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系吧 关注:58贴子:1,898

回复:简述唐代中央官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监属于生产部门,等级较九寺略低。其中军器、都水两监废置不常,且地位低下。国、少、将三监(或祭酒)为从三品,次官少监从四品下,三监丞从六品下。而军器监为正四品上,都水使者为正五品下,以丞为副官。


27楼2014-03-03 21:52
回复
    少府监负责国家手工业事务。下设部门较多。中尚署掌祭祀用璧,天子珍宝;左尚署掌车乘装备;右尚署掌兵器制作。织染署掌冠冕制作及色染。掌冶署负责金属器物与玉器制作。铸钱监七人,分散各地,统领铸钱事务。


    29楼2014-03-03 21:52
    回复
      将作监负责国家营造的具体事务。分左校、右校、中校、甄官、百工等署监。左校署负责木器制作。右校署负责版筑,粉刷,涂泥等建筑事务。中校负责竹葛等制作。甄官署负责石器、陶器制作。百工监专掌伐木业。而郊庙、京师城门、省、寺、台、监、十六卫、东宫、王府等,全由将作监负责营建修缮。


      30楼2014-03-03 21:52
      回复
        军器监下设甲坊、驽坊二署,负责弓弩与铠甲制作。后废军器监,又设弓箭库使,成为宦官升任神策军中尉的迁转要职。
        都水监负责水利具体事务,下设河渠署,并统领京畿、都畿诸渡口,由从七品上都水丞负责。河渠署负责河渠,河堤与渔业。又设河堤谒者六人,正八品下,参与沟渠渔业事务管理。京畿都畿各津,都设有津令,正九品上,负责渡口管理。


        31楼2014-03-03 21:53
        回复
          七、御史台
          御史台是唐代中央监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唐代的监察制度较为发达和完备,御史台也与三省一样,同样是中央机关里规模最大的机关之一。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三院。


          32楼2014-03-04 21:50
          回复
            御史台的职责是监察中央地方各级官吏的言行职事,弹劾百官。由于落实行政监督的职能,御史台同样具有司法职能,不仅可以参与“三法司”联席断案,更可以直接审理大理寺、刑部上报的案件。肃宗年间,御史台加设法直一职,负责审理京畿诸司断案不公之案。


            33楼2014-03-04 21:50
            回复
              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大夫,一人,从三品,副官为御史中丞,两人,正五品上。两官负责全台事务,御史弹奏之事,需要告知大夫或中丞,遇严重的弹劾,必须亲自“方幅”弹奏。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有权决定御史人选。在安史之乱后,御史大夫因位高权重,并不常设,在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升御史大夫为正三品后,该职空缺也成了常例。所以唐代后期,御史台的总负责人实际上是御史中丞。御史中丞两人,一人在长安负责本台事务,另一人在东都负责留台事务,而在玄宗年间,京畿道采访使、都畿道采访使由两御史中丞充任。安史之乱后,东都留台御史中丞多任东都留守或东都畿汝防御观察使。


              34楼2014-03-04 21:50
              回复
                看帖的出来冒个泡可好


                39楼2014-03-04 21:51
                回复


                  40楼2014-03-04 21:52
                  回复
                    哎,看来只有我来冒泡啦


                    来自手机贴吧41楼2014-03-04 21:52
                    收起回复
                      军器监下设甲坊、驽坊二署,负责弓弩与铠甲制作。后废军器监,又设弓箭库使,成为宦官升任神策军中尉的迁转要职。
                      都水监负责水利具体事务,下设河渠署,并统领京畿、都畿诸渡口,由从七品上都水丞负责。河渠署负责河渠,河堤与渔业。又设河堤谒者六人,正八品下,参与沟渠渔业事务管理。京畿都畿各津,都设有津令,正九品上,负责渡口管理。


                      42楼2014-03-05 21:49
                      回复
                        七、御史台
                        御史台是唐代中央监察机关,是国家机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唐代的监察制度较为发达和完备,御史台也与三省一样,同样是中央机关里规模最大的机关之一。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三院。


                        43楼2014-03-05 21:49
                        回复
                          御史台的职责是监察中央地方各级官吏的言行职事,弹劾百官。由于落实行政监督的职能,御史台同样具有司法职能,不仅可以参与“三法司”联席断案,更可以直接审理大理寺、刑部上报的案件。肃宗年间,御史台加设法直一职,负责审理京畿诸司断案不公之案。


                          44楼2014-03-05 21:50
                          回复
                            御史台的长官是御史大夫,一人,从三品,副官为御史中丞,两人,正五品上。两官负责全台事务,御史弹奏之事,需要告知大夫或中丞,遇严重的弹劾,必须亲自“方幅”弹奏。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有权决定御史人选。在安史之乱后,御史大夫因位高权重,并不常设,在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升御史大夫为正三品后,该职空缺也成了常例。所以唐代后期,御史台的总负责人实际上是御史中丞。御史中丞两人,一人在长安负责本台事务,另一人在东都负责留台事务,而在玄宗年间,京畿道采访使、都畿道采访使由两御史中丞充任。安史之乱后,东都留台御史中丞多任东都留守或东都畿汝防御观察使。


                            45楼2014-03-05 21:50
                            回复
                              嘻嘻,只有我


                              来自手机贴吧52楼2014-03-05 22: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