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_89,美帝机械民工/底盘设计工程师/IT控/爱旅…
这个绝对木有错
我去实习的时候,某国企的师傅跟我说,他们的发动机还是当年苏联设计的,想想看用了多少年,基本上就是在那个基础上修修改改
因为发动机实在太复杂,设计太多基础性的工业,就算是把外国的发动机全部拆下来,一个一个造零件,可以做到形状一样,但是材料处理工艺的不同、安装螺栓顺序的不同、装配的力矩不符合要求还有电控系统的程序的设计有问题,都不能做出一个合格的发动机,顶多也就凑合用吧
照我们老师的话,就是把外国车发动机的所有零件拆下来摆在你面前了,国内厂商也不能拼成一个合格的发动机。
天光,一檐停风聚天下闲士 半阁藏卷窃古今名家
王自豪、濮啸、龙小二 等人赞同
同意
@Billwoods 的说法,做一点补充。
其实我本行就是应该干发动机研究和制造的。早在我上大学年间(20前的事了),我就读的大学的热能发动机专业已然是国内最牛的了,正好我就在这个系。那时候我们系的研究所设计的一个柴油机,已然是国际上理论热效率最高的柴油机,绝对处在国际第一流的水平。但是,以国内当时的材料科技,加工及工艺水平,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合,连个样机都没法造出来。德国的一个机构想要合作,共享科研成果,在德国进行产品化,量化生产的进一步研发和尝试(德国当时的材料科技和生产工艺水平是可以达到要求的),条件还挺优厚,但被我天朝上级机构给否了,说是担心优势技术外流。结果就是,这个设计永远得停留在纸面上了。这个例子深切得印证了@Billwoods的说法
Geekenese,动力工程|车辆工程|关注互联网|技术男|且…
既然本人学的是车用发动机,就在此评论一下。
大三一年一直在学发动机,没做过几次实验,课本上讲的大多是定性分析,涉及到计算的内容不讲,至少不考,你说这样的教育能制造出发动机么?
再者,发动机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牵扯的学科就太多了,与其说制造发动机技术有问题,不如说发动机这个行业体制有问题,整个产业链呈悲观态势。
国家在这方面没有进行统一的调控,各大企业、研发机构独立行事,不能成为一大统,好的发动机是永远造不出来的。
发动机的技术不是问题,可以学,但行业的良性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才是当前国内的病。
宁鹏,生是汽车人,死是文艺鬼。
我们国家现在是汽车制造大国,汽车销售大国,但还不是汽车研发大国。纵观整个汽车工业发展史,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我国汽车工业的问题所在。由于我国的重工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照前苏联的发展模式,国防军工的研发投入要远高于民用生产。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俄罗斯虽拥有先进的战斗机,战略导弹也没有拥有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
再者在80年代中期在汽车业实行了“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希望通过引入国外优秀技术来推动国内科研水平和整体实力。但很不幸的是各大合资企业把企业利润放在首位,精力重点放在成本控制市场营销,而真正意义上的研发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再说国外汽车巨头也不可能透露一点核心技术。
当然,咱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联合研发也还没形成气候,各大车企的研究院与研发中心大多是单打独斗。而且整个行业仍缺乏高端人才,高校培养不出,企业也力不从心。
不过我们还是看到我国汽车自主研发在艰难中也孕育着希望,BYD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努力,吉利收购volvo与DSI,合资自主品牌的推出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核心技术的研发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归一句话,国产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