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这短短的两个月之后,我确实明白了很多。
例如,我终于明白九个月前我不明白的那一句“其实我很想回到高三那段岁月”。这是一个学长告诉我的。没有见过面,也忘了是怎样认识的,好像是在贴吧吧。但是怎样认识的也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已经忘了他在列表的哪个分组,或者,他是否还躺在我的列表里了。
我不知道,曾经一起陪伴过我三年的人最后是不是还会越来越趋于沉默,只剩在某个节日的时候翻翻电话本,淡淡的一句“还是发个短信好了”,或者只是心里轻轻的一句“节日快乐”。
我知道或许有正在备战高考的学弟学妹们看我这篇文章,放心,我不会给你传递负能量。毕竟,你比现在的我更明白那几张卷子的分量。
我知道,有学弟学妹会把自己理想大学的照片夹在某本书里,偷偷地看,在无限期待的同时也会害怕与它轻轻的擦肩,就像我当初那样。我把北外的照片放在笔盒里,不是因为张扬,而是因为懒,懒得去把书拿出来看看照片里的那排银杏树,以及银杏树下那群开心笑着的女孩子。
我曾是如此渴望一步一步地去亲近它,可是我摔跤了。我曾是如此渴望到更远更远的地方流浪,可是现在,我却仍旧待在了我熟悉的小角落。回家的时间从两个小时缩短到了二十分钟。
我回忆我的高三,就像回忆过去的三天一样。太多相同的事情让我的生活重叠合并。
那也许是我唯一愿意反复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光。每天都会做一套理综选择题,没有错误的话会很轻松地呼气,错了会毫无必要地惊慌。觉得自己还有好多没有掌握,好多需要温习,想要在那关键的两天到来之前将大脑塞满。但其实,走进考场的时候我大脑一片空白,趴在桌上,什么也想不起来。
等到大学开学的时候,手机,电脑,高中时候被勒令禁止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在我的身旁。没有阿姨查寝时自己的偷偷摸摸,没有卫生不合格时的批评整改。于是我习惯了熬夜,于是我们寝室都是在实在看不下去了才会扫扫拖拖。早上没有课的时候就会沉睡,闹钟可以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起身关掉。老师不会批评打铃之后进门疲沓的身影,不会有人突然出现在你身后拿走你手中的手机,不会再有课上昏昏沉沉时候的胆战心惊。
大学赋予了我难以掌控的自由,可是等到那股新鲜劲过去之后,内心的那股热情被冷却,渐渐有些觉得无聊。我很想找人说说话,但是室友不是高中的那群疯子姐妹,我生来就不是一个愿意与父母交谈的人,于是选择了沉默。
高中,还能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笔写在那日记本里,看着别人刷题时皱紧的眉头会调侃自己心境的悠闲。大学之后,却连日记本都懒得再翻了。
现在的我,无论是身体还是心,都已经到了一种好像无法改变的懒惰之中。于是才明白,无论愿不愿意,自己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即使比谁都清楚,奋力前进的重要性。
高三的时候会有一股力量驱使自己从被窝里爬起来,不为别的,只为不被记名。会吃到食堂热腾腾的稀饭,运气好的话,还会买到抢手的小包。我还记得,我最喜欢的早餐是在稀饭里加土豆丝再配上三个小包。
到了大学,我都忘了吃早餐是种怎样的感觉。
我读高三的时候,每到抢饭的课间,学校就会放歌。我最喜欢的是那首《夜空中最亮的星》,喜欢到离开校园之后的某一天在街上听到这首歌都会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前方。
我知道,那个时候,我只是无比怀念和那一大群傻瓜在六楼上那个贴了墙纸的教室里刷题,互损,谈论梦想的时光。
我也曾因为解不出来物理题而怀疑自己。离高考越近,心似乎就越脆弱。不愿意再接受任何的无力和否定。二诊是我高中以来获得的最糟糕的成绩,考试结束的时候我就知道。
现在,我在大学的寝室里听着《夜空中最亮的星》,写下这篇文章。不用再考虑文章立意地去写一篇文章,真好。
但我的大学,其实,还未绽放就已斑驳。
我多想跟我爸妈说一声,我过得不好,我想回家。可是,就像我高三给自己说的那样,回去,就输了。高三,我在较劲,现在,我还是在较劲。
无论你是在什么情况下看见我的这篇文章,也许是在某堂课的课间,也许是在昏暗的被窝里无论你是不是高三的学弟学妹,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无关于大学时你是否会放慢你的脚步而变得颓废,而是你现在做的一切是有价值的。无论你是学渣还是学霸,我希望你们都有一个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关于未来的秘密,然后以你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它的意义。
你可能会觉得刷题枯燥无味,可能会怀疑自己做的这一切是否值得,可能在最后的那段时间仍旧不忘抨击这种教育制度,其实,这些事,我都做过。
怎么说呢,现在还是会回忆六月八日最后一堂考试科目结束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我没有自己高二最艰难前进时想象的那么开心。经历了,才知道,那不过是一场普普通通的考试而已。只不过,再也不用回到自己的教室拿着答案订正试卷了。
走出考场的那一刹那,我以为会有一束阳光晃乱我的眼。这种像逃脱了枷锁的瞬间不应该有最美的背景来铺衬我轻松的心情么?但其实,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连我们最后的一次集会也夺走了,最后一次同样的三千多人一起说再见的机会也没有了。我在图书馆那里和同学一起躲雨,我们等着它停下,然后再回去继续。
可是,后来,我们没能再回到那被大雨淋湿的操场上。
2011届的纪念视频叫做《半夏》,嗯,留给我们的还有半个毕业典礼。
我还记得,在高考结束后,甚至是在领取了通知书之后,我都不止一次梦到自己备战高考。梦里的那种真实与紧张会让自己醒来之后反应很久,三番五次确认自己是真的已经参加过了那场战役才会放下心来,睁着眼望着天花板,尝试着刻画那个在第二大组最后一排左边的那个女孩刷题的模样,听课的模样,沉默的模样,整理课桌的模样,离开的模样。
我知道真真正正身处在备战阶段的你们肯定不会理解学姐的行为,正如当时的我不会理解学长的话一样。
然后现在,我懂了。
不止我,曾经一起谈论人生谈论梦想的人都想回到过去那段能够为一个目标无怨无悔奋斗的岁月。虽然很累,但是,感觉那个时候的自己才是最令人满意的自己。
写这篇文章,几次湿了我的眼眶,也许是《真的好想你》触动了某根心弦。
我爱的那群人现在都在不同的地方,再聚,很难。
也许,六月九日的散伙饭是这一辈子人最齐的一次吧。
我想,就先说这么多吧。也许下次,可以讲讲我跟那个他的故事。
例如,我终于明白九个月前我不明白的那一句“其实我很想回到高三那段岁月”。这是一个学长告诉我的。没有见过面,也忘了是怎样认识的,好像是在贴吧吧。但是怎样认识的也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已经忘了他在列表的哪个分组,或者,他是否还躺在我的列表里了。
我不知道,曾经一起陪伴过我三年的人最后是不是还会越来越趋于沉默,只剩在某个节日的时候翻翻电话本,淡淡的一句“还是发个短信好了”,或者只是心里轻轻的一句“节日快乐”。
我知道或许有正在备战高考的学弟学妹们看我这篇文章,放心,我不会给你传递负能量。毕竟,你比现在的我更明白那几张卷子的分量。
我知道,有学弟学妹会把自己理想大学的照片夹在某本书里,偷偷地看,在无限期待的同时也会害怕与它轻轻的擦肩,就像我当初那样。我把北外的照片放在笔盒里,不是因为张扬,而是因为懒,懒得去把书拿出来看看照片里的那排银杏树,以及银杏树下那群开心笑着的女孩子。
我曾是如此渴望一步一步地去亲近它,可是我摔跤了。我曾是如此渴望到更远更远的地方流浪,可是现在,我却仍旧待在了我熟悉的小角落。回家的时间从两个小时缩短到了二十分钟。
我回忆我的高三,就像回忆过去的三天一样。太多相同的事情让我的生活重叠合并。
那也许是我唯一愿意反复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光。每天都会做一套理综选择题,没有错误的话会很轻松地呼气,错了会毫无必要地惊慌。觉得自己还有好多没有掌握,好多需要温习,想要在那关键的两天到来之前将大脑塞满。但其实,走进考场的时候我大脑一片空白,趴在桌上,什么也想不起来。
等到大学开学的时候,手机,电脑,高中时候被勒令禁止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在我的身旁。没有阿姨查寝时自己的偷偷摸摸,没有卫生不合格时的批评整改。于是我习惯了熬夜,于是我们寝室都是在实在看不下去了才会扫扫拖拖。早上没有课的时候就会沉睡,闹钟可以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起身关掉。老师不会批评打铃之后进门疲沓的身影,不会有人突然出现在你身后拿走你手中的手机,不会再有课上昏昏沉沉时候的胆战心惊。
大学赋予了我难以掌控的自由,可是等到那股新鲜劲过去之后,内心的那股热情被冷却,渐渐有些觉得无聊。我很想找人说说话,但是室友不是高中的那群疯子姐妹,我生来就不是一个愿意与父母交谈的人,于是选择了沉默。
高中,还能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笔写在那日记本里,看着别人刷题时皱紧的眉头会调侃自己心境的悠闲。大学之后,却连日记本都懒得再翻了。
现在的我,无论是身体还是心,都已经到了一种好像无法改变的懒惰之中。于是才明白,无论愿不愿意,自己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即使比谁都清楚,奋力前进的重要性。
高三的时候会有一股力量驱使自己从被窝里爬起来,不为别的,只为不被记名。会吃到食堂热腾腾的稀饭,运气好的话,还会买到抢手的小包。我还记得,我最喜欢的早餐是在稀饭里加土豆丝再配上三个小包。
到了大学,我都忘了吃早餐是种怎样的感觉。
我读高三的时候,每到抢饭的课间,学校就会放歌。我最喜欢的是那首《夜空中最亮的星》,喜欢到离开校园之后的某一天在街上听到这首歌都会站在原地,呆呆地望着前方。
我知道,那个时候,我只是无比怀念和那一大群傻瓜在六楼上那个贴了墙纸的教室里刷题,互损,谈论梦想的时光。
我也曾因为解不出来物理题而怀疑自己。离高考越近,心似乎就越脆弱。不愿意再接受任何的无力和否定。二诊是我高中以来获得的最糟糕的成绩,考试结束的时候我就知道。
现在,我在大学的寝室里听着《夜空中最亮的星》,写下这篇文章。不用再考虑文章立意地去写一篇文章,真好。
但我的大学,其实,还未绽放就已斑驳。
我多想跟我爸妈说一声,我过得不好,我想回家。可是,就像我高三给自己说的那样,回去,就输了。高三,我在较劲,现在,我还是在较劲。
无论你是在什么情况下看见我的这篇文章,也许是在某堂课的课间,也许是在昏暗的被窝里无论你是不是高三的学弟学妹,其实,我想告诉你的无关于大学时你是否会放慢你的脚步而变得颓废,而是你现在做的一切是有价值的。无论你是学渣还是学霸,我希望你们都有一个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关于未来的秘密,然后以你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它的意义。
你可能会觉得刷题枯燥无味,可能会怀疑自己做的这一切是否值得,可能在最后的那段时间仍旧不忘抨击这种教育制度,其实,这些事,我都做过。
怎么说呢,现在还是会回忆六月八日最后一堂考试科目结束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我没有自己高二最艰难前进时想象的那么开心。经历了,才知道,那不过是一场普普通通的考试而已。只不过,再也不用回到自己的教室拿着答案订正试卷了。
走出考场的那一刹那,我以为会有一束阳光晃乱我的眼。这种像逃脱了枷锁的瞬间不应该有最美的背景来铺衬我轻松的心情么?但其实,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连我们最后的一次集会也夺走了,最后一次同样的三千多人一起说再见的机会也没有了。我在图书馆那里和同学一起躲雨,我们等着它停下,然后再回去继续。
可是,后来,我们没能再回到那被大雨淋湿的操场上。
2011届的纪念视频叫做《半夏》,嗯,留给我们的还有半个毕业典礼。
我还记得,在高考结束后,甚至是在领取了通知书之后,我都不止一次梦到自己备战高考。梦里的那种真实与紧张会让自己醒来之后反应很久,三番五次确认自己是真的已经参加过了那场战役才会放下心来,睁着眼望着天花板,尝试着刻画那个在第二大组最后一排左边的那个女孩刷题的模样,听课的模样,沉默的模样,整理课桌的模样,离开的模样。
我知道真真正正身处在备战阶段的你们肯定不会理解学姐的行为,正如当时的我不会理解学长的话一样。
然后现在,我懂了。
不止我,曾经一起谈论人生谈论梦想的人都想回到过去那段能够为一个目标无怨无悔奋斗的岁月。虽然很累,但是,感觉那个时候的自己才是最令人满意的自己。
写这篇文章,几次湿了我的眼眶,也许是《真的好想你》触动了某根心弦。
我爱的那群人现在都在不同的地方,再聚,很难。
也许,六月九日的散伙饭是这一辈子人最齐的一次吧。
我想,就先说这么多吧。也许下次,可以讲讲我跟那个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