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吧 关注:98,913贴子:767,009

回复:《中国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五:火
指心神,用心、用神、用意,皆称“用火”,内炼之时,心神放得集中、凝定、收缩、呼吸亦随之振作,以助火工,称为进火或武火。文火,又称退火、温养、沐浴等,是指内炼之时,心神放得极轻极微,呼吸亦若有若无,如同炉中之火,封固之后,仅存温温一点火焰,在修炼中,是指进火之后,药已归炉,须以文火养之,以防伤丹,武火者在于烹炼,追摄而不使散失,文火者在于知止、知足,而以防过尤不及。
十六:止火
有二种含义,其一是指停住前面之用火,而换以后面之文火,其二是指在用火封固之后,应当停止一切用火,归于无知无觉大静,返入先天层次,才有出神入化之妙用。
十七:风
风,内外之呼吸也,因心神属火,若加呼吸吹嘘,则可加大火的力量,如同风箱一般,故又称为橐龠,丹经云:“真息为火之橐龠”。
十八:火逼金行
火,指先天真意,金,指真炁,火逼金行,即是以真意引导真炁运行,以为内丹之作用。
十九:三宝
一指外天地日、月、星三宝。在丹道修炼中,三宝是指精气神,即生殖交感之精,口鼻呼吸之气,念想思虑之神,此是指后天三宝,丹道修炼所用应之三宝为先天三宝,即元精、元炁、元神。后天三宝可分,故称后天。先天三宝实不可分,故称为先天。《心印经》云:“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即指此先天三宝不可听,不可闻,不可见也,因是不可分之缘故也。


IP属地:山西35楼2015-08-28 09:30
回复
    第二篇 太和玄功修炼秘旨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彼此作用互存,或精化气,气化神,或神化气,气化精,不断循环施化流行于吾人之周身。只要吾人具有此三物,则人的一切功能系统可运转不息,人便可以康强健壮,便可以不死,若此三物减少,则衰老,病弱死亦随之俱来。人、口、鼻之饮食以及呼吸等,皆不过是欲保养此三宝。
    众所周知,我们健康人的心脏都均匀跳动,以及大脑神经都能不停地运转,以及一切功能系统均都有条不紊的运转不息,以至于细胞的分裂。现代科学力求证实和寻找的是什么一种能量使人之一切运行本能得以进行,那一种最原始的推动力量来自何方,在我国丹道修炼学来看,这一切吾人所具有之循环施化功能皆来源于神、气、精三宝。
    其间,又有先天三宝和后天三宝之分。先天三宝,即是先天真一之炁,先天真一之精,先天真一之神,而所谓一分为三者,实则皆是一物,并无区别,先天真一之炁,即是先天真一之精,亦是先天真一之神,异其名而同其实。大家在丹道实修中将会深刻体证到此一点,也只有体证到此点,方算真正进入了丹道门坎。故此在丹道实修中,根本不存在以后天神识去领气,等等之说。因为神即炁,炁即神,神又何须领炁,炁又何须神领,神炁本来就是一物。


    IP属地:山西36楼2015-08-28 09:34
    回复
      只有后天三宝才有区分,称为呼吸气,思虑神和交感精,常人所用躯除疾病维持吾人正常功能者为后天三宝,所谓顺则凡,即是以先天三宝转化为后天三宝而为吾用之,最后,又似无根之浮萍,其身中三宝反被外物所盗,所谓逆为仙之修炼家所用者,乃是反使后天三宝氤氲团结,化用一炁,转为先天三宝,然后凭此先天三宝为根,为依托,如磁吸铁,遂感而通,抬摄收积太虚清阳之炁,以期补充吾先天三宝之根本,并强壮后天三宝之能力,故丹经云:“先天不得后天,无以招摄;后天不得先天,无以变化。”
      太和玄功之目的亦在于逆返后天三宝,为先天三宝,因此外在之姿式动作并不太重要只求行者能够做到身体中正、安然,四肢百骸松静舒适便可。


      IP属地:山西37楼2015-08-28 09:34
      回复
        这贴我在气功吧看到过。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5-08-29 12:07
        收起回复
          我想知道发帖人修到什么程度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5-08-29 12:50
          收起回复
            看不懂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5-08-29 17:35
            回复
              文中有对有错,意境不够精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5-08-29 20:27
              回复
                收藏了,还是mark一下,支持一下楼主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15-08-30 02:01
                回复
                  为何要征服自然?


                  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15-08-30 12:03
                  回复
                    为何要征服自然?


                    来自Android客户端46楼2015-08-30 12:03
                    回复
                      一、太和玄功修炼之外在身法
                      太和玄功外在形式或采取坐、站、卧、行皆无不可,关键在于神气合一,神气相抱,形神相守相融,身心相守相融而已,兹将各姿式外在形式分列如下:
                      (一)坐式:A盘坐式:此式不宜结跏跌座,因长此跏跌双盘,势必造成上、下盘气血不畅而百病丛生。初学或青壮年人,因身体效为强壮、气血充沛、又加之每次练功时间不长,故初不觉其危害。待双盘时间延长或年老体虚,气血衰弱之时,其双盘危害不期而至,君不见许多寺庙长年打坐之僧众反较常人寿较短。故此炼功者不宜双盘,散盘就可以。但必须坐于带有松软之垫子上。关键又在于要做到头颈、脊柱皆中正放松,全身各处彻内彻外,上上下下,皆宜松静舒适。然后两手掌分放于双膝,或双手结太极印覆盖相抱于下丹田。B平坐式,平坐于凳子之上,但凳上需垫有绵垫,小脚垂直于地面,关键在于要做到头颈脊柱中正,其要点如盘坐式。


                      IP属地:山西47楼2015-08-30 13:45
                      回复
                        (二)站式:A无极式,双脚、双腿并立,双手自然下垂于两腿外侧。B太极式,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于两脚外侧或双手结太极印相抱覆盖于下丹田。


                        IP属地:山西48楼2015-08-30 13:45
                        回复
                          (三)卧式:A、仰卧式,双脚双腿分开伸直(略带曲意)与肩同宽,头颈脊柱中正放松,抑睡须躺于带有松软垫子的木板床上,双手抱太极印于肚脐,其中头可置于枕上,但勿须太高,以合适为度。B侧卧式:一手曲肱枕头,手掌置于耳窍下,但食指与拇指须分开来置于耳窍之下,以便耳窍不受压迫,另外一手置于胯下两脚之间或抱抚于肚脐,两脚亦成一伸一曲之状,不使其相互叠压,唯左手伸者,则左脚须曲,右手曲者,右脚则伸。


                          IP属地:山西49楼2015-08-30 13:46
                          回复