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345贴子:1,146,113
  • 5回复贴,共1

【讨论】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可就是不能有人真正说破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1-26 16:49回复
    我觉得无为而治不仅针对治国,也可以应用于生活上。首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治国简直和我们的生活不搭边,其次,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无为也应该算是一种道吧,所以我觉得将无为应用于生活,就有点接近道了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1-26 16:55
    收起回复
      老子是这样说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常佳民无知之欲,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的解释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也不知道背的对不对,不对请指正。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1-26 17:03
      收起回复
        老子关于无为还说了另一端话,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而这句话的前面大谈阴阳两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恒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1-26 17:17
        收起回复
          于是乎,我就有理解了,老子以阴阳为因,从而推导出治国的方法~~~【无为】,这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老子是这么想的,他认为有阴就有阳,有真就有假,有大就有小,有善良就有邪恶,有先进就有落后,有富有就有贫穷,有正确就有错误,in one word,恒也。于是老子就极其聪明的想到孤阳不生,孤阴不长的道理,假如没有了善良,就没有了邪恶,没有了珍贵,就没有了偷盗,于是乎,就出现了老子的论断,【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常佳民无知之欲,为无为,则无不治。】,好了这就是我的理解不知各位吧友有何指教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1-26 17:39
          收起回复
            人民之所以争名夺利,是因为这个社会崇尚名誉,崇尚金钱,崇尚有知识的人,如果不崇尚名利,不崇尚贤德,那么争夺这种事就不会发生了。崇尚一些东西,自然就抵制一些东西,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安定了,不如不崇尚这些东西,那么自然就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1-29 16: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