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程吧 关注:689贴子:3,492
  • 0回复贴,共1

【解读】对《通驴性的人》中两句话的理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从驴背上看世界,世界正从驴胯下看你。
值得注意的是,此句这两个分主语是你和世界。其实驴只是一种中间物。很多人阅读不仔细,总以为是人和驴的对峙。在通驴性的人这篇散文中,刘用细致的笔墨描写了驴了倔犟、沉默寡言。但偶尔一叫却惊天地 泣鬼神。
一,宣扬一种平等意识,一种佛眼看人式的平等观念。人类需要善待生命呵护生命以及敬畏生命,这是一种角度。我们处于生命的最高层,但在世界面前这种地位是微不足道的。在世界看来无论你处在驴上还是驴下,并没有什么不同。这样看来,驴的鸣叫正是提醒人类不要盲目自高自大。不要忽视了赖以观瞻的根基。
二,这句话是一种顺承和补充。和下文所说的“高贵的人不养牲畜而是饲一群卑微的人在脚下,卑微的人总要养些牲畜在身旁,方能安心的活下去。”在比较中人们见证着自己的存在,看到自己的优越性,但却又极其忽视身边的存在,忽视他们赖以存在的根基。实际上当他们自以为高贵可以睥睨一切时,世界只在一旁冷眼旁观。他们虽在驴背上,但在世界看来,和在驴胯下并没有什么区别。因而人在世界面前确实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3驴代表了一种古老的东西,不被进化的东西,因而更纯粹与质朴。而人类总是以进化和进步自诩。所以自认为“从驴背上看到了世界”,但人类在不通驴性的同时,其实也不通人性。人们不断丢弃古老的东西(比如文化)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现代内涵,这实际上是一种背离,因为发展越快,越是为了发展而发展,那么离质朴与纯粹也就更远。人类追求美好生活,以经济作为指标,却一味讲求经济,忽视人文,忽视环境等最基本的东西。人类自以为比古代更先进与高明而实际上却已脱离了本质,古代人所具有的质朴情怀现代的人又有几人能比得上。自以为站在古老的事物上,俯瞰世界,而实际上呢?
所以作者不过强调从驴的本质看人类自己的本质,所以说“世界从驴胯下看你”。
从这个角度来说,驴是一种象征——一种质朴的村庄文明(古老文化)。这样一来,人也变成一种象征,象征与村庄文明不甚和谐的现代文明。
文章中有很多这种暗示。“我的生命成了成了这些家畜们的圈。从喂养、使用,到宰杀,我的一生也是它们的一生,我饲养他们以岁月,它们饲养我以骨肉。”这是一种哲学上的认同,认为人,驴,世界是统一的。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意识到,人畜处在完全不同的时代,社会变革几乎跟它们几乎没一点关系,它们不参与,不打算改变自己,他它们是一群古老的东西,身体和心灵都停留在远古,当人类抛弃一切进入现代,它们默默无闻紧随其后。保持最质朴的品质却命运未卜!但我们与它们难解难分——“我们不能不饲养它们?同样,我们不能不宰杀它们,我们的心灵拒绝它们时,胃却离不开它们。”
在这里“胃”具有一种反刍功能。我们消费古老的文明,为现在的文明开疆破土,由于不断咀嚼,现代文明却越来越浮夸地忽略掉本质。其实从《一个人的村庄》所包含的所有散文来看,你完全可以明显地感到刘书写了村庄的逐步荒芜和入世的尴尬无奈与艰辛。他的很多文章都表现出更大的二元对立思维。已在他笔下,城市似乎是吞噬传统美德的虎口,其道德资源无法平衡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整体社会生活,而泥土的营养似乎在结合了形而上的心灵厚重后,才会变得鲜活凝重而不虚浮。关于驴胯与世界的分析到此为止。希望大家多多交流看法。
至于“驴的鸣叫是对世界的强烈警告”作者在文章前面写道“驴沉默寡言,偶尔一却惊天地泣鬼神,我的声音中偏偏缺少亢奋的驴鸣,这使我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写好后交给驴,让它用激扬的大过任何一架高音喇叭的鸣叫向世界宣读”“我渴望我的声音中有朝一日爆炸出驴鸣,哪怕以沉默十年的代价换得一两句高亢鸣叫我也乐意”
所以可以看出,驴的警告实则是作者的警告。驴鸣是一个挑战的信号,一个向世界发出的警铃。中国文人中,也只有李白发出了“惊风雨”、“泣鬼神”的“驴鸣”。“我”的渴望既是历史的渴望,也是现实的渴望。我们有着太多的修饰,有着太多的不真实。或许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本质和驴的本质并无二致时,我们才可以归真返璞,重新正视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众生万物前的嘴脸,真正认识到什么才是最质朴的本质,这会让我们走得更远。所以我认为,作者通过驴鸣表现了一种对现实的反抗,对命运的无奈,自己又无力挣脱,心里压抑又说不出的,需要借助驴鸣来对生命呐喊的渴望。那么驴鸣的强烈警告,究竟是警告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对返璞归真的呼唤吧!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有不同见解,请回复留言,大家共同讨论,交流想法。@虚构的假淡定 @專業作死十五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15 12: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