稔知其习。首罢幸相,次第厘革,改步之初,中外鼓舞,晓然诵明圣,识上意所向也。优容言路,汇吁良士,六卿之长皆民誉,三事之登皆儒英。讲幄平台,天听日卑,老臣造膝之语,不漏属垣,少年恸哭之谈,尝为动色。故良楛鉴断,刑赏恬肃。虽寿宁之戚,天下艳之,然宠若窦宪,尚难泌水之园,骄即武安,未请考工之宅,则帝心端可知矣。宵旰之勤,尽十八年如一日,而宣室之谟画,天章之笔札,诸臣惟镇静之是务,补苴呵护,神理舒谧,欲脱略凡近,强往迥图,尚未之逮也。而缨緌耻于速化,闾阁愧于佻达,考其归宿,兢兢于先民,非德泽深厚,能摩切如此哉!诏不返汗,兵不屡驾,最轸念民力。于时水旱夷盗多见告,吏民喁喁,忘流徙屠掠之憯,俱交口慕说。噫!孝宗何以得此于天下哉!亿万载无疆之休,一传而斩。古者天子一娶十二女,帝姬嫔不广。繇今而观,先王之虑远矣。
        翻译:
        明朝中叶的时候,国家多年清明和乐,处处鸡鸣犬吠,家家炊烟袅袅,一派繁荣景象,岂能不称作盛世啊!仅有一二弊政,贤臣庸吏混杂相处,或者庸者反受重用,导致官民不满。
        孝宗在东宫,早就熟知这些人的劣习,即位后,首先罢免幸进的宰相,然后依次改革。改步之初,朝廷内外一片欢欣鼓舞,见识了上意所向之后,都真心称诵陛下明达圣哲。
        优容言路,招纳贤士,六部的长官都是民众所称誉的人,位列三公者都是饱学儒士。常有平台讲幄,帝王的听闻愈来愈广博亲民,老臣私下促膝所讲话语,不会漏给隔墙他人,少年放声痛哭所谈,常常为之动容,所以能鉴断精良与粗劣,赏罚平和严正。
        虽然外戚寿宁侯一家让天下艳羡,然而虽受宠如东汉权臣窦宪,尚且难以如其侵夺沁水公主之园,骄纵若西汉武安侯田蚡,还没到如田蚡请求拨划考工官地扩建私宅的份上,则陛下之心就可以知道了。
        日夜为国事而忧虑勤劳,整整十八年如一日,但是在运筹江山,经纬天下上,诸臣只是平稳尽到本职,对国政修补呵护,使旨意理路从容宁静,想要超脱平庸浅薄,强达到遥远宏图,还是力有所不及。
        然而弘治年间士大夫以快速入仕做官为耻,百姓为轻薄放荡感到羞愧,如果考究其归宿,是谨慎紧随古代贤人,若非陛下德泽深厚,怎么能教化规劝至如此呢?
        诏令不反复,军队不屡屡出兵,最为珍惜顾念民力。当时水旱灾害、外族入寇多见奏报,官员百姓仰望期待,忘记了流离失所、遭受屠掠时的凄惨,全都交口称赞陛下盛德。
        噫!孝宗何以得天下民心如此啊!
        本是万世无疆的帝王之业,竟然只传一世而止。古代天子一娶十二女,以广子嗣,由今天看来,还是先王考虑的长远啊!


        IP属地:上海16楼2014-01-19 20:13
        收起回复
          有,不过要半月后才有空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4-02-10 17: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