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小筑吧 关注:47贴子:31,476
  • 14回复贴,共1
同上


1楼2014-02-06 18:11回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2b4acb0100x33t.html
    这是一篇曲阜年俗,和我们有同有异,路子差不多。下面分段粘贴,方便讨论。


    2楼2014-02-06 18:12
    收起回复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俗称“腊八节”。这一天,曲阜人讲究喝“腊八粥”,一般人家的腊八粥是用小米、糯米、大枣等八样食品加水熬成的,孔府等富贵人家的腊八粥的用料就讲究多了,原料有桂元、莲子、百合、栗子、薏米仁、红小豆、豇豆、粳米、红枣等。喝了腊八粥,就该开始过年的准备工作了。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照例要“祭灶”:在厨房锅台正中的墙上贴上灶君爷的像,像两边是一副对联,上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灶的用品比较简单,主要是灶糖和饺子。灶糖是用糖和粘米做成的一种食品,又甜又粘牙,这是为了让灶王爷吃了粘住嘴,省得上天去说坏话。供饺子是取自民间“起行的饺子落脚面”的说法。


      4楼2014-02-06 18:19
      收起回复
        祭祀是春节整个庆典活动的核心,因此,除夕这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为祭祀作准备。祭祀天地是在堂屋门外东侧的香台上,台上用新秫秸(高粱杆的上端)围成一个方形的棚子,叫做”天地棚”,里面摆放着天地牌,上写:“天地三届万灵十方真宰之神位”。牌位前置有两尊蜡烛台和一座香炉。
        祭祀祖先是在堂屋(正中的主房)里,堂屋正中靠墙的位置摆放八仙桌和条几,条几正中是写着“外本音门中三代宗亲之神位”的总牌位,两侧和后侧是写着已故父祖及内外亲戚长辈、三代以上至五代已故本族及内外已故亲族名讳的神位,均一左一右按照昭穆排列。八仙桌上摆放两尊蜡烛台,烛台中间是一座香炉。
        ———————————————————
        这个我见过,我们这里,供桌要围上“围子”,围上四周,椅子也要套上,就和戏台上的桌椅一样。
        牌位后面墙上,挂双人画像一幅,上画一男一女,中年模样,他们是本枝的亚当夏娃,代表所有的祖宗。另外,不管有官无官,男的顶戴花翎,女的也是诰命夫人打扮。


        6楼2014-02-06 18:22
        收起回复
          有的人家还在堂屋东间里供奉“保家上仙”的牌位。祭祀灶君还是在厨房里。
          摆放好这些牌位后,就开始准备火纸,火纸是一种做工比较粗糙、松软易燃、颜色发黄的纸。人们相信,火纸焚烧后,会到达已故亲人的手里,成为能在另一世界使用的冥币。因此,人们准备火纸时非常精心。准备火纸的第一道工序,是在火纸上一排排打满过去曾使用过的方孔制钱的印痕。第二道工序,是把打好印痕的火纸一张张地折叠成元宝或金砖的形状,并在里面装上几根香头,火纸就算准备好了。
          ———————————————————
          纸是不能不烧的,本地除了三十,正月十五,还有清明,八月十五,十月一等等等,都得烧纸。老人经常会考问考问儿孙,我死了,你知道什么时候给我烧纸?


          7楼2014-02-06 18:26
          收起回复
            说到拜年,有点儿感慨。想起上高中那会儿,初五六就上课,见面却不拜年,而后来我那些同学,特别是鲁西南的,开学都十五前后了,见面还得拜年......跟他们一比,我们真是一点儿礼教也没有!


            14楼2014-02-06 18:42
            收起回复
              家庙给我的印象,就是供品摆好,点蜡上香,同宗的谁爱去拜谁去拜,有组织大规模地祭拜,没见过。
              乳山春节家庙祭祖,一个姜姓家庙,他们认为自己是姜太公的后代,原文在此:
              http://www.jdshuyuan.org/portal.php?mod=view&aid=443
              乳山县,离我们这儿一百六十多里地。
              下面摘选“祭祖”仪式部分:


              20楼2014-02-08 18:59
              收起回复
                说说我那个曲阜同学,并非出自孔府,就是普通人家。据他说,他们起名,也按孔氏犯字排辈,不过前提是要比孔氏矮三辈。他家就在孔林外,除此与孔府再无瓜葛。
                不过他倒是有点儿自豪感的,有一次闲扯,他讲孔府门联,刚说“与国咸休”,我因为从孔府家酒盒子上见过此联,又好显摆,立刻接嘴说:“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他很惊喜,从此我们关系不错。
                他的爱好也颇有些夫子气,喜欢篆刻,刻得不赖,常给人刻。还喜欢用易经算命,也常给人算。
                他还有一个绝活儿,开锁。不管是柜还是抽屉,是嵌入式的还是铁将军式的,谁要是钥匙没带或者丢了,就把他叫来,最多三两分钟,保证开开。工具就是一段儿细铁丝,或者干脆把校徽拔下来,用后面的曲别针。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有技术就是双刃剑,他也吃过亏。一天,我们一个男同学跑来找他,快帮帮忙吧,柜开不开啦!他干惯了这类营生,想也没想,就去了。傍晚,忽见另一个男生怒冲冲而来,不由分说,指着鼻子骂了他个狗血喷头。
                原来,两个男生争一个柜,其中一位抢了先手,另一个不服,决定暗度陈仓。于是趁着空儿,把他叫来开了锁,把东西搬出,再搬进自己的东西,之后又赶着换了锁,算是占去了。那位回来一看,自己东西扔了一地,柜开不开,锁也换了。一打听是他开的,肇事的早躲出去了,只好拿他撒气。他因助人为乐,终致助纣为虐,稀里糊涂地当了回帮凶。


                22楼2014-02-08 19:09
                收起回复
                  听他讲中学的事,感到他们的中学教育,非常开明,很宽松,和我们截然不同。
                  都说不能瞎子摸象,但他给了我这种印象,觉得在那里,人们活得从容舒缓,气定神闲。
                  待人以宽,前提是得有自信。
                  传统在他们那边没有形成禁锢,反而是我们这里,没什么传统,但是特别偏狭,固步自封,待人严苛,人们从小就惶惶不可终日。


                  23楼2014-02-08 20:41
                  收起回复
                    自豪感也是千奇百怪的。过年之前,遇见一位木匠,家在曲阜。有人问,跟圣人作邻居挺好吧?这老兄嗤之以鼻,好啥呀!光没沾上半点儿,毛病多,搅人......
                    说着话锋一转,开始爆料:“他孔子怎么地?不就是和尚和姑子生的!”
                    这话说得特有意思,配上那个洋洋得意,怎么说呢,真就是一种特有的“独家感情消费”,绝对“特供”,大内参,外人不能享受。可见光夸,引以为豪,不足以说明近乎,还得以内部身份,嗤点一番,爆点儿猛料,才够份儿!
                    再说,孔子本来和基督安拉释迦穆尼不一样,不走群众路线,也不是人民立场。人民群众调侃调侃他,也应该。


                    26楼2014-02-09 17:45
                    收起回复

                      孔子的“祖国”是宋国。所谓“祖”,就是“祖籍”,“籍贯”的“祖”。像我们现在一样,并不一定生在那里,但填表的时候要写上。
                      周武王克商,封商王后代于宋,奉祀殷商宗庙。地点主要就是商丘,时间大约公元前1046年。宋是商移民的保留地,国中多的是遗老遗少。他们很具遗老风范,保守,倔强,死心眼儿,认老礼儿。当时人们就笑话他们,比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都是编排宋人的,后来更出了一位宋襄公,不击半渡......
                      宋国一直与各大国长期共存,战国时,成了齐楚两国的战略缓冲地带,位置很重要。宋王偃时期,宋国为齐闵王为首的联军所灭,时间在公元前286年,距秦始皇灭六国只有65年。
                      宋国就是孔子先人的国家。


                      27楼2014-02-09 17:58
                      收起回复
                        孔子宋国的先人是:
                        宋闵公(约西周中期)——弗甫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前?—前720—前710)——木金父——睾夷——孔防叔
                        由上可见,他们这一支,用睾夷爷爷的字,为氏(家族名),也就是说,孔氏,是从睾夷这一代才开始立族。
                        孔父这一支,西周中期由宋闵公分出,可以追溯到商汤。孔子后来在鲁国被另眼看待,就沾了这个光。
                        孔父嘉在宋国,公卿世族加顾命大臣,一度很风光,后来在与其他权臣争斗中,失势被杀,家道中微,被迫移至鲁国。
                        商丘离鲁国不远。


                        28楼2014-02-09 18:01
                        收起回复
                          鲁国是“父母之邦”
                          孔子在鲁国的先人:
                          孔防叔——孔伯夏——叔梁纥——孔丘
                          叔梁纥,时为鲁国郰邑宰,算个县级干部。郰邑,司马迁说,是鲁国昌平乡郰邑,地点是尼山西五里的鲁源村。
                          尼山,原叫尼丘山,后避孔丘之讳改叫“尼山”。孔母曾于此祷神求子。山中还有夫子洞。
                          (尼山≈尼姑,对上了......)
                          司马迁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记孔子世家》)。“野合”啥意思?前人吵得天翻地覆。不过司马迁不会故意污蔑圣人,他对孔子极崇拜。
                          曲阜,是孔子的姥姥家,他是姥姥家长大的孩子。住在阙里(靠近鲁宫城阙门),据考古发现,是平民区,属于穷街陋巷。


                          29楼2014-02-09 20:21
                          收起回复
                            孔子一生,好像跟本家没什么来往,跟姥姥家非常亲。孔门弟子,以颜为氏者八人,其中最著名的是颜回。
                            母亲去世,他把棺材停在五父之衢,到处打听,最终将父母合葬。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身世,既清楚,又不太清楚,与本家更疏远,但终究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的。
                            母亲死了服丧三年,此间,孔子腰上扎着麻绳,一副服丧打扮,上鲁国权臣季平子家赴宴,让大管家阳货轰了出来。年纪轻轻,就能登堂入室,可见对他的贵族身份还是认可的,只可惜没落势微,不免狼狈。


                            31楼2014-02-09 21:21
                            收起回复
                              马姓的来源,好像是那个著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被白起或杀或坑,全军覆没。赵国由此一蹶不振,主帅赵括,身死名毁,成了纸上谈兵的典型。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奢的子孙,以赵括本家为耻,便用赵奢封号“马服君”之“马”为氏。从此就有了马姓,


                              36楼2014-02-15 18: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