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天子吧 关注:61,048贴子:1,939,173

外资统治下的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搬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久没上号了,看到篇文章,虽然是去年的,不过,知道真相和清楚真相感觉还真不一样 - -


1楼2014-11-04 17:47回复
    除了博世,电装,各种零件供应商完全不知道。采埃浮原来是德国的。


    3楼2014-11-04 17:49
    收起回复
      我是黑暗中的大斗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11-04 17:53
      回复

        问:韩寒的博客里说中国造不出像样的汽车发动机,甚至造不出一个耐用的轴承和液压件。求汽车从业人士认识普及一下国产汽车里到底有多少技术是国产?
        李铁皮,汽车 动力系统 自动变速器
        这是真的。
        车用发动机,技术难度高(涉及流体力学 燃烧学 振动学等学科),投入大,获利周期长。既然现在有外国的用,没人愿意花钱自己做研发。更何况就算研发出来,国内的材料水平以及制造水平也跟不上。不过发动机这东西毕竟发展了很多年了,很多结构和部件定型了之后很难做出改变。目前国内厂家(潍柴、玉柴等)都是在做原型基础上做些不痛不痒的修改。
        国内整个行业的人都是急功近利,没人愿意搞研究。就说缸内气体燃烧这一项 国内搞这个的人寥寥无几 有也只是纯理论层面的研究,想做个实验,整个中国都没有这个条件。
        至于说汽车技术里面哪些是国产的,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几个哪几个不是国产的:
        1 汽油发动机(生产有 但核心技术不在我 低端有 差距大)
        2 自动变速箱(国内空白 不过吉利收购了澳大利亚的DSI )
        3 汽车电控方面(ABS,ASR,ESP等 空白 基本被博世 德尔福垄断)
        4 汽车造型设计(号称自主研发其实多为抄袭) 2011-07-02
        ---------三年后(2014-04-15)更新--------------
        没想到三年多没管 这个问题还有这么多人关注。当年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楼主还是个学生,在世界顶尖的供应商公司做intern,现在却已踏入工作岗位了,成了一名汽车工程师。楼主毕业时拒了BOSCH和ZF提供的岗位,来到了 某汽集团 做混动系统的控制。
        说到发动机,现在某汽集团即将把旧发动机全部切换成“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知识产权”的新发动机,这一系列新发动机研发全部是GM做,GM和某汽的车子都会用,硬件和基础软件全部一样,只是标定数据会不同。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因为旧的发动机油耗动力都不行,新开发的性能比不过市场主流,综合考虑,用GM的发动机是性价比最优的选择。更何况经济危机的时候,某汽花5亿rmb购入GM 1%的股权,在破产边缘救了它一把,这个共享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实际就是当时的回报。
        当然某汽也在消化这些技术,这需要时间。
        发动机这一块话不多说,楼下兄弟把硬件这一块讲的也很清楚。我们来聊聊混动系统:
        1. 混动系统控制器硬件和底层实际还是Bosch的,但是应用层自己开发的。应用层软件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这一块我们也累积了很多经验和能力,即使和BOSCH、ZF、DENSO等巨头合作也丝毫不虚。
        2. 电机也是类似,但是电机有个好处是国内的电机制造水平似乎并不弱(得益於航空航天的巨大投入?)国产电机性能良好,控制也是自己做应用层控制,这一块我们能力亦有自信。
        3. 电池是用美国和韩国的,目前我们能力确实不足。
        现实确实如问题描述中所说,但我们仍在追赶。
        BYD做的不错,
        某汽也不错,
        希望过几年再来看时能够改写这个答案。
        w浩森,PhD @ Electric Power
        是的,作为一个工程人员,这要从头说起了。
        当年钱老回国只搞火箭不搞飞机就是因为我国的工业基础太差。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钱老已经不在了,我们的工业基础还是寸步难行。
        大炼钢铁和big revolution使得我国的工业基础严重受挫,元气大伤。
        工业要发展,炼钢要为先!
        因为我们的工业起步晚,基础弱,又加上近现代中的一些现象使得我们的工业底子消耗殆尽,积重难返。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专注于搞经济而忽视了基础产业,导致现在的基础产业漏洞百出,重负连连。单从有机化工业和炼钢工业就可以看出来巨大的差距。
        作为工程人员,我们从心里有这样的体会:工业革命那100多年国外不是白走的,他们的每一道工艺,每一项配料,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一点一点从心里挖出来、从失败中走出来的。这些是十几年的高等教育教育不来的,是多少钱砸不出来的。必须经过那么多次失败才会有今天的成功,要想真正有自己的技术,没有捷径,要接受对无数次的失败,而且要心甘情愿的接受。
        我们要想真正造出一个100%的汽车发动机,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我们正在努力追赶了。
        我们不缺设计师,我们缺的是底层的工人师傅。缺的是国外那100多年不浮躁的经验和教训。(


        5楼2014-11-04 18:05
        收起回复

          这一年来时不时的还会看到该问题的更新,看来还是很多人关心国产发动机的发展,我也没想到这个答案还能保持在前列,先谢谢大家,看来是时候好好补充下了。
          首先要区别两个概念:science和engineering。科学是共享的、透明公开的,但是工程学却是保密的、私有的。发动机的原理可以说是及其简单,而且这个原理在内燃机存在的200多年里从来没变过:燃料燃烧致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但是science说起来容易,如何用这些人类都知道的白开水一般的理论做出按人类意志行为的engineering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如何把功率提上来,重量减下去,寿命延长,效率提高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漫漫长征。科学我们都可以学得懂,我相信我们高等科学教育非常成功,但是传统工业的工程学教育可以说是一塌糊涂,生产技术和理论严重脱节。
          再一个,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之前,西方国家有一段特殊的时期,这段时期是机械工业飞速发展的一段时期,被誉为“大蒸汽时代”。有兴趣的可以搜一搜这一时期内的作品,几乎所有能动的东西都是齿轮机械,其繁荣程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由于我国没有接受这一时期的洗礼,少部分民族资产后来也被帝国主义压迫致残,再后来又被社会主义充了公,所以基本上没有任何技术积累。而工程积累的核心就是两个字:秘方。无论是做饭、酿酒、制药还是冶钢、加工,其技术本质不外乎这两个字。而秘方则是完全私有的,一般由家族或公司的形式来传承。而传承需要时间沉淀,也需要民族氛围。一个崇尚速度,敢于挑战人类极限,敢于质疑权威的民族,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研发。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做的很不好,我们的教育似乎不太鼓励培养这种精神。
          对于发动机具体的一些技术瓶颈,下面我逐条列举,及时更新:
          1. 金属铸造
          发动机气缸主体和其他简单结构件一般使用金属浇铸成形,具体过程又分高压铸造和低压铸造。金属融化成液体倒入模具,此过程难点在于降温凝固过程中残余应力、排气、脱模剂喷淋等导致缺陷的发生,缺陷降低了成品率,而且严重影响寿命,因为金属疲劳最怕缺陷。其次,金属材料自身的品质要求亦极高,一般是铸铁或铸铝,高品质的浇铸原材料我们不行,需从国外进口,但最近国家加强了对高品质铸铝原材料的研发,以满足航天航空的需求,将来可能会给汽车产业带来福利。金属铸造问题是个天大的问题,毫不客气的说是中国从古至今的问题,从宝剑对抗圆月弯刀,到现在的发动机制造,都是这个问题。这套技术是典型的蒸汽时代的产物,是所有现代工业的底子,现在他们已经配合上了电气产业和计算机信息产业,更是如虎添翼。
          2. 机械加工
          要有上好的车床,车刀,车工。车床和车刀起码还能高价从德国买到,但是车工就是个问题了。同样一个零件,选择不同的方向和走线切出来,寿命却明显不同。这些技艺,怎么办。发动机的活塞要在缸孔中千万次的来回运动,其误差要求极高,其壁表面加工要求一种工艺,叫做珩磨,保证缸孔表面耐磨而且还能附着一层油膜保证密封性能。这时珩磨的材料,工艺,方向又来了。此过程走不好,缸孔哪怕弯那么一点点,活塞千万次的运动便会加速发动机的老化。曲轴孔是多档的间断长孔,尺寸精度、圆度、同轴度、表面粗糙度每一项要求都非常严格。
          3. 装配工艺
          看了《速度与激情》就觉得汽车是几个人在garage里面拧拧螺丝、吊台发动机就可以造车的。那些是修车,发动机里面的装配可不是单用手就可以,而是专业的装配工具。这些需要经验,需要技术,更需要时间。有些零件需要特定的机器进行安装,甚至螺丝的安装顺序,拧紧的力道都需要经验和仪器。活塞隙如果混入了细小的硬物颗粒,千万次的研磨又会造成多大的损坏。所以装配环境、工艺、设备、技术要求非常高。更要命的是,如果前两步走不好,我们连装配的机会都没得练。
          4. 橡胶
          在第3步里面,装配过程中需要用到有机材料。有人说发动机就是钢铁和橡胶的共鸣,不错。说橡胶是内燃机的核心材料毫不为过,无论是气缸的密闭性还是油箱、水箱的密闭性,橡胶都是决定性作用。Youtube上面有很多国外汽车大厂的发动机组装视频,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搜索关键词是:Car Engine Assembly),看完你就会发现,连拧螺丝的都是帅哥,他们的学历绝不比我们低。对于汽车发动机橡胶,我不了解,但是我知道电力工业中的有机材料现状。橡胶我们国产的不行。
          5. 主要机械零部件
          凸轮,曲柄连杆,齿轮组,轴承,链条,液压件,能做出来是一回事,能长时间稳定的使用算是另一个概念。归根到底还是两个问题:金属材料,机械加工。


          6楼2014-11-04 18:06
          回复
            原转载的还有,内容都是相关从业或专业网友的补充。总之看完感觉路很长,而发展局限性还是很大


            7楼2014-11-04 18:07
            收起回复
              心痛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11-04 18:14
              回复
                我和东风打了五年多交道,没觉得东风有任何一点能与文中应证的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11-04 18:32
                收起回复
                  政府才不管这个,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给政府交了多少税,养肥多少人,管他核心技术谁的,你能想象政府愿意投钱给奇瑞?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4-11-04 18:41
                  回复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去上汽,一汽,玉柴,长城,广汽等厂商出差,所见所闻确实如此。国产汽车零件在耐久性,可靠性方面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IP属地:浙江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2楼2014-11-04 18:53
                    回复
                      强烈要求抵制日货,反正老子没有车,上下班要么坐公共汽车要么骑公共自行车!
                      如果大家不开车,这样我泡妞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14楼2014-11-04 19:21
                      收起回复
                        →_→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11-04 21:03
                        回复
                          我只想问一句,能写出这些七七八八的文字的人,为什么不发一点实际的数据出来呢?比如说2014年国产汽车发动机销量如何?占市场多少份额?又比如说国产零部件一般集中在哪些行业,又有哪些零部件国内缺乏竞争力或者完全处于空白状态?这种描述中国某方面不足的文章网上到处都是,可是有哪一个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努力方向?


                          16楼2014-11-04 22:26
                          收起回复
                            如果真的想要了解某个行业,完全可以在各种文库中查看人家上传的各种论文,如果觉得百度文库不靠谱,完全可以用中国知网,如果觉得国内的网站不靠谱,国外的类似网站更多,可是有哪一个愿意去吧这些文章发到贴吧这种地方。要论可信度、论详实程度,这些文章可比上面那些从微博和人人网上转来的好多了。


                            17楼2014-11-04 22: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