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828,544贴子:12,645,073

回复:【官方讨论贴第五期】明朝定都迁都的得与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我不太赞同。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节固然值得赞赏,可是迁都于北京直接影响了明王朝的结局,使明王朝随时面临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8楼2014-05-25 21:11
收起回复
    不可否认明成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伟大领袖,其功绩标斌千古,当时迁都北京,就其战略意义而言是绝对正确的。然而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问题是不断出现的,不可以用后来的历史来衡量先帝当时的功绩。有明一代光辉灿烂,荡气回肠。后来明朝的亡国,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也许是命,大家看看《推背图》,就不会再不平了。至于说《明史》,以及一些清朝时的史料,都要抱着研究的心态来看,因《明史》是清朝人写的,况且是有一定的政治原因。可能有点夸大或不详尽,但大家不必愤怒,如不写我明朝之黑暗,何有清朝之光明,没有明朝的腐败,哪有清朝的顺应天意呢。发扬华夏文化,多宣传我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唐宗宋祖的治国方略是吾辈之责任。唐朝时的辉煌,汉朝时的霸气,宋朝时的繁荣,这都是我泱泱华夏的辉煌与赫赫功绩。而明朝呢,推翻蒙古而自立,拯救华夏与夷狄,扬我国威于海外,谁人可比。盛世之多在封建社会堪称空前绝后,
    “惟日与月,下民至极。应运而兴,其色曰赤。”
    枝枝叶叶现金光,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东岸上光明起,谈空说偈有真王。
    我大明应运而生,上应天意,公元1368年大明建立,至公元1644年止。其“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盛世"“弘治中兴”“万历中兴”,除去“天启”“崇祯”的23年外,剩下的即使不是盛世,但其国力亦非常强大。清朝直到被列强们打进国门了,其“同治中兴”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是7000万两白银,而“万历”朝的财政收入已然达到了8000万两。而这根本没有达到“永乐”的水平,充其量只有“永乐”的十分之七,这等国力方敢称盛世,可见我明朝的盛世是可信的。而清朝呢貌似“康乾盛世”“同治中兴”,其实际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呢,不可否认清朝把人口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但其把思想文化毒瘤也发展到了最高峰。一年财政收入7000万两,而且是跟列强们打交道以后,都处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潮流当中,才达到了这么点能称作是“中兴”吗?这可是再既有近代国外技术、贸易再加上国内的收入总共才达到的收入。如果抛开外国的贸易、技术,单就国内的财政,当时能有多少呢,也许清朝大部分的时间都与明朝中叶相当,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待研究。
    但我们必须带面对现实,明朝亡国了就是亡国了,失败就是失败,有时候不如人就是不如人,汉奸多就是汉奸多。这些问题应该勇敢地面对,如果我们连这个都不敢面对,连历史都不敢面对还怎么去创造未来,复兴中华呢?


    IP属地:山西59楼2014-05-25 23:16
    收起回复
      2025-08-01 01:10: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新人报道,支持迁都。
      原因分条阐述:
      1、成组本身就习惯了北方的生活,对于南方有多少不适也是很有可能的,饮食起居,文化风俗也要重新接受。
      2、北元残军不断扰乱边疆,天子守国门,这种传统的观念对于那个时期的人,影响还是很大的。
      3、成组来到南京,只带领了少数部下,他的很多政令都要考虑到 ,旧朝王工大臣的意见。
      4、建文帝下落不明,对外声称已死,如落再次东山再起,怕是只身南京也是十分不利。
      5、当时国富物丰,水利条件可以运输粮食物资。
      6、南京,两朝旧都,人民思想基本固化。想必大家都清楚,与其去改变现有的制度,倒不如去北方以自己的意志,去自己的地盘开创自己的制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0楼2014-05-26 10:57
      回复
        新人报道,支持迁都。
        原因分条阐述:
        1、成组本身就习惯了北方的生活,对于南方有多少不适也是很有可能的,饮食起居,文化风俗也要重新接受。
        2、北元残军不断扰乱边疆,天子守国门,这种传统的观念对于那个时期的人,影响还是很大的。
        3、成组来到南京,只带领了少数部下,他的很多政令都要考虑到 ,旧朝王工大臣的意见。
        4、建文帝下落不明,对外声称已死,如落再次东山再起,怕是只身南京也是十分不利。
        5、当时国富物丰,水利条件可以运输粮食物资。
        6、南京,两朝旧都,人民思想基本固化。想必大家都清楚,与其去改变现有的制度,倒不如去北方以自己的意志,去自己的地盘开创自己的制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1楼2014-05-26 10:58
        回复
          迁都北京是正确的,打压北方蛮夷,并且征服了蛮夷。并且双双向北京称臣。你们要知道,北京是被内乱攻破的(李**),而不是鞑奴。


          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14-05-26 21:49
          回复
            都是专家啊


            64楼2014-05-27 15:31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4-05-27 20:34
              回复
                王朝初建时应在南京,鼎盛时宜在北京,但是由强转衰时就应迁到洛阳或者长安、开封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66楼2014-05-28 00:06
                收起回复
                  2025-08-01 01:04: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说实话吧,如果不迁都北京,可能真的很早就变成南明了
                  这个东西真的没办法,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就是要来抢,而明朝慢慢地也走上了文官政治的老路,在南京窝着只会消磨斗志
                  土木之变明政府为何大部分倾向于固守北京,就是由于成祖伟大的迁都战略,才使得后世子孙不敢轻言放弃北方领土


                  IP属地:云南67楼2014-05-28 00:48
                  收起回复
                    很明显,不是每位明朝皇帝都可以做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对于英明神武的成祖来说无疑可以起到震慑外族入侵的,尤其是有事没事就来抢抢的鞑靼,但是成祖身经百战,自然可以震慑一切傲视天下,而且就藩时管辖区也是北京所在,相比江南的小桥流水,可能他更喜欢大漠孤烟,明朝后期不乏养尊处优的皇帝,所以对他们说靠近边境的都城是危险的,是没有屏障可言的,我个人认为成祖迁都就像太祖制定了的他认为近乎完美的制度一样,是只适合当前国情形式的,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不管都在何处照样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和都在哪没有太大关系,最终天子还是没守住国门不是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4-05-28 02:44
                    收起回复
                      我对南京这个城市的印象就是月亮,一提南京我就想到月亮,一提北京我就想起太阳,日月为明,明就应该两都并存,南北两京合二为一就是完整的大明,北为正,南为副,南京仅作陪都,因为月亮小,太阳大


                      来自手机贴吧69楼2014-05-28 09:09
                      回复
                        发表一下个人意见……
                        感觉定都北京不太好,地理位置不是太优越,敌寇一旦入关几乎无险可守。


                        70楼2014-05-28 15:44
                        回复
                          迁都好
                          本来北方比较北的地方都是荒废掉的,根本没法好好发展,也有可能都不是实际控制区域。南方还是相对较稳定的。皇都不应该呆在一个太好的地方,是安全但是不利于发展。
                          其实迁都到北京后也不用考虑太多的安全问题,随时都可以迁回来,因为在南京也是有一套办公体系的,只要有人,设备都是齐全的


                          71楼2014-05-28 17:20
                          回复
                            我觉得若是明朝定都南京的话,有了足够的战略空间,来施展与准备,异族当不可能一下而定南京,而且也方便与海外沟通 了解,若乎 美国之华盛顿 纽约 临近海边 , 说白了三面都有很大的战略缓冲 尔若是海上敌人功过来的话-- 我想不会发生--


                            72楼2014-05-28 21:05
                            回复
                              2025-08-01 00:58: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但同时由于国都距离经济中心的南方国度遥远,进而军饷运输变得极为困难且昂贵,而且失去了对税收的强力控制。这也就直接导致后期东林官商勾结一年内上缴国库的税收只有几百万两,甚至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也就导致了1644年国库中那仅有的7万两白银


                              74楼2014-05-28 21: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