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时,长辈要给孩子压岁钱。“压岁”是“压祟”,“祟”是妖魔鬼怪。大人的意思是,要是“祟”半夜来找小孩,小孩赶紧把压在枕头下的钱给“祟”,拿钱换平安。福州话把压岁钱,写作“硩岁钱”。硩(chè),古字,只有“摘取”和“捣毁”两义,与“压”并无关系。南昌话,压岁钱写作“笮(ze)岁钱”。《增韵》“笮,压也”。“乍”(zha)音,福州话可读da,如“诈死”(假装不知道)。西汉王莽铸造“货泉”(钱币),中有“笮钱”,《礼记》《食货志》里有记载。大致是铜制圆形方孔钱。
压岁钱叫“da岁钱”,福州人还有一说法,说是“脰腭钱”。“脰腭”是脖子。脰,《说文》“项也”,《玉篇》“颈也”。腭,与表下巴的“颌”有关。古时,压岁钱是用红丝线串起来的铜钱,给时就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福州话说的压岁钱,音与“脰腭钱”倒也合的起来。
“笮岁钱”和“脰腭钱”是可说的,而“硩岁钱”有何说法,还待有人来指点。毕竟,到了清明,是“硩纸”还是“笮纸”,又要思量一番。
{话说之前吧里有讨论过这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