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不过忘了长大吧 关注:147贴子:3,762

历代文论作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 喜乐悲愁, 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


IP属地:陕西1楼2015-04-14 21:36回复
    虞夏书(尧典)
            帝曰:“夔!命汝典乐①,教胄子②,直而温,宽而栗③,刚而无虐④,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⑤,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 谐,无相夺伦(6),神人以和。”   夔曰:“於(7)!予击石拊石(8),百兽率舞。” 【注释】      ①乐;乐官。②胄(zhou)子:未成年的人。③栗:恭谨。 ④无:不要。⑤永:咏,意思是吟唱。(6)夺:失去。伦:次序,这 里指和谐。(7)於(wu):是啊,好吧。(8)拊:轻轻敲击。石:石 磬,古代的一种乐器。


    IP属地:陕西2楼2015-04-14 21:42
    回复
      【译文】      舜帝说:“夔啊!我任命你掌管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温和,宽厚恭谨,刚强而不暴虐,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八种乐器的音调能够调和,不失去相互间的次 序,让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和谐。”   夔说:“好吧!我轻重有致地击打石磬,使各种兽类都能随着音乐舞蹈起来。”


      IP属地:陕西3楼2015-04-14 21:43
      收起回复
        【译文】      舜划定了十二个州的疆界,在十二座山上封土为坛,作祭祀用,并疏通了河道。    舜把五种常用的刑罚刻画在器物上,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 以示宽大,用鞭刑来惩罚犯了罪的官员,用木条打来惩罚有罪过的掌管教化的人,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因为过失犯罪,可以赦免;要是犯了罪又不知悔改,就要用刑罚。慎重啊,慎重啊,使用刑罚时一定要慎重。   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鳏流放到羽山。这四个罪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天下的人 都心悦诚服。


        IP属地:陕西6楼2015-04-14 21:45
        回复
          【读解】   舜帝上任后烧了三把火:划定州界,制定刑罚,放逐尧的大臣共工、驩兜、鳏,以及三苗,于是天下人心归顺。接下来是任用百官,使国家机器运转起来。舜三十岁出道从政,在帝王位置 上呆了五十年,身后名垂青史。    咱们中国人对新任官员的信心,多半寄托在“三把火”上。舜帝的“三把火”的重心在刑罚,表明他重视“依法治国”。这和后世的帝王得天下后大兴土木、赏赐功臣、争权夺利形成鲜明对比。    还可注意的是,舜帝在重慎用刑罚,以惩戒为目的,区别罪行,处罚适度。这是开明君主与暴君(如秦始皇、隋场帝)的区别所在。治国的关键在治人心。不仅要赏罚分明,还要赏罚适度, 才能使人心归)烦,天下大治。以忧国忧民著称的诗人杜甫曾说: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话表明了他对尧、舜时代的向往。舜帝代行天道


          IP属地:陕西7楼2015-04-14 21:46
          回复
            【译文】      尧帝说:“唉!四方的部落首领!我在位任职七十年,你们中有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   四方部落首领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帝位。”   尧帝说:“可以考察贵戚中贤明的人,也可以推举地位低微的贤人。”    大家向尧推荐说;“民间有个处境困苦的人,名叫虞舜。”   尧帝说:“是啊,我听说过。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   四方部落首领回答说:“他是乐官瞽瞍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不正,母亲善于说谎,,他的弟弟象十分傲慢,但舜能与他们和睦相处.他用自己的孝行美德感化他们,使他们改恶从善,不走邪路。”   尧帝说。“那我就考验考验他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他,通过两个女儿考察他的德行。”于是,尧命令两个女儿到妫河的弯曲处,在那里嫁给了虞舜。    尧帝说:“恭谨地处理政务吧!”   舜谨慎地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臣民都能顺从。他又受命管理百官,百官都能服从。他在明堂四门迎接前来朝见的四方诸侯。四方诸侯全都仪容整肃。他还到深山老林中去经受风雨考验,即使在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时也不迷失方向。    尧帝说:“来吧,舜啊。我同你谋划政事,考察你的言论,你提的意见十分正确。经过三年考验,你一定能成就大业。你现在可以登上帝位了。”舜要把帝位让给更有德行的人,不愿就位。


            IP属地:陕西12楼2015-04-14 21:48
            回复
              【译文】      于是尧命令羲氏与和氏,恭敬地遵循上天的规律,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的情况来制定历法,教导人民按照时令从事生产活动。尧又命令羲仲居住在东方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观察辨别太阳东升的时刻。昼夜时间相等,黄昏时鸟星出现在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时节。这时民众散布在田野上耕作,鸟兽开始生育繁殖。尧再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观察辨别太阳向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南来。根据白天最长,黄昏时火星出现在南方的天象,来确定仲夏时节。这时民众居住在高处,鸟兽羽毛稀疏。尧又命令和仲住在西边的昧谷,恭敬地为太阳送行,观察辨别太阳西落的情况。根据昼夜时间相等,黄昏时虚星出现在南方的天象,来确定仲秋时节。这时人们回到平原居住,鸟兽的羽毛重新生长。 尧还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向北运行的情况。根据白天时间最短,黄昏时昴星出现在南方,来确定仲冬时节。这时人们住在室内避寒,鸟兽长出了细软的毛。尧帝说:“唉!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增加闰月的办法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这就成为一年。以此来规定各种事情就都会兴盛起来。”


              IP属地:陕西15楼2015-04-14 21:49
              回复
                【译文】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德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面八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德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德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的友善和睦起来了。


                IP属地:陕西18楼2015-04-14 21:49
                回复
                  【读解】   尧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开国元勋”。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臣子的史官责无旁贷的职守,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使官员,而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方的立场上维护最高统治者。这种做法后来相沿为习,很少有人脱出这个框框。    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历史,帝王功绩德行的帐薄。历史也显得极端重要。他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立传。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好传统发扬光大。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万民拥戴,名垂千古。所以我们不得不敬仰,并为我们有这样德祖先而自豪,庆幸自己是他的后代子孙。


                  IP属地:陕西19楼2015-04-14 21:49
                  回复
                    墨子 非命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2)。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命……虽强劲,何益哉(3)?”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驵百姓之从事(4),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然则明辨此之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5),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6)。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7),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8),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有,盖尝尚观于圣王之(9)事?古者桀之所乱,汤受而治之;纣之所乱,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有,盖尝尚观于先王之书?先王之书,所以出国家(10)、布施百姓者,宪也;先王之宪亦尝有曰:“福不可请,而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所以听狱制罪者,刑也;先王之刑亦尝有曰:“福不可请,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所以整设师旅、进退师徒者,誓也;先王之誓亦尝有曰:“福不可请,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
                      是故子墨子言曰:吾当未盐,数天下之良书(11),不可尽计数,大方论数,而五者是也(12)。今虽毋求执有命者之言,不必得,不亦可错乎(13)?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义。覆天下之义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谇也(14)。说百姓之谇者,是灭天下之人也。然则所为欲义在上者,何也?曰:义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万民被其大利。何以知之?子墨子曰:古者汤封于亳,绝长继短,方地百里,与其百姓兼相爱,交相利,移则分(15),率其百姓以上尊天事鬼,是以天鬼富之,诸侯与之,百姓亲之,贤士归之,未殁其世而王天下,政诸侯。
                      昔者文王封于岐周,绝长继短,方地百里,与其百姓兼相爱,交相利则(16)。是以近者安其政,远者归其德。闻文王者,皆起而趋之;罢不肖、股肱不利者(17),处而愿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吾则吾利,岂不亦犹文王之民也哉!”是以天鬼富之,诸侯与之,百姓亲之,贤士归之。未殁其世而王天下,政诸侯。乡者言曰:义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万民被其大利。吾用此知之。
                      是故古之圣王,发宪出令,设以为赏罚以劝贤。是以入则孝慈于亲戚,出则弟长于乡里,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是故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守城,则不崩叛;君有难则死,出亡则送。此上之所赏,而百姓之所誉也。执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上之所罚,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也。是故入则不慈孝于亲戚,出则不弟长于乡里,坐处不度,出入无节,男女无辨。是故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崩叛;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送。此上之所罚,百姓之所非毁也。执有命者言曰:上之所罚,命
                      固且罚,不暴故罚也;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以此为君则不义,为臣则不忠,为父则不慈,为子则不孝,为兄则不良,为弟则不弟。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然则何以知命之为暴人之道?昔上世之穷民。贪于饮食,惰于从事,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饥寒冻馁之忧至;不知曰我罢不肖,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贫。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淫,心涂之辟(18),不顺其亲戚,遂以亡失国家,倾覆社稷;不知曰我罢不肖,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于《仲虺之告》(19)曰:“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20)。”此言汤之所以非桀之执有命也。于《太誓》曰(21):“纣夷处(22),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不祀(23),乃曰:‘吾民有命。’无廖排漏(24),天亦纵弃之而弗葆。”此言武王所以非纣执有命也。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上不听治,则刑政乱;下不从事,则财用不足;上无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25),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


                    IP属地:陕西20楼2015-04-14 22:04
                    回复
                       〔注释〕
                        (1)本篇的主题为反对命定思想。墨子认为命定论使人不能努力治理国家,从事生产;反而容易放纵自己,走向坏的一面。命定论是那些暴君、坏人为自己辩护的根据。关于检验言论,墨子提出了“三表”法,即通过考察历史、社会实情,并在实践中检验言论,坚决反对误国误民的命定论。(2)有命:即命定思想。(3)此句中“命”,按刘昶说当为“力”。(4)驵:同“阻”。(5)钧:制陶用的转轮。(6)表:此句中用为原则。(7)原:推断、考察。(8)废:通“发”。(9)盖:通“盍”,何不之意。(10)出:此字恐有误。(11)盐:为“■”之误,意为“暇”。(12)五者:疑为“三者”。(13)错:为“措”之假借字。(14)谇:依俞樾说读为“悴”,忧愁之意。(15)移:为“利”之误。(16)本句“则”当为“利则分”之漏。(17)罢:通“疲”。(18)涂:当为“途”。心途,即心计。辟:通“僻”。(19)《仲虺之告》:《尚书》篇名。(20)龚:依孙星衍说,当为“用”之音近假借字,因此意。(21)《泰誓》:《尚书》篇名。(22)处:当为“虐”。(23)禔:“祗”之误。(24)此句有误,“排漏”疑作“兵备”。(25)忠:通“中”。


                      IP属地:陕西21楼2015-04-14 22:04
                      回复
                        墨子 小取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或也者,不尽也。假者,今不然也。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此效也。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
                          夫物有以同而不率遂同。辞之侔也,有所至而正。其然也,有所以然也;其然也同,其所以然不必同。其取之也,有所以取之;其取之也同,其所以取之不必同。是故辟、侔、援、推之辞,行而异,转而危,远而失,流而离本,则不可不审也,不可常用也。故言多方,殊类,异故,则不可偏观也。
                          夫物或乃是而然,或是而不然,或一周而不一周,或一是而一不是也。不可常用也,故言多方殊类异故,则不可偏观也,非也。
                          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获,人也;爱获,爱人也。臧,人也;爱臧,爱人也。此乃是而然者也。
                          获之亲,人也;获事其亲,非事人也。其弟,美人也;爱弟,非爱美人也。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船,木也;人船,非人木也。盗人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人也;欲无盗,非欲无人也。世相与共是之。若若是,则虽盗人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人非杀人也,无难盗无难矣。此与彼同类,世有彼而不自非也,墨者有此而非之,无也故焉,所谓内胶外闭与心毋空乎?内胶而不解也。此乃是而不然者也。
                          且夫读书,非好书也。且斗鸡,非鸡也;好斗鸡,好鸡也。且入井,非入井也;止且入井,止入井也。且出门,非出门也;止且出门,止出门也。若若是,且夭,非夭也;寿夭也。有命,非命也;非执有命,非命也,无难矣。此与彼同类。世有彼而不自非也,墨者有此而罪非之,无也故焉,所谓内胶外闭与心毋空乎?内胶而不解也。此乃是而不然者也。
                          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乘马,不待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不乘马。此一周而一不周者也。
                          居于国,则为居国;有一宅于国,而不为有国。桃之实,桃也;棘之实,非棘也。问人之病,问人也;恶人之病,非恶人也。人之鬼,非人也;兄之鬼,兄也。祭人之鬼,非祭人也;祭兄之鬼,乃祭兄也。之马之目盼则为之马盼;之马之目大,而不谓之马大。之牛之毛黄,则谓之中黄;之牛之毛众,而不谓之牛众。一马,马也;二马,马也。马四足者,一马而四足也,非两马而四足也。一马,马也。马或白者,二马而或白也,非一马而或白。此乃一是而一非者也。


                        IP属地:陕西24楼2015-04-14 22:07
                        回复
                          劝学
                          作者:荀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 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 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 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 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 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 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 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 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 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 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 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 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 大兮,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 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 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 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 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 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 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 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 “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 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 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 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 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 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 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IP属地:陕西25楼2015-04-14 22:09
                          回复
                            非相
                            作者:荀况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 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 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 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 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 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期 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 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 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事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 乎尔。长短大小,美恶形相,岂论也哉!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仲尼之状,面 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 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 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 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今 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 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 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 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 论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 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 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 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诗 曰:“雨雪瀌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此之谓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 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则人之所 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今夫狌狌形状亦二足而无毛也,然 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
                            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曰:文久而 灭,节族久而绝,守法数之有司,极礼而褫。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 矣,后王是也。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 事人之君也。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 周道;欲审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 之谓也。


                            IP属地:陕西26楼2015-04-14 22:11
                            回复
                              夫妄人曰:“古今异情,其所以治乱者异道。”而众人惑焉。彼众人者,愚而 无说,陋而无度者也。其所见焉,犹可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传也?妄人者,门庭之 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圣人何以不可欺?曰:圣人者,以己度者也。 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类不悖,虽 久同理,故乡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 贤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无传政,非无善政也,久故也。禹汤有传政而不若周之 察也,非无善政也,久故也。传者久则论略,近则论详,略则举大,详则举小。愚 者闻其略而不知其详,闻其详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
                              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法先王,顺礼义,党 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 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 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 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佣俗。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腐儒之谓也。
                              凡说之难,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缪,近世则 病佣。善者于是间也,亦必远举而不缪,近世而不佣,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 嬴绌,府然若渠匽檃栝之于己也。曲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故君子之度己则以绳, 接人则用曳。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曳,故能宽容,因众以成天 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 谓兼术。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 欣驩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 不贵。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此之谓也。
                              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 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呐也。言而仁之中也, 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政令是也;起于 下所以忠于上,谋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言 君子必辩。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圣 人士君子之分具矣。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 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 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听其言则辞辩 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 均,应唯则节,足以为奇伟偃却之属,夫是之谓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 然后盗贼次之。盗贼得变,此不得变也。


                              IP属地:陕西27楼2015-04-14 2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