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艾园吧 关注:335贴子:11,384

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请多关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了《山楂树之恋》,勾起很多回忆。网络是年轻人的天下,人老了很讨嫌!同志们不要嫌弃俺。和孩子们在一起俺很开心。你们就把俺当一个老顽童吧


1楼2008-05-31 13:28回复
    转一个关于文革老电影的帖子,给孩子们看看:


    2楼2008-05-31 13:40
    回复
      老是发不上来,气死老汉


      4楼2008-05-31 13:43
      回复
        记得74年看《闪闪的红星》,俺一口气不知道看了多少场。当然有很多场是免费的。县城看完了,附近工厂就在球场上放映,还有农村公社也会放,俺们一些同学就不辞劳苦,走很远的路到农村去看。
        到农村看,稻场不大,农民人多,很早就把位置占满了,很多的时候,俺们不得不跑到银幕背后去看反面。
        看来看去,对影片的所有台词都烂熟于胸了,到农村看的时候,俺们就会表现了!
        影片中有一场戏,冬子把米铺的米让人抢了,那都是胡汉三的军粮。胡汉三气坏了,就气急败坏的叫道:“这是谁干的?这是谁干的?”
        然后镜头一转,宋大爹对游击队员们大笑着说:“冬子干的!”
        每次影片放到这里,胡汉三话音刚落,俺们许多同学都会和宋大爹一起异口同声的大叫:“冬子干的!”
        心里那个满足和得意啊!……


        22楼2008-06-03 00:28
        回复
          执子那时候肯定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吧!


          24楼2008-06-03 20:11
          回复
            艾米,如果能够上文学城看看该多好啊


            25楼2008-06-03 20:12
            回复
              谢谢执子之手和夏风小姐,谢谢


              29楼2008-06-06 23:14
              回复
                既然说的是朝鲜电影,就不得不用重的笔墨写一下当时最煽情的两部影片:《卖花姑娘》和《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据说这两部影片很多地方都是JIN日成亲自主笔的。是一种用于愚民的忆苦思甜教育片。我现在还能清楚记得《卖花姑娘》当时在我们这里放映时的火爆场面。可以说后来只有《刘三姐》可以与之媲美。
                70年代,那是一个充满斗争的时代。我们所有的人,从知事的儿童到耄耋的老者,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就是斗争!斗争!全国的人几乎都不会笑也不会哭了。这一点大家看看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就会一目了然。
                《卖花姑娘》的拷贝在我们这里只停留两天,所以我们这里唯一的电影院就安排通宵达旦的放映,我记得很清楚,我看的是半夜三点半的夜场,第二天还要照常上学。上学后我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先卖一个关子,还是先讲讲影片的故事情节:


                32楼2008-06-07 00:09
                回复
                  再来接着讲第二天我们上学的情形。
                   孩子们肯定不能想象30年前我们大家见面最爱问的一句话是什么?对!就是“吃了吗?”
                  是不是很可笑?那真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啊……孩子们可能不能想象,那时候我们很多的农村同学都打赤脚上学,大冬天也就穿一双草鞋,没有袜子,衣服裤子都满是补丁……
                  记得去年中石油股票上市,那几天我们同事见面最爱问的就是:“你买了吗?”
                  而前不久同事见面最爱问的肯定就是“你捐了吗?”
                  不用说,看完《卖花姑娘》第二天上学,大家都会问:“你哭了吗?”不哭,就说明你没有阶级感情,这可是很严重的问题哦。于是大家都互相紧盯着对方的眼睛看,连那时候男女界限划的非常分明的同学,也会彼此看来看去。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好玩。
                  《卖花姑娘》的音乐也不错,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能够记得很多歌词:

                  小小姑娘,
                  清早起床,
                  手提花篮到市场。
                  穿过大街,
                  走过小巷,
                  卖花卖花声声喊……

                  我还特别能够记得那段男声的画外音朗诵:

                  俗话说,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出花来。难道花妮的心还不诚?情还不真吗……

                  怎么样?是不是很煽情啊?


                  34楼2008-06-07 00:45
                  回复
                    再来讲讲《金姬和银姬的命运》, 影片的故事是这样的:
                    孪生姐妹金姬和银姬出生在南朝鲜。母亲在生下她们不久之后就去逝了,贫困的父亲无力同时抚养两个孩子,不得已,将金姬交给了一个朋友带到了北朝鲜。 
                    金姬在北朝鲜一天天长大了,在所谓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北朝鲜,人们都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金姬在义父的抚养和教导下渐渐成熟,并成为共和国的一名出色的演员。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金姬在荣誉面前渐渐变得自满起来,义父发现她这骄傲情绪后,对她诉说了她的身世。 
                    义父这些年来,从各处辗转打听着银姬的消息,南朝鲜是资本主义国家,银姬和生父的境况十分悲惨。义父将这些消息告诉了金姬,金姬得知后心内深受触动,由此她深深感到自己应该更加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从此,她抛掉那些虚荣的想法,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
                    对于这部影片,我印象最深的也是那段煽情的男声画外音:

                    岁月从孤岛上流逝过去,银姬在苦难中长到了十七岁,她学会了许多好听的歌,可是她最爱唱的还是爸爸的那首《祝福歌》……
                    从这里不难看出,是谁!在我们美丽的国土上,拉起了比国境线还要森严的铁丝网?又是谁,在我们人民的心上,插上了这割裂国土的标记?我们朝鲜,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来就是单一的民族……

                    不能写了,再写就恶心得要吐了。今天也太晚了。下次继续写吧……


                    35楼2008-06-07 00:56
                    回复
                      艾米和黄颜已经很多天不来百度了


                      36楼2008-06-07 01:04
                      回复
                        还是接着前面的话题:
                        如果说《卖花姑娘》和《金姬和银姬的命运》是哭片的经典,那《鲜花盛开的村庄》和《摘苹果的时候》是朝鲜电影中“笑”片的代表。这两部影片都是写的农村生活。片中所呈现的欢快情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场景,让当时的我们羡慕不已。电影中整齐漂亮的乡村房舍和“现代”而又“完美”的室内陈设、先进的幼儿园和乡村文化设施,“机械化”、“自动化”的乡村耕作方式以及农民们“灿烂的笑脸”,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共产主义的美好生活”。闲谈时,我们大发感慨:如果我们啥时也和朝鲜一样富裕就好了!特别是有那么多的苹果可以吃多幸福啊……
                        特别是《鲜花盛开的村庄》里那个老头我自己儿子争取找一个能够挣800工分的粗壮女孩的情节,现在老夫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影片最后,这个老头指着一群活蹦乱跳的幼儿园孩子说:“他们就像鲜花一样,就让他们盛开吧,盛开吧……”算是点了题。
                        不过细想起来,这些朝鲜影片只是比我们当时的农村片好一些,更加贴近生活一些。我们当时的农村片每部都是阶级斗争,什么《红雨》、《春苗》、《金光大道》、《艳阳天》……
                        但是他们不如我们后来拍的一些农村片,比如《咱们的牛百岁》、《喜盈门》等……


                        43楼2008-06-08 17:46
                        回复
                          朝鲜电影还有一个重要系列,就是战争片。
                          印象最深的除了《一个护士的故事》,还有就是《南江村的妇女》、《钢铁战士》等。这些影片和我国当时拍的抗美援朝影片交相辉映,常常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国拍的抗美援朝影片也不少,印象比较深的有《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奇袭》、《战友》(与朝鲜合拍)、《激战无名川》、《碧海红波》、《长空雄鹰》等。
                          现在看来,这些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吹牛。敌人太傻,太不经打,所以我现在能够留恋,也就是这些影片中的音乐。
                          我国的抗美援朝影片,应该数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的《英雄儿女》拍得最好。不过就是这个最好,巴金本人并不认同,他不认为自己的这篇小说是好的文学作品。由此可见,那些其他的影片,就更是垃圾了。


                          44楼2008-06-08 18:07
                          回复
                            以前的朝鲜电影,内容虽然恶心,都是什么将军啊,慈父般的领袖啊之类的语言,但音乐确实不错。
                            我一个省城的同事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
                            70年代,他们家有6个兄弟姐妹,就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生活,非常贫困。可是他妹妹唱歌非常好,所以放朝鲜电影《延丰湖》的时候,他妈妈特别允许他妹妹花钱看了6场。虽然那时候电影票价只要0.1元,可是已经非常奢侈了!就为了他妹妹学电影中的那首主题歌:“延丰湖水碧波荡漾,领袖恩情深似海洋……”


                            45楼2008-06-08 19:40
                            回复
                              临行喝妈一碗酒,
                              浑身是胆雄赳赳。
                              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
                              千杯万盏会应酬。
                              时令不好,
                              风雪来得骤。
                              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
                              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
                              来往帐目要记熟,
                              困倦时,留神门户防野狗,
                              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
                              家中的事儿你奔走,
                              要与奶奶分忧愁。

                              可能艾园的大多数孩子都知道,上面的唱词来自于京剧《红灯记》里李玉和的一个唱段。
                              是的,不用说,今天要老夫利用放假时间,给孩子们讲一讲样板戏。


                              46楼2008-06-09 1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