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行吧 关注:58贴子:110
  • 0回复贴,共1

广西上林“渡河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汉族,每年端午节最大的庆贺方式就是“赛龙舟”,但是在广西上林县里,端午节里的庆贺方式就是“渡河公”。“渡河公”是流传在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自明朝形成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这一天,来自上林县及附近乡镇的人都会带上自己亲自制作的“渡河公”自发涌向三里镇南边的小河--汇水河。在一东一西河溪流相交汇的汇水桥畔举行重大的“渡河公”活动。
  
  这一天,路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
  
  渡河公雏形的模样是无脸、黑头、无辫、四肢抱南瓜形状。发展过程中无脸黑头的渡河公被制作人加上了憨态可掬的笑,精巧的辫子,使“渡河公”有些阴黑的形象立刻变得灵动可爱起来。制作渡河公是流传在广西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渡河公是用多种彩布缝绣小布人,布人是明朝装束,小布人的怀中抱着一个金黄色的南瓜。“渡河公”的制作为全手工制作,面料多为布料,“南瓜”用风干的艾草,白芷,苍术等多种中草药填充,所以闻到“渡渡河公”里香艾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能让人感到神清气爽。人们制作“渡河公”,以此寄托思念祖先、普度生灵、保佑平安、免除灾难的心愿,祈祷未来风调雨顺、富足安康(mls.mlxing.com)。
  
  
  
  “渡河公”的外型也从原来单一的形象变得更富有多样性、观赏性。从无脸到可爱的笑脸;从无辫到精巧的辫子;从一人抱南瓜到双人、四人抱南瓜的改变;从拇指头大小到足球般大小的“渡河公”。“渡河公”的作用已经从当初简单的纪念产品再解放出来,变成车子内饰、结婚生子礼品、健康保健、游游纪念等等。在“渡河公”制作中加入了不少现代元素之后,“渡河公”成为人见人爱的旅游产品的同时还远销海外。“渡河公”现已列入南宁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关于“渡河公”节的民间传说,虽有多种多样,但流传最广的是:曾经上林县这里发洪水,有一童男童女不幸被洪水卷入河中,危难之际,有仙人急抛一南瓜入水中,小孩因抱住南瓜而得以幸免,后人会纪念这个仙人,于是就在端午节这一天制作“渡河公”投入水中.....慢慢的,这就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民俗。
  当然有官方版本是: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地遭遇大荒洪,整个世界一片汪洋。只有一对男女抱住一个神奇的大南瓜飘浮在水面而免幸遇难。洪水过后,整个世界的人类只剩下了这对男女,他们上岸后,两人重新开始生活,繁衍了人类。后来的现代人,将这两人奉为人类的始祖先。这个版本目前算是比较官方的版本,许多外地慕名“渡河公”活动的人都对这个故事较为知晓。
  但从老百姓口中得到的版本多是指南瓜救了童男童女。
  
  
  这一天,父母会把“渡河公”挂饰挂在小孩子脖子上,保佑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上林县人民似乎天生就是手工制作能手,尤其是“渡河公”节这一天,他们不仅自己亲自制作“渡河公”,还会给“渡河公”制作各种各样的“渡河”工具,各个惟妙惟肖,非常精致。
  
  
  在将“渡河公”投入水中之前,很多男女老少都会进入河中,用河水沐浴,保佑自己及家人幸福安康。
  
  纯手工制作的头花也成了女孩们青睐的工艺品。
  
  
  面对我的镜头,用河边杨柳编制成花环的少女由开始的腼腆,变得落落大方。
  
  当然在端午节这一天,这里的人们也不忘吃粽子,当然这里的粽子跟其他地方的不同,她们用于包裹粽子的“叶子”为当地山上特有的野草编制而成,每个粽子似乎也成了一件非常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按外观可分为:三角粽、方粽、鸡粽、鸟棕......而粽子的食材跟我们平时所见的一样:糯米、猪肉、绿豆。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5-08-04 16: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