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非台,菩提非树,谁能领悟?我们这些凡人关心的不过是一日三餐,住房行车,或许半夜里一梦惊醒,看窗外明月如水,也会刹那电闪雷鸣,冷汗淋淋。而更多的时候,不会察觉时光流过,心上眉间都是厚厚灰尘。拂拭吗?要怎生拂拭?看江水东流,物长人短,心灰意冷。所以,在这样一个以物质为乐的年代,《悟空传》的出现是及其可贵,二十回,不长不短,充满了探问和反思。使人毫不觉察的沉浸。
此书的主角到底是谁?悟空还是唐僧?反反复复,在过去未来间交替,前五百年和后五百年,中间或许还有五百年,谁对谁非?谁又爱上了谁?而最后谁生谁死,谁输谁赢?这些问题,如乱丝缠绕,终日挥之不去,我们自愿的闭塞了通向灵魂的门,这篇文章却又固执的将它拍开。
大多数人以为此书的真正主人公是金禅子,一切起因不过为他与如来的一个赌注,他欲反抗了即定的命运,天宫的威严迷惑不了他对下界的怜悯。万德归宗,以善为本;冥冥众生,皆是兄弟。所以他才说得出那一句:“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他不顾千年道行,下一个赌注,赌自己也是赌悟空,赌人间万物。迦叶拈花一笑,他却跳起脚来:“我为真义!” “你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你即为你悟而笑,却忘了那天下万千笑不出之人!”红尘万丈,皆是贫与病,如何修得来世的富贵!如何皈依与容忍!
堕下尘世,灵性不灭,依然在佛门。救得小鲤鱼,谁说佛家不打诳语?他和树说话,和花草说话,和白云说话,更和自己说话。禅是什么?名是什么?空和色又是什么?五百年怎会在他心头忘记。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冥须悟空,注定了他和他的相遇,何必师徒,实是携手的战友同志。
悟空在任何时候都是战斗着的,或许战斗是他存在的理由。而结局不免有点讽刺,五百年前的他和五百年后的他相战而死,虽然结果是再次重生。他自以为做了齐天大圣会快乐许多,那些提心掉胆的日子永不再临,而一只野性叛逆的猴子又怎会真的察言观色,规矩行事,紧箍咒何曾困得住灵魂?这虚假残暴的天庭。他内心充满疑惑和愤怒,妄图打杀所以的敌人,所以终究反了回去,杀师杀龙再杀自己。“哈哈哈哈!你们颤抖吧!原来恐惧是如此的美妙,死亡是如此的幸福! ”“我要天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
然而,他忽然觉的很累了。方寸山那个孱弱而充满希望的小猴子,真的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