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系吧 关注:58贴子:1,898

回复:简述唐代中央官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将作监负责国家营造的具体事务。分左校、右校、中校、甄官、百工等署监。左校署负责木器制作。右校署负责版筑,粉刷,涂泥等建筑事务。中校负责竹葛等制作。甄官署负责石器、陶器制作。百工监专掌伐木业。而郊庙、京师城门、省、寺、台、监、十六卫、东宫、王府等,全由将作监负责营建修缮。


30楼2014-03-03 21:52
回复
    军器监下设甲坊、驽坊二署,负责弓弩与铠甲制作。后废军器监,又设弓箭库使,成为宦官升任神策军中尉的迁转要职。
    都水监负责水利具体事务,下设河渠署,并统领京畿、都畿诸渡口,由从七品上都水丞负责。河渠署负责河渠,河堤与渔业。又设河堤谒者六人,正八品下,参与沟渠渔业事务管理。京畿都畿各津,都设有津令,正九品上,负责渡口管理。


    31楼2014-03-03 21:53
    回复
      七、御史台
      御史台是唐代中央监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唐代的监察制度较为发达和完备,御史台也与三省一样,同样是中央机关里规模最大的机关之一。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三院。


      32楼2014-03-04 21:50
      回复
        御史台的职责是监察中央地方各级官吏的言行职事,弹劾百官。由于落实行政监督的职能,御史台同样具有司法职能,不仅可以参与“三法司”联席断案,更可以直接审理大理寺、刑部上报的案件。肃宗年间,御史台加设法直一职,负责审理京畿诸司断案不公之案。


        33楼2014-03-04 21:50
        回复
          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大夫,一人,从三品,副官为御史中丞,两人,正五品上。两官负责全台事务,御史弹奏之事,需要告知大夫或中丞,遇严重的弹劾,必须亲自“方幅”弹奏。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有权决定御史人选。在安史之乱后,御史大夫因位高权重,并不常设,在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升御史大夫为正三品后,该职空缺也成了常例。所以唐代后期,御史台的总负责人实际上是御史中丞。御史中丞两人,一人在长安负责本台事务,另一人在东都负责留台事务,而在玄宗年间,京畿道采访使、都畿道采访使由两御史中丞充任。安史之乱后,东都留台御史中丞多任东都留守或东都畿汝防御观察使。


          34楼2014-03-04 21:50
          回复
            看帖的出来冒个泡可好


            39楼2014-03-04 21:51
            回复


              40楼2014-03-04 21:52
              回复
                军器监下设甲坊、驽坊二署,负责弓弩与铠甲制作。后废军器监,又设弓箭库使,成为宦官升任神策军中尉的迁转要职。
                都水监负责水利具体事务,下设河渠署,并统领京畿、都畿诸渡口,由从七品上都水丞负责。河渠署负责河渠,河堤与渔业。又设河堤谒者六人,正八品下,参与沟渠渔业事务管理。京畿都畿各津,都设有津令,正九品上,负责渡口管理。


                42楼2014-03-05 21:49
                回复
                  七、御史台
                  御史台是唐代中央监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唐代的监察制度较为发达和完备,御史台也与三省一样,同样是中央机关里规模最大的机关之一。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三院。


                  43楼2014-03-05 21:49
                  回复
                    御史台的职责是监察中央地方各级官吏的言行职事,弹劾百官。由于落实行政监督的职能,御史台同样具有司法职能,不仅可以参与“三法司”联席断案,更可以直接审理大理寺、刑部上报的案件。肃宗年间,御史台加设法直一职,负责审理京畿诸司断案不公之案。


                    44楼2014-03-05 21:50
                    回复
                      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大夫,一人,从三品,副官为御史中丞,两人,正五品上。两官负责全台事务,御史弹奏之事,需要告知大夫或中丞,遇严重的弹劾,必须亲自“方幅”弹奏。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有权决定御史人选。在安史之乱后,御史大夫因位高权重,并不常设,在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升御史大夫为正三品后,该职空缺也成了常例。所以唐代后期,御史台的总负责人实际上是御史中丞。御史中丞两人,一人在长安负责本台事务,另一人在东都负责留台事务,而在玄宗年间,京畿道采访使、都畿道采访使由两御史中丞充任。安史之乱后,东都留台御史中丞多任东都留守或东都畿汝防御观察使。


                      45楼2014-03-05 21:50
                      回复
                        八、秘书、殿中、内侍三省
                        秘书省,殿中省与内侍省属于宫内职官,三省长官皆称监,从三品;次官称少监,从四品上;设丞,从五品上。


                        53楼2014-03-07 22:02
                        回复
                          秘书省是国家图书馆与档案馆,下置秘书郎四人,从六品上,分掌图书。置校书郎十人,从九品下,掌典籍校勘。下辖著作、太史二局。著作局长官著作郎,二人,从五品上,佐郎二人,从六品上,负责撰写碑文、祝文、祭文与材料。太史局为国家最高天文机关,于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称司天台,长官司天监从三品,下属正五品上五官正等,负责天文历法气象事务。


                          54楼2014-03-07 22:02
                          回复
                            殿中省是天子衣食住行的服务机关。下设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长官为奉御二人,正五品下,副官直长五人,正七品上。尚食局负责天子膳食。尚药局负责御药配制与诊治。尚衣局负责天子服饰;尚舍局负责殿堂供应;尚乘局负责天子马厩;尚辇局负责朝会祭祀时的伞扇陈设。在唐代后期,殿中省事务被宦官褫夺极为严重,尤以尚乘局为重。


                            55楼2014-03-07 22:02
                            回复
                              内侍省负责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下置内侍四人,从四品上;内常侍六人,正五品下;内给事十人,从五品下;内谒者监十人,正六品下;内谒者十二人,从八品下。本省分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六局。掖庭负责宫人名籍与女工之事。宫闱负责宫中钥匙保管。奚官负责宫人医治丧葬。内仆负责宫中后妃车乘。内府负责宫中宝物管理。内坊负责东宫事务与宫人粮食供应。至于宫内女官,一并归内侍省负责。在唐代后期,宫中管理大多通过宦官使职来管理,内侍省的权力同样受到很大影响。


                              56楼2014-03-07 22: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