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与仙鹤吧 关注:11贴子:1,163

【鹤立狼群】唐朝穿越指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天津1楼2015-08-05 08:45回复
    此贴为车专,原作者森林鹿。


    IP属地:天津4楼2015-08-05 08:49
    回复
      长安城城郭被横竖三十八条街道分割成一百多个居住区(坊),每个居住区都由坊墙和坊门围起来。太阳下山以后,所有城门和坊门一齐关闭,所以您要想溜进哪个居住区去躲一躲,技术上的难度比较大。
      这么着吧,我给您出个主意。首先呢,您尽量顺着大街边往南跑,长安城内的人集中居住在北部(也是皇宫和官府所在),南部各坊人口稀疏,城管巡查力度不会那么大。然后,确定附近没有巡逻队,您可以尝试爬墙进坊—坊墙都不太高,有的可能还不到人的肩膀,努努力翻过去还是可以的。
      不过爬墙的时候,切忌用力过猛。因为那些墙都是夯土垒起来的,风吹日晒雨淋的,容易松动,您要是不小心蹬塌了一大块土坷垃,稀里哗啦掉地下,这动静没准儿会引来围观群众。每个坊里街角都有武侯铺,也就是派出所,片儿警要也出来围观,您这墙就算白爬了。   那么有没有不用爬墙的躲夜禁法呢?嗯……这个……倒也有,不过我怕您更不乐意使用。
      长安城内的主要大街都很宽,朱雀大街宽度达一百五十米,而街两边都有又宽又深的排水沟,深度在两米到三米之间。所以,如果您能捏着鼻子跳进街边排水沟,泡在污水雨水里,蜷在靠近街面那墙下腌一夜,天又黑,又没路灯,估计在大街上跑来跑去的城管们是看不见您的。
      当然,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恐怕您走到哪里,群众都能闻见您了。   无论怎么着吧,如果您幸运地逃过了夜禁巡查队,又累又怕又脏又臭地熬到快天亮的时候,将能见证到一个很壮观的景象—全城钟鼓报晓。


      IP属地:天津6楼2015-08-05 08:52
      回复
        说到长安城的商业服务,您要逛街消费的话,有两种错误印象是必须纠正过来的。
        一种印象是从近代城镇集市或者《清明上河图》里得来,以为长安城主要大街的两边,也有很多店铺摊位依次排开,向过往行人招揽生意,迫使街面上一心走路的交通流与购物的客流混杂在一起,显得人气兴旺繁华热闹。
        很遗憾,这种景象,您穿越到唐朝以后看不到。
        走在长安纵横三十八条主要街道上,您能看见的是脚下黄土压实的路面,路两边成行遮阴的榆树、槐树,道旁边深深的排水沟,沟外就是各坊坊墙,坊墙内有深宅大院、寺庙道观的飞檐重楼。偶尔能看到一座很气派的宅院,在坊墙上开了自家大门,门口列着两排戟架,还有甲士豪奴看守。这是王公贵戚三品以上大官的家,经制度特许,才能对着大街开门,一般人家的门都只能向着坊内开。
        大街上不许开店,您要逛街去哪里呢—请打听“东市、西市”怎么走,那是长安城内的两个CBD中央商务区。  被您叫住问路的长安人,挺和善地告诉您,您先到皇城的正南门朱雀门,沿着东西向大街,往东走三坊之地就是东市,往西走三坊之地就是西市—哎,贵人不用慌张,现在天色还早,就算匆忙赶到了东、西市,不到日中午后,市鼓不响,那些店肆也不开张啊。
        东、西两市都有政府设立的市场管理委员会(市署),每天中午,两市击鼓三百下,各家店铺开始营业。日落前七刻,敲锣三百下,店铺关门,顾客回家,不准开夜场玩通宵。入夜以后有市场保安巡逻,防火防盗防穿越者。


        IP属地:天津8楼2015-08-05 08:54
        回复
          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黄昏时,街鼓响起,大约要分五波击鼓八百下,夜色降临,坊市关门。长安各条大街上唯余月色茫茫,两大CBD里黑灯瞎火、人声绝迹,各坊小区里倒还热闹着。一些达官贵人在自家的豪宅里通宵达旦、饮宴作乐,住旅舍的客人在同坊酒楼食店里喝点儿酒,跟侍酒的胡姬调调情、QQ视频一下,也不会被公安扫黄。
          还有一些里坊,情形更特殊一点,比如东市西侧紧邻的平康坊,那是长安城里最著名的红灯区,俗称的北里名花集中居住在此坊。唐代没有官员不准嫖妓的规定,至于来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到平康坊探访红颜知己简直就是半官方的活动,哪位要是不去,那不叫洁身自好,那叫土佬村气。所以入夜以后,平康坊坊门虽然关了,坊内秦楼楚馆还是红烛高照,歌舞蹁跹,出双入对,浅斟低唱……
          东市西北的崇仁坊,是一个旅店集中地。您穿越以后,如果有钱有势,但还没在长安买房子,我劝您去崇仁坊找一家邸舍先住下来。这一坊西面就是皇城(政府机构所在地),去选官考试很方便;东南角是东市,逛街方便;南面则是平康坊,找艺妓娘子们谈心方便……因为有这些好处,这一坊就成了外地来长安选官考评和参加科举考试的文人们的居住集中地,附属而生的酒楼饭店等服务业也异常繁荣发达,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俨然长安城的夜生活中心。
          您如果住在这一坊的话,就可以邀请认识的朋友过来吃个晚饭什么的,不愁找不到开门营业的酒店。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您朋友家住别坊,那吃完饭可就回不去了,您得在自己下处给人家准备房间或床位,再不然同榻而眠,从窗口往外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好好享受来之不易的长安夜生活吧。


          IP属地:天津11楼2015-08-05 08:57
          回复
            当您穿越到唐朝以后,面临的第一大困难是什么呢?   肚子饿?不认路?恐怕不是吧,唐朝的民风还是很淳厚的,找人问个路讨点儿饭吃并不太困难。但问题是,人家听得懂你在说什么吗?   您要是不信,我们就试试。
            穿越落地,您发现自己在一个黑森森的四合院里。天上一轮明月,照着院中的假山、花木、三面回廊。南边的照壁前,有一个面貌干瘪、满脸愁容的老头子,正在仰面诵读照壁上的题诗:
            “枪真看袜光,泥这地涨香。嘎兜蟒仙袜,得兜思过夯—唉,太巴荒……”
            这一声叹息真是绕梁三日,幽幽不绝啊……客人您怎么蚊香眼了?听不懂这老儿在说啥?咦,怎么可能呢,他读的可是中国人最熟悉、最亲切,三岁小孩子都能朗朗上口,幼童早教第一篇的那首唐诗啊!咱走近看看,墙上那一笔龙飞凤舞的行书墨字,写的到底是啥?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名作《静夜思》,在宋元书籍里均为此版本,明清时才逐渐改为国人更熟悉的“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版本。具体考证过程可见《文史知识》1984年第4期薛天纬著《漫说〈静夜思〉》一文。]
            给您擦擦眼泪,没事没事,中古人的语音是比较坑爹啦,您听不懂也情有可原……您问这老儿说的“太巴荒”是啥意思?呃,他是在叫“太白兄”……
            说起来,您觉不觉得这位老人家的长相、穿戴、姿态很眼熟呢?看他这抱膝踞坐[ 踞坐,一种两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的坐姿。 ],四十五度角仰面望天的愁苦姿态,您的眼前不由得闪出了他肩扛卡宾枪、脚踏自行车、踩滑板、骑扫帚、打篮球、扛水桶、玩电脑、弹吉他的种种英姿……杜甫!这不就是最近在网上大红大紫,忙得不可开交的诗圣杜甫嘛!


            IP属地:天津12楼2015-08-05 08:58
            回复
              穿越见到一个历史名人不容易啊!赶紧上去勾搭吧!要怎么勾搭呢?当然是口诵人家的作品,上去表白积攒了一千多年的仰慕之情啦。


              IP属地:天津13楼2015-08-05 09:02
              回复
                什么?您说一时想不起来杜甫有啥名作?


                IP属地:天津14楼2015-08-05 09:02
                收起回复
                  就算会背,您这一口纯正二十一世纪普通话,


                  IP属地:天津15楼2015-08-10 09:25
                  收起回复
                    本公司提供中古语音翻译的特别服务,不过要收费的哦……可以先提供一首诗的翻译试用服务,比如这首“两个黄鹂鸣翠柳”,您听好了,上去以后要对子美同志这么念:   “两嘎黄列忙翠柳,一行爸落党蹭滕。香含瑟冷岑秋雪,门爸东挪么里扔。”[ 出自杜甫名作《绝句》。 ]   


                    IP属地:天津16楼2015-08-10 09:41
                    回复
                      驿站还要证明信吗?那当然!驿站在古代一直是官方,甚至军方机构专门用来接待公务人员的,可不是谁有两个钱都能住进去。
                      唐朝明文规定,只有军务紧急报告、在京诸司须用、诸州急速大事须汇报、国事活动时各州的奉表祝贺、诸道租庸调附送驿务[ 诸道租庸调附送驿务,“道”是唐朝的一种行政区域单位,大概相当于现代的临近几个省合并起来的地盘,比如“关内道”就包括现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几省区部分地区。“租庸调”是唐政府向百姓征收的三种主要税收和劳役。这句的大致意思是全国各地把各自的税收实物送往中央时,押送队伍可以住驿站。]、在外科举人员进京应考、政府要员过往迎送、政府官员因公去世家口还乡照顾等十三种情况下,才能够动用或住宿驿站……
                      这些住驿站或者在驿站之间传递公文的人员,他们还要从主管机构先领出凭证来,才能上路。如果是在京城领证,那么要去尚书省兵部下属的“驾部郎中”那里申报领取;在地方的话,要从州政府兵曹的“司兵参军”手里领。
                      根据驿人的身份和任务不同,凭证也分四种:第一种叫“银牌”,由门下省统一发给,是一种宽两寸半,长五寸的银制牌子,上有隶书“敕走马银牌”五个字;第二种叫“角符”;第三种叫“券”;第四种叫“传符”。券和传符都是纸质的,上面也写着字,大致是说明携带人的身份和任务等。   您摸摸身上的口袋,一片纸都没有,显然您进驿站属于非法入侵……这个驿将还算客气,见您和杜工部谈得不错,没好意思翻脸拿人,只叫您速速出驿,休得延误。
                      这没办法,跟诗圣依依惜别,赶紧走吧。要知道“骚扰驿站”在历朝历代都算个不大不小的罪名呢。
                       您又问了,公家招待所不让住,我们去哪儿过夜?三更半夜的,难道要露宿不成?这个您别担心,我们不是在荒郊野岭,而是在天下最繁忙的两京(长安和洛阳)驿道上。这条康庄大道,行人众多,几乎每座官府驿站旁边,都有几家私人经营的“逆旅”“客舍”,只要有钱,半夜去砸门,人家也欢迎。


                      IP属地:天津19楼2015-08-10 09:46
                      回复
                        上一节我们说了穿越回唐朝以后的语言问题,有客人就说了:我们学个英语,从小学到大,学了十几年都没折腾会,这唐朝汉语一年半载的也不可能学全吧?救急不救穷,你这导游先教我们一些最急用、最有用的唐朝话,怎么样?   说的倒也有道理。这样吧,今天先把人们开口最先用到的“称呼”讲一讲。
                        根据我的有限了解,穿越回古代的一众男女,除投胎成皇帝以外,投胎成后妃、皇子、公主、贵族子弟的概率最大。那么您投胎成王子、公主、贵族男女以后,睁开眼看到面前的人,都应该叫啥呢?
                        “叮咚”一声,您跟原宿主的灵魂斗争胜利,占据了他/她的身体,醒来时感觉到自己躺在一张被褥柔软华丽的大床上,鼻子里闻到浓烈的熏香味和煎药味。床前屏风外面有人喊:“皇后,郎君/公主终于醒转啦!”随后床帷掀起来,一位穿戴华贵的妇女俯身来看您—
                        这时候,您亲热地喊“阿娘”也行,严肃地喊“皇后”也行,最好不要喊“母后”—这个词在唐代不用作当面称呼,她老人家没准儿会以为您烧糊涂了。
                        唐代儿女当面呼唤母亲的用词,现代人倒是不陌生,以“娘”的衍生称呼“阿娘”“娘娘”(不是用来专门称呼后妃的,只是普通的儿女叫自己的母亲)等为主。如果您觉得自己是个有身份的成年人,在母亲面前需要规矩严肃,那么就叫“母亲”。
                        如果被您穿越上身的那位皇子或公主,跟皇后感情很亲密,那在非正式场合可以像普通平民人家一样直接叫“阿娘”,唐代宫廷里的礼法规矩并不像后世那么冰冷严格。如果是正式场合,或者您惹皇后生气了需要小心赔罪,那么就得跟着外人一起,当面称她为“皇后殿下”—不是“皇后陛下”,只有皇帝可以称“陛下”。


                        IP属地:天津21楼2015-08-10 09:48
                        回复
                          有啊,骂对方“乞索儿”,也就是“叫花子”,丐帮中人。
                          其实说起来,几乎各个职业都有特定的骂语,像与世无争的出家僧人,要惹怒了恶少,照样是被一连串“秃奴”“贼秃”“粗行出家儿”骂过去。
                          您穿越成了军人?要说唐代武人的地位还算是比较高的,不过骂街嘛,人生气起来照样有恶词骂他们,直接叫“老兵”“兵奴”就算是侮辱了。或者也有高级武将用“老兵”来自谦、自嘲的。
                          就是最清高的“士”—那些自命不凡的读书人,人民群众照样奉送一个专用骂词给他们,叫“醋大”或者“措大”,使用时前面经常加一“穷”字,尊称为“穷措大”。什么意思呢?就是形容这些家伙成天没事找事,抬肩、拱臂、攒眉、蹙目,讥评这个,议论那个的模样,好像被灌多了酸醋一样。
                          以上说的都是攻击职业身份的骂词,下面来说说骂人为动物类的。
                          唐人最乐意拉来硬栽给自己仇人的动物是狗。
                          如果直接骂“张三就是李四的狗”,通常只是说张三紧跟李四,是他的走狗、打手,倒还不太涉及人身攻击啥的。但是架不住“狗”的衍生词多啊,举几个例子。


                          IP属地:天津30楼2015-08-10 10:02
                          回复
                            狗鼠辈”,指卑劣下贱的人。
                            开元名相张说曾经骂他的政敌宇文融:“此狗鼠辈,焉能为事!”【出自《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五。】“死狗奴”,这个可以用来骂仆人。习惯穿越以后见下人就骂“死奴才”的,强烈建议穿唐以后改用这个,唐朝口语里没“奴才”这个词。
                            “猪狗/犬彘/犬豕”,这也是比较狠的一个骂人词。来围观安史之乱时,两方将领的一场骂战:“贼识我乎?”“谁耶?”“我,国之大将白孝德也!”“是何猪狗!”【出自《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
                            “狗屎”,这个意思就不用解释了吧。举个用法,那个写“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五代词人冯延巳,曾经在李后主他爹手下当宰相,很被同僚看不起,同僚孙晟就直戳戳地骂冯延巳:“金碗玉杯而盛狗屎可乎?”【出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三。】
                            除了“狗”以外,骂人是“××驴”“×猪”的也不少。比如骂人“瞎驴(屡)”,大和尚挺爱用这个词,号称是文雅地、宗教性地骂人没有道眼、不能彻悟、见解不当。完整的骂人句:“瞎屡生!尔一生只作这个见解,辜负这一双眼,冷噤噤地如冻凌上驴驹相似。”【自慧然《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瞎屡生!尔向枯骨上觅什么汁!”【出自义玄《临济录》。】


                            IP属地:天津31楼2015-08-10 10:03
                            回复
                              如果您骂人时懒得去想到底骂什么动物合适,干脆就直接骂“禽兽”“畜生”也算过得去。据《隋书》说隋文帝杨坚临终前曾经捶床大骂:“畜生(指杨广)何足付大事!”
                              跟“骂人为动物”有点儿相似的是,还可以“骂人为妖鬼”。这个在唐传奇的鬼怪故事里特别流行,主角们经常骂异类为“老鬼”“妖鬼”,当然也可以用来骂人,张祜写诗自嘲“乡人笑我穷寒鬼,还似襄阳孟浩然”【出自张祜《感归》:“行却江南路几千,归来不把一文钱。乡人笑我穷寒鬼,还似襄阳孟浩然。”】
                              “夜叉”也是唐朝人常骂的一种非人生物。单纯骂“夜叉”,往往是说不孝子的,或者形容人长相可怕。骂“母夜叉”的话……这个词的意思流传到今天也没啥变化,大家都懂的。
                              说到“母夜叉”,下面咱来说说专门骂妇女的、骂小孩子的和骂男人的词。
                              前头说了,唐朝人不流行问候对方的女性亲属,也没针对女性开发出什么有特色的污言秽语。但是呢,骂对方(无论男女)是“妇人”,本身就是一种侮辱。
                               骂男人是“妇人”,一般都是指责他胆小软弱、婆婆妈妈的,像唐朝大将高仙芝就骂过他的副将程千里“面似男儿,心如妇人”【出自《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这种骂法也很古老了,诸葛军师曾经用这一招埋汰司马懿来着。
                              骂女人是“妇人”,基本意思就是“你个没见识的傻娘儿们懂啥”。要区分得更细一些,可以骂老年妇女“×老妪”,骂野蛮女友“妒妇”“悍妇”,骂侍女“贱婢”,等等。要注意的是,唐朝人骂妇女时很少故意往下半身引,连“娼妇”“妓”这一类的词都不用来骂良家妇女(至少我没见过),而是实指那些红灯区的工作者。


                              IP属地:天津32楼2015-08-10 1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